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影院_国产高清精品福利_国产一及毛片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_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亚洲天堂_免费毛片看片_亚洲综合图片网_亚洲精品ww久久久久久p站_成人勉费视频_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网站_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香蕉_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_日韩中文字幕视频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1_欧美3p两根一起进高清视频_日韩久久久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成人在线_国产艳妇av在线出轨_欧美香蕉爽爽人人爽

孩子做美食感言

08-26 文案句子 投稿:傾訴林

有關(guān)美食報告的感言

我有七八于美食文章送給你,希望的上。

《美味的小籠包》常們說小籠包美味可口,我卻從沒嘗過,也不知是啥味道。

這天下午,爸爸媽媽帶我來到小籠包子店讓我開開眼界,飽飽口福。

那天終于如愿以償了.小籠包一個個白生生,皮薄薄的,里面好象有一包汁水在,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壯,晶瑩透黃,寶塔頂上一陣陣香氣隨風四溢,形狀也和包子差不多,難怪叫小籠包。

小籠包以上一般都是一籠里面有十個,每個都是圓鼓鼓的像一個個小雪球似的,只不過上面有一個凹凸不平的地方,還沒上來我就被這香氣熏得如癡如醉了。

真恨不得把整個蒸好的小籠包一口吞掉。

一籠小籠包上來了,我坐在椅子上,剛蒸完的小籠包發(fā)出了一絲淡淡的香氣息。

一聞到這種香氣息,我就忍不住要去大口大口的吃它了。

剛夾起一個 “小胖墩”塞進嘴里,它就開始反 抗。

我這時肚子正餓得咕咕叫,恨不得將嘴巴變大,把四籠小籠包一口吞下去。

于是我就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夾起小籠包,因為輕咬了一小口,汁水就像千軍萬馬往我嘴里奔跑。

我把它沾一點醋,輕進我的嘴里,肉餡又松又軟,只要一嚼,它的肉就一下子松了下來,鮮美無比 媽媽說:“吃小籠包應(yīng)該先醮點醋,輕輕咬一個洞,把里面鮮美的湯汁吸干,再吃皮和肉。

小籠包的美味精華就在湯汁里。

我按照媽媽的方法吃,湯汁鮮、皮薄肉嫩,真是好吃極了。

果然,小籠包一會兒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

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它的肉非常十足,咬一口鮮鮮的,濃濃的,咸咸的,讓你吃了還想吃。

于是我又纏著媽媽去買一客,當阿姨笑盈盈端來后,我又怎能放過呢

吃了一個又一個,在吃得滿口流香,砸咂嘴,不住稱贊道:“美

真是美味之極。

”一眨眼,又被我消滅了,摸了摸鼓鼓的小肚子,舔舔嘴,余興未了。

怎么樣,心動了

心動不如行動,去吃吃你們家鄉(xiāng)的小籠包吧

《油炸臭豆腐》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小的時候,一放學(xué)就往街上跑,當然,這是在口袋里有幾個錢的時候。

穿過小巷,翻過小橋,就可聞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

經(jīng)營油炸臭豆腐的是個瘦瘦的老人,眉毛胡子全白了,他總是挑一副擔子,擔子其實是木頭做的箱子,前面一個箱子放著臭豆腐、醬油、辣椒醬和一疊小盤子,還有一個罐頭瓶,里面插著幾雙筷子。

后面一個箱子安放著一只小煤爐和一口鍋。

老人總是站在街的拐角,專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

從沒有聽過他的吆喝聲,但總有許多食客尋著香味而來,在他的小擔子前站成一圈。

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別的臭豆腐沒有什么兩樣,但一入鍋再一出鍋,就變得金燦燦、香噴噴,涂上一層醬油或辣椒醬(他的辣椒醬是自制的,紅艷艷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黃黃紅紅,煞是好看。

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因為非常燙),外黃內(nèi)白,外酥內(nèi)嫩,香辣刺激,此時已不是在吃而是舌頭打著卷往下吞。

老人一次總是只炸幾塊,炸好幾塊賣幾塊,所以等的人都是一個吃,其他的人共同行注目禮。

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一到這擔子前就都變成“辣妹子”了,辣椒醬涂了厚厚的一層還要涂,女人此時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紅,涕淚交加,熱汗直冒。

老人只是不住地說:辣得結(jié)棍,勿要吃得格許多。

說歸說,他也不去阻擋。

所以,老人的辣椒醬每天都要消耗一瓶。

那時,我父親每月給我五毛錢,至少有一半的錢是貢獻給臭豆腐了。

一塊臭豆腐一分錢,吃完一塊,這一天才能安靜下來。

有時候沒有計劃好超支了,那么,我就克制住自己不往那里跑,怕自己的眼睛里會長出鉤子來。

不過,那樣的時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擔子前,老人總會洞察一切,好象發(fā)現(xiàn)了我的口袋里沒有半分錢,就會笑瞇瞇地炸一塊最脆最嫩的送給我吃。

不好意思白吃,等下個月父親寄錢來的時候,我馬上就去還給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一塊臭豆腐給我。

離開那個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沒有吃過那樣美味的油炸臭豆腐(雖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過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總是差了一點)。

它總是出現(xiàn)在我的夢里,和它一起出現(xiàn)的還有那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頭粥》我只吃過一次肉骨頭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一個星期日的早晨,一向節(jié)儉的舅母突然提出帶我去吃肉骨頭粥。

我受寵若驚,一路屁顛屁顛地緊跟在她身后,生怕她又突然改變主意。

沿著青石板路,穿過熙熙攘攘的菜市,拐進一條小巷。

遠遠看見一個小鋪子飄出陣陣白霧,還聽到鐵勺敲鍋沿的聲音。

舅母領(lǐng)著我走進這間鋪子,鋪子里已經(jīng)座無虛席。

大家都在唏哩嘩啦地喝這叫肉骨頭粥的東西,好象這東西真的很好吃。

老板娘把我們領(lǐng)進里間的灶旁,滿臉歉意地說:“就在這里吃吧。

”老板娘是一個40來歲的女人,頭發(fā)齊耳,一絲不茍地用黑色的發(fā)卡別在耳后。

我生怕舅母臨陣脫逃,趕緊自做主張說:“可以可以。

”結(jié)果招來舅母兩個白眼。

“好吧,來一碗肉骨頭粥。

”老板娘一手抄起大鐵勺,一手揭開大鍋蓋,頓時一股熱浪席卷著肉粥的香味撲鼻而來。

她用大鐵勺在鍋里攪了攪,盛了一大碗粥遞給我。

這碗粥是灰白色的,米已經(jīng)煮得不見原形,粥面上還點綴著幾小塊肉骨頭。

我小心翼翼地嘗了嘗,嗯,香香糯糯,黏黏呼呼。

真的不需要“吃”,只要喝就行了。

我就這樣站在大灶旁,端著大碗,呼啦呼啦地喝著有生以來第一次肉骨頭粥。

最后還像小狗一樣把那幾塊肉骨頭啃得干干凈凈。

那碗粥花了舅母5分錢。

后來,舅母告訴我,煮肉骨頭很麻煩。

先要把肉骨頭(連著些肉的骨頭)煮上幾小時,然后再把新米淘好放進去,再煮。

不能煮焦,關(guān)鍵是要掌握火候,細火慢熬才行。

最后放上鹽和味精。

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肉骨頭粥的,費時費力還不經(jīng)喝。

她還警告我,街上的肉骨頭粥不能多吃,因為有的老板為省錢把客人吃過的骨頭,又重新放進鍋里煮。

也不知她說的是真是假。

反正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吃過肉骨頭粥,不是因為害怕不衛(wèi)生,而是口袋里的錢還不夠分配的呢。

不過,我還是經(jīng)常到那家肉骨頭粥鋪去,主要是想看看她們怎么處理吃完的骨頭的。

可老板娘好象明白我的意圖,總是笑瞇瞇的招呼我:“小姑娘,來吃一碗啊。

”然后,我撒腿就逃。

《陽春面》陽春面名字挺好聽,很高貴的樣子,其實是江南老百姓最愛吃最便宜因而也最能爽氣掏錢的大眾面食。

《上海的早晨》中資本家徐義德為了逃避公私合營裝窮,叫小伙計送的午飯就是這個陽春面,可見,陽春面是屬于勞苦大眾的專利。

至于為什么取這樣一個陽春白雪的名字,可能是取其反義吧,但我敢肯定,取這個名字的人絕不是下里巴人。

二十多年前,舅舅一家好象特別喜歡吃陽春面,每到星期天,舅舅就必定帶領(lǐng)全家到鎮(zhèn)上的面館去吃陽春面。

兩個表弟興高采烈,但我卻很不喜歡。

陽春面上除了撒一些蔥花就沒有別的了,光溜溜的,一點味道都沒有,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

每次我都沒有方法把一碗陽春面吃完,我總是旁敲側(cè)擊地提醒舅舅還是吃餛飩好,至少還有點肉味。

但舅舅堅決不肯,說餛飩太貴,又不經(jīng)吃,同樣一角錢,陽春面吃得飽飽的,而餛飩卻只能塞牙縫。

舅舅的牙縫好大。

不喜歡吃,但每個星期天都得陪舅舅全家去吃,因為這是他們的節(jié)日,整整六天他們都在等著這一天。

鎮(zhèn)上那家面館都認識舅舅,每次一來不用吩咐,就很快端上陽春面來,然后,舅舅一家就開始埋頭苦干,并制造出幸福的聲響來。

每當此時,我就望著面前的陽春面愁眉苦臉。

陸文夫在《美食家》里專門提到過陽春面,說第一鍋的陽春面最清爽最可口,因此,很多人都趕早去吃頭湯。

我想,舅舅們吃得絕對不是這種陽春面。

但不管怎么說,我對陽春面是沒有興趣的了,胃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倒了。

冬天光餅師傅比較幸福,守著爐子暖烘烘的,夏天就苦了,赤膊上陣還是大汗淋漓,汗水滴在爐子上嗤嗤作響。

我就不敢買了,因為那光餅里必定也有光餅師傅勤勞的汗水。

前段時間,在福建“老鄉(xiāng)”處提到光餅,他們都說那玩意好吃而且對牙齒有利,經(jīng)常嚼嚼絕對比“白箭”“綠箭”效果好。

但不知現(xiàn)在還有沒有了,都好多年沒有吃過了。

但愿,這光餅爐子還能在福州的某個街角看到。

《餛飩》我想,大概沒有什么小吃有餛飩那么普及和名稱多樣了。

餛飩在福建叫扁肉;在四川叫抄手;在云南廣西一帶叫云吞;只有在江南才叫餛飩。

內(nèi)容差不多,形式卻有些差別。

福建的餛飩注重鮮,加蝦油是它的一大特色。

小時候總是被喜歡吃餛飩的母親支出去買餛飩,買來買去,也就買出經(jīng)驗來了。

知道街頭的那家餛飩味太濃,吃完后就要趕緊灌開水;而街尾的那家餛飩味道尚好,就是只見皮不見肉;最好的是穿過幾條街的那家“野”店,說它野,是因為時開時不開的,好像全憑主人興趣。

這家的餛飩量足味最地道,每只餛飩雪白剔透,中間一點紅紅的肉餡若隱若現(xiàn),再配上幾粒蔥花,就好象一池秋水中的白蓮。

福建的餛飩一般都很節(jié)儉,一根小木棍往肉泥上一點再往餛飩皮上一翻,一只餛飩就完成了,往往一盤肉泥可以對付一天所要出售的餛飩。

吃餛飩的一般都是女孩子,她們可以不計較得失,慢悠悠地翹起蘭花指,用小調(diào)羹小心翼翼地舀起餛飩往櫻桃小口里送。

所以,較之其他小吃,福建餛飩更顯得女人味一些。

而四川餛飩則個性鮮明,陽剛味十足。

首先一大特色是沒有湯,第二大特色是辣得過口不忘。

那一年去成都調(diào)研,特地拜訪“抄手”,誰知端上來的是幾只干巴巴的結(jié)結(jié)實實的餃子狀餛飩,上面還澆了一層紅彤彤的辣椒油。

仗著本人吃辣還有一些功底,掙扎著把這碗“抄手”給吞了。

結(jié)果,除了辣,我已經(jīng)不記得它還有沒有其它味道。

江南一帶,餛飩是最常見的小吃,這里的餛飩分為大餛飩和小餛飩兩種。

大餛飩里餡比較多,有鮮肉的也有青菜的,但它又不同北方的餃子那樣皮厚餡足,江南人總是不肯象北方人那樣干脆利落地做出餃子風格,他們總要保持餛飩的傳統(tǒng),哪怕再大一些,小家碧玉的本色不變。

江南大餛飩是放大了的小餛飩,樣子象修女的帽子,湯多量也足,一般人吃一碗也就有了七分飽的感覺。

正宗的江南小餛飩是最具江南文化味的,皮搟得講究,貼著碗能看到碗里的花紋,真正是薄如蟬翳。

肉要精瘦的,處理得細膩無渣,燒好后的餛飩,皮子晶瑩舒展,“白里透紅,與眾不同”,象一只只美麗的白蝴蝶 。

這時候的注意力就不會在吃上了。

不過,這樣的小餛飩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多了,做的人和吃的人好象都已經(jīng)缺少了這份精致的心情。

取而代之的是滿街都是的大眾小餛飩,簡單一裹,完事,連皮也不搟了,買現(xiàn)成的。

在北方讀書的時候,思念餛飩(福建的江南的),思念得咬牙切齒。

北方同學(xué)很不以為然,說,那有什么好吃的

清湯寡水的,不如咱北方餃子實在。

是的,要想實在,吃北方餃子;要想苗條,吃江南餛飩。

《羊肉串》很奇怪,我向來不吃羊肉,但對羊肉串卻來者不拒。

第一次吃羊肉串是在北京。

那一天,從北京圖書館查資料出來,拐到白石橋附近,那里有一片飯店餐館和小吃攤點。

先買了仿膳食品窩窩頭,吃得直冒酸水,發(fā)了一通諸如慈禧太后的胃口怎么這么好對付之類的牢騷后,就站到了烤羊肉串的攤子前。

并沒有想要吃,的的確確是被那種香里帶膻的味道吸引過來的。

同學(xué)也是南方人,不吃羊肉,但他敢想敢干的精神令我佩服。

他先買了三串,然后視死如歸地說:“我先吃吃看。

”他小心翼翼地先咬了一口,翻翻眼珠,接著就加快了頻率。

我盯著他上下翻飛的大嘴,直問:“哎,別顧吃啊,到底好吃不好吃

”他“嗯嗯”地一氣吃完了三串,才摸摸肚子很滿意地說:“不吃真傻。

”趕緊掏錢,一手抓一把,這串咬一口,那串咬一口,真的很好吃,肥而不膩,焦香十足,還有一種特有的,說不出來的怪怪的味道(后來才聽新疆的同學(xué)說,那是孜然的味道)。

我們就這樣邊走邊吃,吃完了,就地再買,反正羊肉串攤子到處都有。

直吃得飽咯里都帶羊膻味,不能再吃了,再吃下去,我們非得變成草原牧民了。

本來以為羊肉串就是這樣好吃了,誰知新疆的同學(xué)說:那算什么羊肉串

真正好吃的是咱們新疆的羊肉串,那可是羊肉串的老家。

第一次那么羨慕新疆人,真正覺得新疆是個好地方。

咱也沒有機會去新疆啊,就把北京的羊肉串當新疆的吧。

回到南方后,也見過羊肉串,但不僅外貌小里小氣,味道也完全變了樣,如果說北京的羊肉串是仿名牌,那么南方的羊肉串就是假冒偽劣了。

也有例外,一次到南京出差,在新街口發(fā)現(xiàn)了久違的羊肉串,那味道,那相貌和北京的一樣。

我又一次站在南京的大街上不顧斯文地大嚼起來。

以后只要去南京,都要想方設(shè)法地溜到新街口去過過癮。

但總是心有不甘,有事沒事總鼓動頭兒:“咱們也到烏魯木齊去開個讀者作者聯(lián)誼會

” 《羊肉泡饃》有了羊肉串墊底,去西安吃羊肉泡饃的時候就好象有了膽量。

看過雄赳赳氣昂昂的兵馬俑,摸過楊貴妃的洗澡池,躲過小商小販的圍追堵截,吃過田里剛采下來的草莓,當然也爬過大雁塔和古鐘樓,接下來就是品嘗西安小吃的時間。

西安小吃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是肉夾饃和羊肉泡饃。

不過,肉夾饃我連看都不看,一塊大肥肉塞在一塊大餅里,肥油直冒,盡管肉饃的主人說怎么怎么好吃,我就是吃不下去。

不是怕胖,而是從小就不吃肥肉。

肉夾饃是放棄了,但羊肉泡饃是一定要吃的。

于是就去找。

在古樓附近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轉(zhuǎn)累了就在一個小攤子上坐下來。

坐定后才發(fā)現(xiàn)對面一個老頭在專心致致干活:把一塊硬硬的饅頭掰成顆粒狀。

他神態(tài)專注地不緊不慢地掰呀掰,掉下來的粉末都用小指捺到嘴里。

他在干嘛

是不是牙口不好

正想著,又見老頭把掰好的產(chǎn)品倒進一個盛滿濃湯的大海碗里,那碗濃湯頓時就變成了一碗漿糊。

老頭有滋有味稀里嘩啦地喝完了這碗漿糊,站起身子,抹了抹沾在胡子上的殘留物,打了個響亮的飽咯,滿臉都是幸福感。

突然好象明白了什么,趕緊找來伙計問:“那是什么

”“羊肉泡饃啊。

”老天,這糊里糊涂的東西就是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饃

小的時候就最恨把饅頭放進湯里 ,軟不啦及的,要口感沒口感要味道沒味道,再好吃的饅頭再好喝的湯都給攪渾了。

所以,很遺憾,在西安最大的收獲是買了一堆民間工藝品,而在吃上,卻是一片空白。

看了賈平凹寫的陜西小吃,其中花了大量的筆墨形容羊肉泡饃的精彩,但我還是沒有被他煽乎得流出口水來。

這在我看關(guān)于吃的書籍的歷史中是少見的。

《朝鮮涼面》初到東北,第一次看到正宗的朝鮮人和朝鮮文字還是大驚小怪的,后來看多了,就見怪不怪了。

然后就開始琢磨如何深入了解朝鮮民族文化,比如,他們的飲食文化,更具體地說,如何吃遍學(xué)校周圍的朝鮮小吃店。

于是,先去朝鮮泡菜攤子前偵察一番,和買泡菜的朝鮮族老大媽套近乎,問:“道拉及是什么意思

”朝鮮族老大媽真的很象《奇襲》里的老大媽那樣慈祥,她不僅耐心地回答我的幼兒園水平的問題,還推薦我買了朝鮮泡菜的代表作——桔梗。

嘗了桔梗后,對朝鮮小吃就有了信心。

那一天,零下18°,屋外早已是灰白兩色世界。

從澡堂出來,頭發(fā)一會兒就凍成柴火棒。

并不覺得冷,只是渴得慌。

就到處找有水源的地方,后來發(fā)現(xiàn)一面“朝鮮涼面”的幌子正迎風招展,涼面

正好解渴。

一頭扎進去,里面已是高朋滿座,人人都端著一個大海碗往肚子里灌涼面,很舒服的樣子。

于是也要了一碗。

等端上來后,才覺得好象有點不對勁。

鮮紅的面湯上波瀾不興,面條當然是潛伏在湯底的,只是這湯,怎么看都好象是剛從自來水龍頭里出來,冷不說,還有股漂白粉的味道。

懷疑歸懷疑,我真的太渴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喝了再說。

結(jié)果,渴是解了,但我體內(nèi)的那點余溫可全給帶走了。

一路跑著回到宿舍,又是捂熱水袋又是灌開水,折騰了半天,才把胃里的那塊冰坨融化掉。

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東北人和南方人本來就不一樣,他們冰天雪地里可以吃凍梨吃冰棒,那是因為他們有從小就鍛煉出來的堅強的胃。

所以他們可以裹著大棉襖吃涼面,而我,只能在穿短袖的時候。

但,我還是沒有勇氣再去品嘗朝鮮涼面了。

甚至一想到這四個字,我的胃就開始冒涼氣。

不怪朝鮮涼面,只能怪我自己。

《道口燒雞》說來慚愧,自己在外求學(xué)幾年,大部分的注意力花在吃上。

究其原因,一是學(xué)校食堂乏味的飯菜,使自己時常處于饑餓狀態(tài);二是天性所致,“民以食為天”嘛,自己當然也不例外。

于是,剛到長春不久,就打聽到“道口燒雞”挺有特色,忙親臨考察。

果真,擺在櫥窗里的燒雞肥嫩嫩、黃燦燦、熱騰騰,撒發(fā)著迷人的香氣,又看到買燒雞的人排成了長隊,更證實了此燒雞的名不虛傳。

此后三年間,只要錢包里有點余錢,便忙不迭地往燒雞店送,買不起整只就買半只;買不起半只就買雞雜碎(雞肝、雞卵等構(gòu)成,便宜而味極佳,是窮學(xué)生最親睞之物)。

那種拎著一小袋燒雞走路的愉快,無法言喻,只覺得生活在那一刻是多么美好。

此時若去攻讀書關(guān),再厚的“磚頭”也能毫不費勁地“啃”下來,這就是“道口燒雞”的威力。

有時,人的胃口會比腦袋重要得多,換句話說,就是物質(zhì)有時也能毫不客氣地戰(zhàn)勝精神。

逢到宿舍里的女同胞過生日,無例外地都要買只“道口燒雞”以饗大家。

雞上臺面后,往往還沒等打開塑料袋,大家就已經(jīng)操起家伙躍躍欲試了。

那香噴噴、熱騰騰的燒雞,嫩而無渣,連骨頭都是酥的,一塊雞肉在舌頭上還來不及停留就溜進肚子里去了。

而此時往往有師兄師弟尋著香味不請自到,說句“生日快樂”就一屁股坐下來大嚼起來。

那時候,要求師兄師弟辦事或反過來他們求我們辦事,都言不二價:一只道口燒雞。

在長春的三年,可以說是伴著“道口燒雞”的香味渡過的。

(雖不能常吃,但離學(xué)校不遠的一家燒雞店每天毫不吝惜地飄來的香味,使我們的讀書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起來。

) 臨畢業(yè)的時候,有人告訴我,有一家大餅店專營夾肉大餅,味道好得沒法提。

可惜沒有機會了。

要不然,現(xiàn)在又會有一樣好吃的供我回味了。

麥熟將至,外出路過南方一個小鎮(zhèn),有幸在飯店吃到了從小烙印在腦際的美食——碾碾轉(zhuǎn)兒。

吃著這久違了的美食,當年的那種對其情深意切的欲望不禁又重現(xiàn)于心頭。

那是我童年時代,正直國家困難時期,農(nóng)村百姓過著食不飽腹的生活。

人們想盡辦法,把能入口的東西都吃凈了,就連門前的老榆樹也不能幸免于難,人們把樹皮剝光,充當了口中食糧。

盡管如此,仍難解饑餓之急。

母親不忍心我們挨餓,早早地許下愿:給我們做碾碾轉(zhuǎn)兒。

我們無不從心底里高興。

等啊盼啊

終于有一天,母親說地里的麥子可以吃了,讓我們跟著她去地里拔麥子。

地里的麥子還不十分熟,而這也正是做碾碾轉(zhuǎn)兒最好的時機。

由母親指點,專門挑選那些能用的麥子。

做碾碾轉(zhuǎn)兒用的麥子特別嚴格,嫩了不行,因為麥子的漿水還沒凝固;老了也不行,因為麥粒熟透了就太干了。

必須選那些既成熟而又沒干透了的、麥粒綠而飽滿且已經(jīng)有了一定硬度的麥子。

母親舍不得多拔,因為那將是我們一家的口糧。

等我們帶著兩捆麥子回家后,已累得直不起腰來了。

其實活是輕微的,只是人已餓得沒了力氣。

為了能吃到這美食,我們不得不堅持著和母親一起做下去。

我們先是把麥穗一個個掐下,然后放入鍋里悶熟,再把悶后的麥穗撮成粒。

不等所有的工序結(jié)束,我就耐不住饑餓,將一把麥粒放入口中了,經(jīng)母親再三勸說,才沒再多吃。

等麥穗都撮成粒,母親把麥粒端到自家的石磨旁(當時農(nóng)村差不多家家有石磨)。

將石磨的上扇掀起,把一玫銅錢墊在磨臍上,再將石磨放好。

將收拾干凈的麥粒倒在磨盤上,在磨眼上插一根秫桔桿兒,我們幾個和母親一道推的推,拉的拉,圍著磨道轉(zhuǎn)了起來。

因為兩扇磨盤中間有銅錢墊著,磨扇間有著一定的空隙,所以推起來比磨面省些力氣,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費盡了全身之力。

磨盤上的麥粒不斷下落,磨盤周圍不斷地落下了一個個的小面卷兒,不是太長,如同一根根斷了的火柴棒。

我們個個臉上淌著汗,心情卻是很好的,因為馬上就有飽飯可吃了,而且是上好的美食。

我們的汗珠不斷增多,磨盤四周的小面卷兒也橫七豎八地堆了起來,等磨盤上的麥粒全不見了,我們才氣喘噓噓地停了下來。

母親用掃帚輕輕地掃凈磨盤四周的小面卷兒,又掀起石磨的上扇,仔仔細細地將兩扇磨盤打掃干凈,我們這才隨母親來到上房。

等急了的我,也顧不得看清母親準備了什么輔料兒(可能有些大蒜汁什么的吧,那年頭兒沒有上好的講究的),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那種感覺真的勝過吃法國大餐

時間過得好快,這難忘的童年轉(zhuǎn)眼已成往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各種傳統(tǒng)名吃和國外的名家食品也擺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人們可以在工作之余,心情舒暢地品嘗著人間美味,可是對我而言,最最難忘的還是吃著和母親一塊兒做出的碾碾轉(zhuǎn)兒,這種心情恐怕是當今世人所不曾有過的。

愿所有的人們永遠不再有我的那種感覺,愿所有的人都能以恬靜的心態(tài)去品嘗這人間的美食——碾碾轉(zhuǎn)兒

《鴨血粉絲湯》鴨血粉絲湯是我們這兒著名的風味小吃o 鴨血粉絲湯味兒好,看相也好o晶瑩的粉絲浸在米黃色的湯里,一條條紅色的鴨血伴著黃色的油果、綠色的香菜、褐色的鴨肝,泛白的鴨腸散落其間,真是令人垂簾三尺! 鴨血粉絲湯做法很簡單:來了客人,隨手抓一把洗凈的粉絲放入竹制的漏勺里,在熱湯里來回的晃動,燙上一兩分鐘o將燙書的粉絲倒進碗里,再撈出些鴨血和油果子,加上湯水,撒上切好備用的熟鴨腸、鴨肝、香菜,喜歡吃辣的客人還可以澆勺紅紅的辣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鴨血粉絲湯就做成了o 吃鴨血粉絲湯也挺有意思的o吃粉絲時,我喜歡一根一根的吃,找到粉絲的頭以后o噓地一下吸進嘴里,真是順滑爽口呀!吃油果子、鴨肝、鴨血,我先用舌頭舔一舔它的粗味道,再細細地詛嚼,品嘗它的細味道o有一天有一天我吃鴨血粉絲湯時,由于吸粉絲過猛,湯濺得我滿臉都是,弄得我狼狽不堪o從此,我給鴨血粉絲湯取了個別名--樂開花o 《陽澄湖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是我們這著名的特產(chǎn)。

不僅蘇州人愛吃,而且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愛吃。

有一天,家里來了客人,媽媽從外面買了十只大閘蟹。

買回來后,媽媽先把大閘蟹放進水里浸一下,趁這個功夫,我趴在水池邊,靜靜地端詳著它們,它們是深灰色的,有兩只大大的鉗子,和八只小腳。

它的兩只大鉗子使勁的揮舞著,好像要和我來一場惡戰(zhàn)。

開始煮了,媽媽先把水放在鍋里煮上9~10分鐘,水開了后,媽媽把它們一一放進了鍋里,漸漸地,它們的顏色由深灰變成了淡黃,又由淡黃變成了深紅色。

又煮了一會兒,就完全熟了。

媽媽打開了鍋蓋,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我狠狠地咽了一下口水,然后,媽媽把它們放進了盤子里,一盤色澤誘人、色味俱佳的大閘蟹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

媽媽把盤子放到了桌子上,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只,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我先把兩只大鉗子和八只小腳拽下來,前后咬一下,再一吸,又白又嫩的蟹肉就滑進了我的嘴里。

大鉗子里的肉非常細膩潤滑,入口即化。

然后我打開了蟹蓋,里面的蟹黃金燦燦的,我一吸,蟹黃就到了我的嘴里,真是鮮美

最后,我把蟹一分為二,細嚼慢咽起來。

陽澄湖大閘蟹的味道真鮮美啊

讓人吃后回味無窮,贊不絕口。

真是名不虛傳的蘇州特產(chǎn)

自己動手做美食后的感悟600字

推薦回答以下介紹了很多美食,lz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熟悉程度和喜歡程度,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美食來寫這篇作文。

美味的小籠包 常聽人們說小籠包美味可口,我卻從沒嘗過,也不知是啥味道。

這天下午,爸爸媽媽帶我來到小籠包子店讓我開開眼界,飽飽口福。

那天終于如愿以償了.小籠包一個個白生生,皮薄薄的,里面好象有一包汁水在,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壯,晶瑩透黃,寶塔頂上一陣陣香氣隨風四溢,形狀也和包子差不多,難怪叫小籠包。

小籠包以上一般都是一籠里面有十個,每個都是圓鼓鼓的像一個個小雪球似的,只不過上面有一個凹凸不平的地方,還沒上來我就被這香氣熏得如癡如醉了。

真恨不得把整個蒸好的小籠包一口吞掉。

一籠小籠包上來了,我坐在椅子上,剛蒸完的小籠包發(fā)出了一絲淡淡的香氣息。

一聞到這種香氣息,我就忍不住要去大口大口的吃它了。

剛夾起一個 “小胖墩”塞進嘴里,它就開始反 抗。

我這時肚子正餓得咕咕叫,恨不得將嘴巴變大,把四籠小籠包一口吞下去。

于是我就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夾起小籠包,因為輕咬了一小口,汁水就像千軍萬馬往我嘴里奔跑。

我把它沾一點醋,輕進我的嘴里,肉餡又松又軟,只要一嚼,它的肉就一下子松了下來,鮮美無比 媽媽說:“吃小籠包應(yīng)該先醮點醋,輕輕咬一個洞,把里面鮮美的湯汁吸干,再吃皮和肉。

小籠包的美味精華就在湯汁里。

我按照媽媽的方法吃,湯汁鮮、皮薄肉嫩,真是好吃極了。

果然,小籠包一會兒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

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它的肉非常十足,咬一口鮮鮮的,濃濃的,咸咸的,讓你吃了還想吃。

于是我又纏著媽媽去買一客,當阿姨笑盈盈端來后,我又怎能放過呢?吃了一個又一個,在吃得滿口流香,砸咂嘴,不住稱贊道:“美!真是美味之極。

”一眨眼,又被我消滅了,摸了摸鼓鼓的小肚子,添添嘴,余興未了。

怎么樣,心動了?西東不如行動,去吃吃你們家鄉(xiāng)的小籠包吧!

端午節(jié)美食感言

首先要點出,什么美食,在哪里制作,參與者還有誰。

然后,突出制作過程遇到的麻煩,最后怎么解決,美食制作成功了么,不成功就說,雖然不是很好吃,但是因為自動勞動付出,吃的時候還是很滿足很有成就感如果好吃的話,你就寫,為什么會這么好吃,這件事的成功給你帶來很大的動力,將來你會繼續(xù)做美食。

或者成為一個美食家

作文大全:

小孩做家務(wù),父母怎么寫感想,簡單說

家長對孩子做菜的評價:寶貝, 你今天的表現(xiàn)讓媽媽爸爸吃驚,給我們做了飯燒了菜,說明你長大了,會體貼父母,同時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你進步了很多,無論是學(xué)習上,還是生活上,甚至于文明禮貌上,都長大了,進步上很多,我們感到十分欣慰,感謝老師們的辛勤培養(yǎng),感謝學(xué)校的熱情教育,我們做家長的一定會盡力配合學(xué)校和老師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再次感謝

家長感悟:父母應(yīng)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

夜深人靜的時候,看著孩子熟睡的臉,憧憬他或者她的未來。

你希望他將來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想象他已經(jīng)二十多歲或者三十多歲,你看到的他是什么樣子t他的工作好嗎,事業(yè)成功嗎

他結(jié)婚生子了嗎

他喜歡他的工作和生活嗎

他過得快樂和幸福嗎

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

請你把你對孩子的希望寫下來,任何方面都可以,但是只能寫五個。

好,看著這5個詞,仿佛它們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

好好感受這美好的感覺。

現(xiàn)在,拿起你的筆,刪掉一個詞。

刪掉這個詞,就好像你的孩子永遠失去了它,不會再擁有。

想一想這是什么感覺……然后再刪掉一個,把節(jié)奏放慢一點兒,好好思量一下……再刪掉一個……直到最后只剩下最后一個詞。

記住,每刪掉一個,就好像你的孩子會損失掉那個方面,永遠不會再擁有。

你的手里只剩下最后一個詞了。

剩下的是什幺

你刪掉的順序又是什么

現(xiàn)在,你知道你最在意的是什么了嗎

請你再想一想,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你做的事情,主要是圍繞你剛才的選擇嗎

讓我們設(shè)想一下,為人父母者一般都有哪些期望:成功,誰不希望孩子出人頭地,上名牌大學(xué),有財富,有名望……為了這些,我們從孩子還沒有出生就開始忙活,稍大一些,上各種輔導(dǎo)班,為的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幸福,我們希望孩子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和幸福的人生;健康,這是一切的根基……我們希望得到所有的一切,為此我們投入金錢,精力,傾盡全力。

但是好像事與愿違。

有多少孩子在小學(xué)階段就感覺到壓抑和痛苦,一些北京中關(guān)村名小的學(xué)生寧愿自己變成一條狗,以擺脫寫作業(yè)的壓力;有多少孩子考上大學(xué)后開始變得無所事事,追求多年的奮斗目標終于完成,此后的人生年華不知道該干些什么,一個個青春年少的生命變得老氣橫秋:有多少人功成名就但是活得并不開心,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為了掙錢養(yǎng)家,證明自己,奮力拼搏,但是一旦夢想實現(xiàn),就開始迷惘,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生命的價值在哪里……成功不等于幸福,對嗎

如果成功和幸福只能選擇一個,你選擇哪一個

如果孩子事業(yè)成功卻生活痛苦,做父母的會不會心痛

所以,什么是培養(yǎng)孩子最重要的品質(zhì)

我們認為,是幸福的能力。

什么是幸福

有人把幸福跟擁有什么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如果我擁有“……”我就會幸福,例如,如果我有房有車,我就會幸福;如果我有丈夫和孩子,我就會幸福……可是這樣想的人,往往在得到這些的時候,只有短暫的幸福感覺,或者根本感覺不到幸福。

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和外在的客觀事情無關(guān)。

面對同樣的環(huán)境,有的人會感覺幸福,有的人感覺不幸。

幸福大概和內(nèi)心的喜悅相等,如果說所謂“快樂”需要外在情境,外在情境變化了,快樂就會變化或消失,但是喜悅不同,它是內(nèi)心生發(fā)出來的,不依賴外在情境而存在。

如同顏回所謂“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所以,幸福是一種能力

很多人在成長中,失去了感覺幸福的能力。

不過,成功和幸福之間一定要做出選擇嗎

在做上面實驗的時候,一定有人開始埋怨我的殘酷,為什么要一個個劃掉,難道成功和幸福是相矛盾的嗎,為什么不能兩者兼得

是啊,你希望你的孩子當乞丐嗎,你希望他吃了上頓沒下頓嗎

幸福是什么,能當飯吃當衣穿嗎?人不首先得吃飽穿暖嗎

……如果能兩者兼得,該多好啊

那么我告訴你,可以兼得,答案就是:讓他成為他自己。

如果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他一定會感覺幸福,并且一定會獲得成功。

這樣的人,也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承受挫折,也能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和感覺幸福。

一次聚會,大人們一起燒烤聊天,孩子們在廣闊的草地里自由奔跑玩耍,我們常在一起聚會的幾個家庭的孩子,都在四歲以下,那次,正好一個朋友帶來了他的朋友一家,有個8歲的男孩,從中國過來旅游的。

我想,有大哥哥帶著玩,孩子們肯定會開心,確實,孩子們這下可興奮了,都用崇拜的眼神看著哥哥,他玩什么都覺得很好奇。

可是,這個哥哥并沒有要帶他們一起玩的意思,而是一個一個地對其他孩子說:這個都不會,真笨

你是倒數(shù)第一名,你是倒數(shù)第二名

這是我的,你們休想玩

孩子們一個個被說得一頭霧水,而做家長的在一旁聽得也心驚膽戰(zhàn)。

平常在家里都是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孩子們從來沒聽過這樣的話,雖然說,以后的社會可能會充滿各種各樣的聲音,孩子們要學(xué)會去承受委屈和打擊,但是這種莫名其妙的打擊和委屈,讓我趕緊走過去,帶著孩子走開了。

在后來的餐桌上,聽朋友說起,這個小男孩可是個小名人,練一手好書法,彈一首好鋼琴,學(xué)習成績也總是全校前幾名,還經(jīng)常上電視,做訪談。

我心想,難怪了,這么厲害的孩子,這么多人寵著捧著,不驕傲才怪。

孩子的爸爸是國內(nèi)名校教授,看上去對他的學(xué)習確實花了不少功夫,哪怕是在吃飯的空隙,也找出一個時間來和他在練英語。

孩子也好像很習慣這樣無時無刻的學(xué)習。

我想,在孩子爸爸的眼里,是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學(xué)習優(yōu)秀,事業(yè)成功的人。

但是,對于孩子的驕傲,他似乎視而不見,當孩子對其他小孩很不友好的時候,他也只是很有口無心的說上兩句。

如果是我,最起碼我會把孩子拉到一邊去教育,因為在我的觀點中,是不能容忍孩子這么傲慢和無禮的。

我一直在想,我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什么樣的人。

曾經(jīng)我也想過,希望孩子學(xué)習優(yōu)秀,事業(yè)有成,曾經(jīng)我也希望,孩子能成為各種明星,生活在光環(huán)中。

曾經(jīng)我也盤算,以后讓孩子當醫(yī)生當律師,有地位有錢那也很不錯。

可是,我覺得如果孩子不是一個好人,不勤勞,不善良,不禮貌,不分享,不遵紀守法,那他無論多成功,到最后,都沒人和他一起分享。

如果孩子不是一個快樂的人,不滿足,不高興,不樂觀,不積極向上,不腳踏實地,那他永遠也不知道怎么享受生活。

前不久“北京市理科狀元申美11所大學(xué),都被拒絕”的熱點新聞,相信讓很多人都反思,雖然我們不知道具體原因是什么,但是在美國招生綜合素質(zhì)占很大比重的規(guī)定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說的也是招聘的事,最后,在眾多博士生和碩士生中,一個只有本科背景的小女孩脫穎而出,原因只是,在招聘之前,只有她扶起了倒在門口的掃帚。

這是主辦方特意設(shè)置的一道考題,簡單的一個舉動,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懂得給予,是否有一顆善良細致的心。

一天和朋友去逛街,趕上商場大促銷,兩人樂呵樂呵地買回來很多東西,然后相視大笑,說:這就是我們普通人的幸福,一點小恩小惠就可以讓我們快樂。

當時我就想,或許,將來我的孩子也和我一樣,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學(xué)業(yè)平平,工作普通,賺錢不多,地位也很一般。

但是,我希望,我能培養(yǎng)他成為一個好人和一個快樂的人。

他善良,樂意幫助別人;他勤勞,不會想著不勞而獲;他禮貌,懂得分享和謙讓;他快樂,懂得享受生活與創(chuàng)造樂趣;他樂觀,對生活充滿希望;他灑脫,看得開人世間一切不公平與不順利;他智慧,思想與行動都能屈能伸;他堅強,懂得忍耐與等待。

這世間,有多少父母希望孩子成為英雄,明星,名人,成功人士,決策者,有錢人。

可是最終,有多少孩子犧牲掉了童年的快樂和愉快的親子時光,卻還只是凡塵中眾多普通人眾多的一員。

而那些所謂的“成功人”當中,又有多少不快樂,不幸福,最終拋棄掉擁有的一切,過凡夫俗子的生活,甚至絕塵而去

什么是父母最偉大的夢想,可能到最后還是回歸到最簡單的期待:只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普通人。

無論什么,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快樂,才是自己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感受與幸福。

而做為父母的,用盡一輩子的努力與祈求,不就是為了孩子能快樂與幸福

(最后,我想以一篇文章,來結(jié)束本篇。

這是我看了又看的一篇文章。

《家人》轉(zhuǎn)載)我女兒的同學(xué)都管她叫二十三號。

她的班里總共有五十個人,而每每考試,女兒都排名二十三。

久而久之,便有了這個雅號,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等生。

我們覺得這外號刺耳,女兒卻欣然接受。

老公發(fā)愁地說,一碰到公司活動,或者老同學(xué)聚會,別人都對自家的小超人贊不絕口,他卻只能扮深沉。

人家的孩子,不僅成績出類拔萃,而且特長多多。

唯有我們家的二十三號女生,沒有一樣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他一看到娛樂節(jié)目里那些才藝非凡的孩子,就羨慕得兩眼放光。

后來,看到一則九歲孩子上大學(xué)的報道,他很受傷地問女兒:孩子,你怎么就不是個神童呢

女兒說,因為你不是神父啊。

老公無言以對,我不禁笑出聲來。

中秋節(jié),親友相聚,坐滿了一個寬大的包廂。

眾人的話題,也漸漸轉(zhuǎn)向各家的小兒女。

趁著酒興,要孩子們說說將來要做什么。

鋼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們毫不怯場,連那個四歲半的女孩,也會說將來要做央視的主持人,贏得一陣贊嘆。

十二歲的女兒,正為身邊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剝蝦,盛湯揩嘴,忙得不亦樂乎。

人們忽然想起,只剩她沒說了。

在眾人的催促下,她認真地回答:長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當幼兒園老師,領(lǐng)著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

眾人禮貌地表示贊許,緊接著追問她的第二志愿。

她大大方方地說:我想做媽媽,穿著印叮當貓的圍裙,在廚房里做晚餐,然后,給我的孩子講故事,領(lǐng)著他在陽臺上看星星。

親友愕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老公的神情,極為尷尬。

回家后,他嘆著氣說,你還真打算讓女兒將來當個幼兒園老師

咱們難道真的眼睜睜地看著她當中等生

其實,我們也動過很多腦筋。

為提高她的學(xué)習成績,請家教,報輔導(dǎo)班,買各種各樣的資料。

孩子也蠻懂事,漫畫書不看了,剪紙班退出了,周末的懶覺放棄了。

像一只疲憊的小鳥,她從一個班趕到另一個班,卷子,練習冊,一沓沓地做。

可到底是個孩子,身體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

輸著液體,在病床上,她還堅持寫作業(yè),最后引發(fā)了肺炎。

病好后,孩子的臉小了一圈。

可期末考試的成績,仍然是讓我們哭笑不得的二十三名。

后來,我們也曾試過增加營養(yǎng)、物質(zhì)激勵等等,幾次三番地折騰下來,女兒的小臉越來越蒼白。

而且,一說要考試,她就開始厭食,失眠,冒虛汗,再接著,考出了令我們瞠目結(jié)舌的三十三名。

我和老公,悄無聲息地放棄了轟轟烈烈的揠苗助長活動。

恢復(fù)了她正常的作息時間,還給她畫漫畫的權(quán)利,允許她繼續(xù)訂《兒童幽默》之類的書報,家中安穩(wěn)了很久。

我們對女兒,是心疼的,可面對她的成績,又有說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結(jié)伴郊游。

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帶著老公和孩子去野餐。

一路上笑語盈盈,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兒沒什么看家本領(lǐng),只是開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時跑到后面,照看著那些食物。

把傾斜的飯盒擺好,松了的瓶蓋擰緊,流出的菜汁擦凈。

忙忙碌碌,像個細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兩個小男孩,一個奧數(shù)尖子,一個英語高手,同時夾住盤子里的一塊糯米餅,誰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

豐盛的美食,源源不斷地擺上來,他們看都不看。

大人們又笑又嘆,連勸帶哄,可怎么都不管用。

最后,還是女兒,用擲硬幣的方法,輕松地打破了這個僵局。

回來的路上,堵車,一些孩子焦躁起來。

女兒的笑話一個接一個,全車人都被逗樂了。

她手底下也沒閑著,用裝食品的彩色紙盒,剪出許多小動物,引得這群孩子贊嘆不已。

至下車,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紙。

聽到孩子們連連道謝,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試后,我接到了女兒班主任的電話。

首先得知,女兒的成績,仍是中等。

不過,他說,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訴我,他從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見這種事。

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里的哪位同學(xué),請說出理由。

除女兒之外,全班同學(xué),竟然都寫上了女兒的名字。

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

班主任還說,很多同學(xué)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

他感嘆道:你這個女兒,雖說成績一般,可為人,實在很優(yōu)秀啊。

我開玩笑地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

正在織圍巾的女兒,歪著頭想了想,認真地告訴我說,老師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

她輕輕地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著她。

她安靜地織著絨線,淡粉的線,在竹針上纏纏繞繞,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陰,在她手里,吐出星星點點的花蕾。

我心里,竟是驀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孩打動了。

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里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

長大成人后,她一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溫柔的母親,甚至,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

在那些漫長的歲月里,她都能安然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為父母,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好的未來呢

請家長教孩子親自完成一道美食,談一談你收獲了什么!

人類社會穩(wěn)定增長態(tài)勢

聲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xué)習交流。若您的權(quán)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