救助行動的感言
你對跨越海峽的生命救助行動圓滿成功,有什么感言?
以下一篇,我稍微編輯了下,字數大致夠了。
你改一改就可用了。
受國家助學金資助的感言 國家助學金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勵,我感謝祖國對我的關懷,我要把國家的關懷化為前進的動力,努力學習,同時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回報社會。
有人說“獲得了國家的資助,一要懷著感恩的心,回報社會;二要合理計劃,把錢花在值得的地方。
”這句話很正確,尤其對于我這個天生就是貧困的人來說是特別會善用資源的,絕不會亂花一分錢。
我在網上看到了很多罵我們這些貧困生的文章,我看到了之后,我的心很痛,對于他們的批斗我也難以平伸,現在新的國家助學金條例出臺后他們就罵得更加轟轟烈烈了。
我在沉思,我們也是人,有情感的人,有血有肉與他們沒有任何區別的人,可是在他們的眼中就是看我們不順眼
難道我們貧困有罪嗎
有誰想貧困呢
有誰有頭發想做光頭呢
難到我們這些貧困的人接受國家的幫助都不行嗎
我們不是罪人
你們不要抱著這種奇特的眼光來看我們,來對待我們行不行
我不知到別的貧困學生的家庭情況,但是我相信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就我自己來講吧。
我的家庭有六口人,我爸我媽,我爺爺奶奶,我,還有一個讀中專的弟弟。
我的爸爸和媽媽是家庭收入主要得力者。
我媽我爸不僅要撫養我和我弟弟,還要照顧我爺爺奶奶。
我自己也20歲了,現在還要繼續學習。
對于一個靠種養為生的家庭來講,養大我已經很不容易了。
而現在,我的學費還沒有交齊,還差學校6000元,我尊敬的大哥大姐們你們想一下這個一家六口的家庭會好得怎樣呢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些同學是裝出來去騙取國家助學金,但我認為這是少數的。
正如我所說的有頭發誰想做光頭。
而我真的很需要這個國家助學金,有了這助學金最起碼減輕我媽我爸的一半負擔,另外,我再也不會那么頻繁的問同學借錢度日;再也不那么頻繁的去做兼職而耽誤學業。
我的精力也因此而集中在學習上,更有充裕的時間學好自己這門課。
祖國謝謝您
我這個貧困學生也總算見到曙光了。
在這校園重新煥發生機的時候,你們又一次給我們貧困地區的學生送來了溫暖和希望,讓我們這些莘莘學子滿載著你們的期待和祝福,又一次插上理想的翅膀,展翅飛翔。
這幾年來,有了你們的資助,我家再也不會為錢發愁了。
爸媽感謝黨的好政策,為了讓我能有更好的條件學習,爸爸遠離他鄉打工掙錢,媽媽在家任勞任怨,辛勤操持家里的一切。
是你們的幫助,使我家變得富裕了,爸媽變精神了,我也變得開朗活潑了。
也正是你們的愛心,讓我有了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每天在學校高高興興地、努力的學習著,再也不用為學習的費用而擔心,因此,我的學習成績日漸進步,從剛進學校的幾百名已經上升到了十幾名。
看著自己的成績進步,讓我不禁感慨萬千,是什么力量讓我的學習成績進步如此之快
這時浮現在我眼前的第一個身影就是你們,是你們的愛心,讓我能夠在學習中勇往直前,無后顧之憂;是你們的期望,化作了我學習的動力,讓我不斷向著巔峰攀登。
雖然目前我的學習成績在年級中還不是特別冒尖,但我一定克服困難,不辜負你們對我的期望。
在你們資助的學生中,有些同學沒有考出好的成績,在這里,我代替他們向你們說聲“對不起”,我相信他們也和我一樣,在心里非常感激你們,在今后的求學路上一定會更加努力,以各種方式報答你們。
而我今年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學習非常緊張,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
心,既有所追逐,便不能在“天天如此”的守候中,等待如期而至的未來,“太陽的手在天上,與誰的距離都一樣”,我將付出我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未來,希望自己的學業有所成就,去幫助那些貧困的兒童,因為他們更需要幫助,讓他們感受愛的溫暖。
在這里,我有千萬句謝謝,但光說不做是無意義的,何不讓時間和行動去證明一切呢
——————————————————
寫一篇受資助生2000字感言
當螞蟻
從生活中的小事感悟科學道理 科學競賽文 要2000字 急需救助下吧高手們
好,幫你一把卷首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生活的加速器,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也不拘形式……但生活中有許多人會“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不明“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的寓意。
干訓部為營造全縣教育系統崇尚讀書的良好氛圍,特舉辦了中小學中層干部讀書匯報競賽活動,意在引領學校師生共同讀書,愛讀書,創造良好的教育學習氛圍。
故本期刊出優秀的讀書匯報文章,以供大家參考目 錄簡 訊1.實踐引領創新 思索感悟踐行——中學中層干部到大慶二十八中學考察報導 進修校 陳麗娟 張秀華 劉麗麗··· 2.小學中層干部讀書匯報競賽活動圓滿結束 進修校 陳麗娟 張秀華 劉麗麗· 3.中學中層干部讀書匯報競賽活動圓滿結束 進修校 陳麗娟 張秀華 劉麗麗 小學集萃1.訪論語之蹤,尋師者之范——讀《論語》心得 景星鎮中心學校 齊圣平 ··· 2.勤奮育人樹師風 廉潔從教鑄師魂 ——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一書體會 實驗小學 夏曉敏·· 3.讀《論語》心得有感 龍興鎮中心小學 許靜···· 4.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心得體會 一小 畢 艷········ 5.關于“三十而立” ——讀《論語》有感 龍江鎮山包學校 郭洪坤···· 6.溝通,從心開始 ——學習《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心得體會 三小 王盡輝·· 7.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重要性——學習《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魯河鄉中心學校 劉志強·· 中學集萃1.活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景星中心學校 王學偉········ 2.關注課堂細節,讓教學更精彩——讀《中小學課堂教學與策略》有感 龍江六中 于紅梅··· 3.閱讀,追求一種有底蘊的教育人生 ----- 學習《中外教育簡史》體會 育才學校 張莉莉······ 4.讀好書使人終身受用 七棵樹中學 張景權······· 5.我為自己是教師而感動 ——在教育心得交流會上的匯報 龍江鎮中學 宋厚誠····· 6.中國教育的發展 --讀《中外教育簡史》心得 龍江四種 包偉峰········ 7.學習《教育法制基礎》一書體會 龍興二中 王浩········· 簡 訊 實踐引領創新 思索感悟踐行——中學中層干部到大慶二十八中學考察報導為了提高中層干部的領導和管理水平,開拓視野,提升辦學質量,于2007年10月25日,在進修校倪校長的親自帶領下,干訓部陳麗娟主任、張秀華老師、劉麗麗老師,電教部張洪杰、武英偉兩位老師,以及中學中層干部60人,加上三位主抓培訓的小學主任一行69人到被譽為大慶教育的“北極星”第二十八中學考察學習,受到大慶第二十八中學領導、師生的熱烈歡迎。
我們學習考察的形式有:看間操及大課間活動,開放式聽課,看班會,看學校的專題錄像片,聽初中部校長的經驗介紹,互動研討,深入學校的各個場、館、廳進行實地參觀,最后參觀了“鐵人紀念館”。
參加這次學習考察的中學中層干部一致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受益匪淺。
概括起來有幾點感悟:(1)校園人文氣息濃厚,二十八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旨是構建綠色校園,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硬文化、軟文化、真文化。
硬文化是指校容校貌、校園文化環境設施等;軟文化是指校旗、校歌、校徽、班歌、班級文化建設、各種規章制度建設等;真文化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形成的團結進取健康向上的綠色人際關系、良好的工作學習氛圍以及由此形成的無形的精神內涵。
從領導到師生的那種和諧凝聚的精神風貌,符合時代發展的校訓校風、辦學理念和目標、班級獨具特色的育人環境、提高修養的走廊文化等都潛移默化地感染和陶冶了我們去考察學習的每一個人。
(2)辦學理念有深度。
通過聽16節課,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主體教育”的深刻內涵,讓我們真正領略到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
(3)學校管理有高度。
通過聽校長的經驗介紹及對各個科室、場館、廳的實地參觀,使我們認識到無論是教學、政教還是總務后勤,他們都采取了一些科學的管理方法及行之有效的實施途徑。
如教學提出的“上五課”活動、“四個一”活動;政教工作提出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立體構建”的德育工作模式;學校后勤工作提出的后勤不“后”在于“勤”,遵守“服務理念教師化、服務內容教育化”。
這些先進管理理念的提出,實現了“讓每位教師都能體現自身價值,讓每位學生都能走向成功”的辦學目標。
學員對這些辦學理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有了進一步的感悟和深層次的思索。
倪校長參觀第二十八中學校史展覽館時,留下了“辦學先進學習楷模”的墨寶。
另外,通過參觀“鐵人紀念館”,我們再一次被“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所感染,從思想深處得到洗禮,我們的心靈再次得到升華,有許多主任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通過此次考察學習,許多中層干部回到本校把學到的方法、模式科學合理地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使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教師進修學校干訓部 陳麗娟 張秀華 劉麗麗 供稿小學中層干部讀書匯報競賽活動圓滿結束依據省市中小學校中層干部培訓方案的有關要求,我縣“十一五”中小學中層干部集中面授輔導的第一模塊的必修課和第二模塊的選修課的任務已初步完成,為進一步提高我縣中小學校中層干部整體素質及組織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從而推動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設一支德才兼備、勇于創新、管理能力強的高素質的中層干部隊伍。
也為了檢驗中層干部讀書和自學情況,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從而使學員形成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技能。
在2007年11月15日開展了龍江縣首屆小學中層干部讀書匯報競賽活動,教育局人事股股長溫成東、進修校校長倪鐵為、副校長黃藝杰親臨競賽現場,并作了重要講話。
擔任此次競賽的評委有陳麗娟主任、張秀華老師、張德山老師、劉麗麗老師,還聘請了陳衍楠主任、彭永勤老師。
本次競賽分兩級進行,各鄉(鎮)中心學校、縣直小學先組織本鄉(鎮)、校的中層干部進行初賽,然后,各鄉(鎮)中心學校、縣直小學按分配名額選派選手到縣進修校參加復賽。
參加復賽選手35人,按照龍江縣“十一五”小學中層干部讀書匯報競賽活動評分標準和集體優勝獎、優秀組織獎評選條件,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最后評出個人特等獎5名、一等獎10名、二等獎16名,優秀指導獎13人,集體優勝獎5個、優秀組織獎5個,并頒發了獎勵證書。
通過開展讀書匯報競賽活動,為中小學中層干部營造一種多讀書、讀好書的濃厚氛圍,使讀書學習成為每位中層干部的生活方式,此項活動提高了中層干部的專業化發展水平。
這種個性化培訓模式,為每位中層干部搭建了彰顯自我、相互促進、相互切磋、共謀發展的平臺,中層干部在個性化培訓中,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和興趣,提高了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
龍江電視臺對此次競賽活動作了詳細的報導。
現將龍江縣“十一五”小學中層干部讀書匯報競賽活動評選結果公布如下:個人特等獎(5名)1.齊圣平 景星鎮中心學校2.夏曉敏 實驗小學3.許 靜 龍興鎮中心小學4.畢 艷 龍江鎮第一小學5.郭洪坤 龍江鎮山包學校個人壹等獎(10名)1.王盡輝 龍江鎮第三小學2.劉志強 魯河鄉中心學校3.王麗娟 杏山鄉東華小學4.王鴻艷 育才學校5.徐恩國 景星鎮雙合學校6.陶俊花 山泉鎮官窯小學7.孫有德 山泉鎮羊草小學8.張成華 杏山鄉六合小學9.王殿雙 頭站鄉團結小學10.董永剛 濟沁河鄉中心學校個人貳等獎(16名)1.郭小琴 華民鄉罕頭小學2.宋彥冬 七棵樹鎮發達小學3.遲貴瑜 山泉鎮紅勝學校4.周福利 廣厚鄉中心小學5.龐慧清 黑崗鄉中心小學6.徐榮國 哈拉海鄉大坑學校7.張俊雨 特殊教育學校8.劉 娟 七棵樹鎮福山永小學9.安國清 哈拉海鄉巨寶小學10.胡忠海 七棵樹鎮中心小學11.陳萬才 龍興鎮四架山學校12.賈瑞顯 華民鄉永勝小學13.張宏亮 龍興鎮榮勝學校14.陳忠義 黑崗鄉中心小學15.吳慶東 頭站鄉民生學校16.劉忠鍇 景星鎮小學優秀指導獎(13人)1.劉晶石 龍江鎮中心校2.田永貴 景星鎮中心學校3.李文學 黑崗鄉中心學校4.張金福 華民鄉中心學校5.王洪會 山泉鎮中心學校6.鄭永娟 實驗小學7.孟維君 龍興鎮中心學校8.馮 云 頭站鄉中心學校9.周永春 杏山鄉中心學校10.陳麗娟 教師進修學校11.張秀華 教師進修學校12.張德山 教師進修學校13.劉麗麗 教師進修學校集體優勝獎(5個) 優秀組織獎(5個)1.實驗小學 1.實驗小學2.龍江鎮中心校 2.龍江鎮中心校3.魯河鄉中心學校 3.景星鎮中心學校4.育才學校 4.山泉鎮中心學校5.景星鎮中心學校 5.華民鄉中心學校中學中層干部讀書匯報競賽活動圓滿結束為提高我縣中學中層干部的整體素質,加強自身修養,提升中層干部的專業化發展水平,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在第十三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于2008年4月22日,開展了龍江縣“十一五”中學中層干部讀書匯報競賽活動。
教育局、進修校領導高度重視此項活動,進修校倪校長、黃校長親臨競賽現場,對讀書的重要性作了重點闡述,并就今后開展此項活動提出了具體要求。
本次競賽活動由干訓部的劉麗麗老師主持,陳麗娟主任對開展讀書匯報競賽活動的有關事宜作了具體說明,張秀華老師宣讀了讀書匯報競賽的評分標準及優秀組織獎的評選條件。
此次讀書匯報競賽活動與小學中層干部讀書匯報競賽活動相同,也是分兩級進行的,各鄉(鎮)中心學校、縣直初中先組織本鄉(鎮)、校的中學中層干部進行初賽,然后,按通知要求依據分配名額選派選手到縣進修校參加復賽。
參加復賽選手22人,按照中學中層干部讀書匯報競賽活動的評分標準和優秀組織獎評選條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當場公布成績。
最后評出個人特等獎5名,壹等獎6名,貳等獎9名。
優秀指導獎5人,優秀組織獎5個。
此次讀書匯報競賽活動得到各鄉(鎮)中心學校、縣直初中領導的高度重視,通過各位中層干部的精心準備,積極參與,取得了圓滿成功。
龍江電視臺對中學中層干部讀書匯報競賽活動作了詳細的報導。
此次讀書匯報競賽活動的開展,為中學中層干部創設了讀書自醒、讀書睿智的濃厚氛圍,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宋代翁森《四時讀書樂》中描寫的“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的境界。
此次讀書匯報競賽活動的開展,必將帶動整個校園文明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下面把中學中層干部讀書匯報競賽活動評選結果公布如下:個人特等獎(5名)1.王學偉 景星鎮中心學校2.紅 梅 龍江六中3.張莉莉 育才學校4.張景權 七棵樹鎮中心學校5.宋厚誠 龍江鎮中學個人壹等獎(6名)1.馮 云 頭站鄉中心學校2.包偉峰 龍江四中3.王旅洋 山泉二中4.王 浩 龍興二中5.孫立海 景星鎮興隆川中學6.欒永軍 哈拉海鄉中心學校個人貳等獎(9名)1.崔寶文 山泉鎮中心學校2.刁廣軍 黑崗鄉中心學校3.任林洋 杏山鄉中心學校4.尤忠義 龍興一中5.胡國清 山泉鎮逸輝基金中學6.吳盛春 華民鄉中心學校7.王亞娟 廣厚鄉中心學校8.劉 坤 龍江三中9.白月海 濟沁河鄉中心學校優秀指導獎(5人) 優秀組織獎(5個)1.馬忠孝 景星鎮中心學校 1.龍興鎮中心學校 2.李秀杰 龍江縣第六中學 2.龍江育才學校3.林純義 七棵樹鎮中心學校 3.杏山鄉中心學校4.何幫余 龍江鎮中學 4.山泉鎮中心學校5.曹艷宏 頭站鄉中心學校 5.景星鎮中心學校教師進修學校 干訓部 陳麗娟 張秀華 劉麗麗 供稿小學集萃 訪論語之蹤,尋師者之范 ——讀《論語》心得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我叫齊圣平,來自景星鎮中心學校。
今天我匯報的題目是《訪論語之蹤,尋師者之范》——讀《論語》心得。
自干訓部組織的讀書匯報活動通知下發以后,看到備選書目,我的第一選擇就是《論語》。
并不是因為我對它有過深的研究。
我也知道我的心得一定會是膚淺的,選擇《論語》只是出于我對孔夫子的景仰和對《論語》之言歷千年不衰的崇拜。
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是如何結識《論語》、學習《論語》以及感悟《論語》的。
去年五月,我有機會去登泰山,在我的心目中泰山是歷代帝王在改朝換代或極致太平的時候去封禪、祭天的地方,我也想去踏尋一下千年的足印,感受一次歷史的厚重。
當我來到泰山腳下,首先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塊石碑,上面寫著“孔子登臨處”。
此時,我的心中升起了一絲疑惑,暗想:“為什么不是秦皇、漢武,或唐宗、宋祖呢
孔子只不過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嗎
”帶著疑惑一路攀爬,沿途廟宇林立,供奉均為神佛,確無帝王祠堂,然而踏過中天門,攀過十八盤,在巍巍的泰山之巔,居然兀立著一座孔子的廟堂。
門楣上橫寫著“萬世師表”四個金字, “萬世師表”啊,這四個字帶給我極大的震撼,讓我對自己的輕狂與淺薄深感羞愧。
不遠處有一石刻,上面寫著“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
看到這里,我已恍然大悟。
原來泰山為群山之首,并不僅僅因其高,亦不僅僅因其秀,更重要的是因有孔子啊
于是我對他的欽敬之情油然而生。
從泰山回來,我買了一本《論語》,想從孔子的語言中找到他為什么會對后世產生如此深遠影響的答案,同時,作為教師我也想從教育的角度去試著走進《論語》。
當我把沉甸甸的《論語》捧在手中,心中不禁想起了孔子的一生,他少年求學,周京觀禮,魯國講學,周游列國,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但未著自己一字之言。
這部《論語》也是孔子死后,他的門人和再傳弟子選擇他的一部分語錄集結而成。
他這種先行而后言的精神怎能不讓后人景仰呢
翻開《論語》,首先看到的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三句話是我最早知道的,其意思大家都十分明白。
一是為學之道,二是交友之道,三是君子之道。
但也有另外一種將這三句話連貫起來的解釋,他說,這里的學指的是學說,時指的是時代,習指的是采用,連起來解釋就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采用了,那就高興了。
要是沒有被社會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從遠方而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
即使人們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是君子嗎
如果這樣解釋,這三句話不正是孔子一生的寫照嗎
他那百折不撓的實踐精神和面對不利現實的平和心態不正是我們普通人所欠缺的嗎
至于這三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么,我們暫且不去追究。
如果為師者能夠做到為學以經常溫習為樂,生命以擁有朋友為樂,當遇生不逢時、被人曲解等不能以自己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逆境時,而不去做無畏的自我折磨,不就是人中之師,師中之范嗎
孔子以前,官師合一,治教不分。
是他首先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使教育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活動。
而孔子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具有獨立意義的教師。
他主張“有教無類”。
使得平民和布衣也能接受教育。
試想,如果沒有這一主張,哪會有布衣李斯輔佐秦王實現天下一統,何談鄉野劉邦建立大漢江山,更不會有平民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早于歐洲四百年。
此外“有教無類”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主張教學內容也是“無類”的。
孔子提倡“博學”,“博學”本身就是要求學習不能囿于“類”的限制。
而在提倡學科整合的今天,為人師者是不是更應該做到學科不分主次,授課不限課本,讓學生接受全面的教育呢
孔子一人就有三千弟子,并且一人教授多門學科。
毋庸置疑,他的教學方法一定不會是填鴨式。
在《論語·述而》中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這不正是我們所說的啟發式教學嗎
然而兩千五百年后,時至今日,又有多少教師完全理解和掌握了這八個字呢
但面對不同的學生他的教學方法又有差別,這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孔子在《雍也》篇中說過:“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顏淵》篇中又記載了顏淵、仲弓、司馬牛三人問“仁”,而孔子針對他們不同的性格和學識,卻給了三種不同的回答。
更有意思的是在《先進》篇中,子路和冉有都問孔子同一個問題,孔子竟然用完全相反的話回答他們。
想一想,現在我們對所有學生都是一概的講授,一概的輔導并且一概的布置作業顯然是不科學的。
所以,教學要看對象,看基礎,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才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必由之路。
孔子不僅弟子眾多,而且他的弟子多是當時各諸侯國的棟梁,但他從來不去強迫他們學習。
而是首先樹立弟子的理想,當他們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出現困惑,求知若渴的時候,孔子只須三言兩語便使弟子如飲醍醐,如夢初醒,可以說弟子們的學習動機是自主的。
可見,如果學生能夠達到自主學習,教師根本無需口若懸河,有時一個眼神,一個行動便勝似千言萬語。
記得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問他,人到了什么時候才可以停止學習,他就沒有說話,而是把弟子們領到了一片墳地,這時弟子們便恍然明白“人只有到了墳墓才可以停止學習”。
我想這段經歷一定會令弟子們終生牢記:人是需要“終身學習”的這個道理。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的一生便是這樣度過:“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但是學習也需講求方法。
第一、孔子主張學思結合,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第二、學必須是思的前提,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第三、要重視復習,子曰:“溫故而知新”。
其實,讀一讀論語,你會感覺到很多看似高深的理論原本是那樣的樸素和自然。
那就讓我們的教學回歸一點樸素,把課堂還給學生。
對學生多一份理解,少一些苛責;多一份耐心,少一些浮躁。
把他們看作是一群思想懵懂,但卻渴望理想并且想要實現理想的活生生的人,這不就是“以人為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