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兒童的觀察與發現感言
去兒童福利院后感言怎么寫
轉眼,孩子入習快一個學期了,在這一段時,已經能很好的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是我們做家長感到最欣慰的,范文之心得體會:幼兒園家長心得體會。
在全體教師們辛勤的培養與備至的關懷中,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真切地感受著他一點一滴的變化,真是高興在心里,感激在心中。
在此代表全家向幼兒園的領導及全班的老師對孩子耐心細致的保教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
孩子入園以來,老師們以極大的愛心、耐心、責任心關心他、愛護他,用鼓勵、賞識、參與等科學的教育方法幫助她,把愛滲透到他幼小的心里。
現如今,孩子的小臉上時常掛著開朗自信的微笑,語言表達能力更是有了明顯提高。
更難得的是,幾位老師對家長都很周到熱情,經常同家長保持良好的聯系溝通。
梁子傲原本是一個害羞、內向、怕生人的孩子,通過在幼兒園四個多月的成長,逐漸變成了一個開朗活潑、懂禮貌的男子漢了。
孩子的這些變化離不開老師們的諄諄教導。
老師們在教育中能做到育教寓樂,讓孩子在游戲中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游戲中學到很多知識。
我們深深明白孩子的點滴進步得益于園長的直接領導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
老師們一整天與孩子們相伴左右,不僅要教授教育教學課程,還要關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工作量很大,十分辛苦,但她們毫無怨言,總是滿面笑容的把快樂帶給孩子們,是孩子的“好媽媽”。
老師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每次去幼兒園接送孩子,總看到她們在忙這忙那,沒有歇息的時候。
她們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
說實話,開始我們把子傲送到幼兒園也是不太放心。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幼兒園的老師對孩子的照顧細致入微并能從幼兒教育教程方面入手,與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對老師有了依戀的情感。
現在,每天去幼兒園成為子傲最開心的事情,作為家長,我們深刻了解孩子的點滴進步和老師的關心、照顧和教育分不開的,心中感謝老師們。
每逢要有活動的時候,我們全家都期盼著那一刻早點到來,希望能夠在各位老師的帶領下,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學習、一起娛樂。
此舉不僅拉近了教師與孩子的距離,更增進了家長與孩子的親情,也使我們深切感受到幼兒園科學系統的學前教育與縝密高效的計劃安排。
活動中,不難看出老師們的精心準備,不難發現小小活動的新創意。
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老師的熱情、專注和愛心。
每次參加活動都可以看見每位老師她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每個老師之間都是那么朝氣蓬勃,對待每一個家長、孩子都是那么熱情,讓我覺得幼兒園如同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我們就是家庭中的一份子。
把孩子交給你們,我們全家都放心,都滿意,都幸福
千言萬語,傾訴不了對各位老師的感謝之情,我們很開心、我們很欣慰、我們很榮幸,孩子在起步階段有幸進入到富有責任心、愛心和奉獻精神的幼兒園。
我們相信,孩子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幼兒園生涯是孩子一生中接受的最為重要的啟蒙教育,作為家長,我們從心底感謝園領導及全班全體教師對孩子成長所付出的辛勞與汗水。
祝園領導及全班所有老師工作順利
祝小朋友們健康快樂
幼兒園小班的成長感言1000字數
把自己的感受以及對學生教育方式等問題說清楚就可以,以下提供一篇范文:通過參加這次家長會,收獲很多,也學習了很多東西,受益非淺。
主要有這樣幾方面體會: 一、注重對孩子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特別要重視對孩子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平時的,每一件事的處理方式,待人接物的態度,都會對孩子產生較大影響,最能對孩子數學的學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學會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何入手,有好多收獲。
比如要引導孩子多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從而發現問題,產生疑惑,萌發求知欲望。
要適當滿足孩子對讀物的興趣取向。
為孩子訂購圖書、報刊時,要盡量采取指導、建議與商量結合的態度。
要多鼓勵孩子讀書,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孩子自己選擇一些感興趣的圖書,從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能力。
老師的幾句話,我覺得相當重要:(1)你把孩子放在什么高度,孩子就會在什么高度;(2)現在小學覺得成績差不多,初中、高中就會差很多;(3)所有活動都參加,敢于嘗試,就會有收獲;(4)不做永遠不知道做,做了不成功也不會差在那里去,如果成功了就會更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和孩子共同分享我的感悟,怎么寫
【第1句】:“心理胚胎期”與外界環境 認為,人似乎有兩個胚胎期,一個是生理胚胎期,是在出生之前,這種情況與動物相同,另一個是心理胚胎期,是人所特有的,是在出生以后至3歲這段時間。
在她看來,從心理學上講,嬰兒在出生時空空如也,他所獲得的任何能力都非遺傳所得。
經過吸取外界刺激和信息,積累材料,兒童形成許多感受點和心理所需要的器官,然后才產生心理。
【第2句】:“吸收心理”與教育方式 認為,在各個物種中甚至在昆蟲中,都存在著一種無意識心理。
它驅使生物主動地吸收外界的養料,以滿足自己生長的需要。
兒童亦不例外。
受生命潛能的驅使,所有兒童天生具有一種“吸收”文化的心理,他們因此能自己教自己。
在看來,“這一發現給教育界帶來了一場革命”。
其一,我們不應把兒童視為一種弱小的生物,而應賦予兒童一種巨大的創造能力。
他們正在進行著創造人的活動。
其二,這種能力屬于無意識心理,而只有通過活動、通過生活經驗才能變為意識。
因此,我們應意識到幼年心理不同于成人。
我們不能通過文學教學來達到目的,也不能直接干涉兒童所經歷的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過程。
蒙臺梭利據此認定:“教育并非教師教的過程,而是人的本能發展的一種自然過程。
不是通過聽,而是依靠兒童作用與環境獲得的經驗。
教師的任務不是講解,而是在為兒童設置的特殊環境中預備和安排一系列有目的的文化。
”“所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兒童提供一個能夠發揮大自然賦予的力量的環境。
”
【第3句】:發展的敏感期與教育時機 受荷蘭生物學家(Hugode Vries)的影響,蒙臺梭利認為兒童與各類生物一樣,在發展的過程中對特殊的環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時期。
這種情況和生長現象密切相關,并和一定的生長階段相適應。
當某種敏感期出現時,兒童就表現出對一定目標和操練的特殊興趣,并表現為一種“精神饑渴”,它驅使兒童長時間地重復某種練習,并最終能自如地對付和學習其特殊敏感性所及的事物。
依據自己對兒童的觀察與實驗,蒙臺梭利試圖區分兒童發展過程中的不同敏感期,如兒童從出生到5歲是感覺發展的敏感期;1至4歲左右時秩序的敏感期;出生后2個月到8歲是語言的敏感期;出生到5歲是動作的敏感期。
兒童通過各個敏感期及不同活動的交替進行,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
蒙臺梭利關于敏感期的定義和描述是模糊的、不具體的,但卻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她的有關思想充分肯定了幼年期在過程中的價值,為的重要性找到了科學的依據。
這些問題后來成為教育心理學家研究的主要課題,并稱為教學法的重要基礎。
幼兒園教師培訓后收獲和感想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是孩子們狂歡的節日。
這一天孩子們相約好了來得特別早,似乎在詮釋著:我們是今天的主角。
孩子們走到教室之后,有的在精心地準備著自己的節目;有的在一塊聊聊天;有的同學拿著彩條在相互噴灑;可熱鬧了、可開心了。
他們都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相互慶賀著兒童節的到來,教室里不時傳來了陣陣笑聲。
今天孩子們的積極性可真高呀,在老師的安排下,孩子們以班為單位站好隊,來到操場等待慶祝活動的開始。
節目終于開始了,同學們格外地激動,走在家長編成的人墻中高呼激情口號,揮動小小雙臂。
無論是表情,還是動作、語言都很到位,雖然今天下著小雨,但孩子們沒有抱怨,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看到孩子們那燦爛、開心的微笑,我們做家長的,打心眼里感到很幸福。
同時也不禁贊嘆孩子們的潛力可真大呀,真可謂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啊,看到孩子們驚人變化,我們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