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中的感言
陪孩子閱讀的感想怎么寫
潤 物 細無 聲 ——陪孩子讀書有感女兒今年十歲,讀五年級了。
不知不覺中,陪孩子讀書也有幾年了。
從帶拼音的《幼兒畫報》到后來的《動物世界》、《安徒生童話》、《三字經》,再到后來的《愛的教育》、《完美女孩》、《音樂老師和音樂神童》等等,一路走來,這些書籍都讓我們受益匪淺,并從中感到了讀書、讀好書的快樂和幸福。
女兒喜歡讀書,于是家里堆滿了各類圖書。
如何選擇書籍成了家長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我們一方面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她看自己喜歡的,適合她這個年齡的。
比如她愛看童話故事,我一直都沒有干涉她,我覺得看童話故事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教育。
童話無論講述的是人與人之間,還是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故事,都是由一根主線串聯著,那就是贊頌真善美,痛斥假惡丑。
這些故事可以幫助她從另一方面認識生活、了解社會,有利于從小樹立正確人生觀、道德觀。
作為家長,我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理解這一點,并順應她的要求,滿足她的需要,希望她通過喜歡的這些童話故事,在快樂的閱讀中健康成長。
另一方面,做好引導工作,讓她學會讀好書,讀有質量的書。
比如有一本書叫《感恩父愛》,我覺得應該讓孩子讀,因為她爸爸由于工作原因,平時比較忙,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相對沒有我這個當媽媽的長,而且女兒天生就比較粘媽媽一點,也對媽媽了解多一些。
為了讓孩子正確地了解和理解爸爸,體會父愛,我給她推薦了這本書。
讀書,能凈化心靈,是一大幸事;陪孩子讀書,能培養親情,是一件快樂的事。
在品讀過程中,她不但能學到許多知識,還能從中明白許多道理。
潛移默化中真善美、假惡丑,在孩子的心中已經有了一桿秤,形成了評判的標準。
和孩子一起看書,能夠加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增進對他的了解,在共同閱讀的同時,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
每天睡覺前與孩子一起看書,一起閱讀是我們一天中最快樂、幸福的時刻。
和孩子共讀一本書,互相交流看書后的想法,享受著閱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其實,我總覺得,孩子讀書不在乎記住多少知識,關鍵是把閱讀養成為一種習慣,讓她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和發現真理,懂得人生的道理,學會感恩。
重要的不是智商的培養,因為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應該說智商都不錯。
通過這幾年的閱讀,我感觸更深的是如何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
不能盲目的認為只有聰明的、智商高的人將來才會有出息,更不能簡單的認同智商高的人,情商就一定會高。
二者完全不能等同,同樣需要我們后天的教育和開啟。
在傳授給孩子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擁有健全的健康的人格,這些心智方面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擁有這些他們會受益一生。
但如何培養,卻沒有統一的“教學模式”,與其空洞地說教,不如和他一起愉快閱讀,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從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
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家長還應該放下架子,“蹲”下來,和孩子一起“聊書”。
不要高高在上,以長者自居。
家長與孩子的關系是平等的,營造一個平等的環境,并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讓孩子感覺受到尊重,讓書中的營養慢慢地滋潤著孩子的心靈,使她健康茁壯地成長。
通過和孩子一起閱讀,我驚奇的發現,其實,孩子們的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大人認可和學習的地方,不要忽視他們從只言片語中閃現的智慧光芒和成長歲月中不斷累積的情商。
只要我們用心發現,他們就像星星般閃耀,顆顆都放射出它特有的光芒,也像花兒朵朵,只要得到足夠的時間、關愛與耐心,他們就一定會綻放。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有許多時候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在有些方面是我們的老師。
比如有一次,我和她爸爸發生了不愉快,不幸的是恰巧被她知道了,沒想到她悄悄地找到她爸爸說:“爸爸,夫妻之間應該寬容,你是男子漢應該讓著媽媽,你要大方的主動和媽媽說話,不然的話我就要給你打× ”,他爸爸感到很驚訝
小小的她怎么會說這些
怎么會用“夫妻”二字,于是便問她:“你說這些,是不是有人教你這么說的,是爺爺
奶奶
還是媽媽
是不是他們讓你來當說客的”,她急忙說“不是的,不是的,是我看了書,書上告訴我的。
我覺得書上說得對,人與人之間就應該友善相處,相互之間應該寬容,不管是同學之間,還是夫妻之間,都應這樣。
你看我和露莎姐姐就是這樣,我們倆從未吵過架。
有時是她讓我,有時是我讓她。
比如有一次,一個冬天的晚上,我們倆一起在一個腳盆里燙腳,因為她剛被媽媽批評了,心里不太高興,所以總是把滾燙的熱水從我這邊倒進水盆里,我怕燙著,就把腳提起來,心情不好的她大聲地嚷道‘不要把腳提起來嘛,你越提我就越往你這邊倒
’,我當時心里還是有一點不舒服的,不要我把腳提起來
你也怕燙呀,不然為什么總從我這邊倒呢
你不總這樣做,我也不會把腳提起來呀
但是,我心想,我們倆是好朋友,她心情不好,我就不惹她,不和她吵,她說她的,我不開腔,她還繼續這樣做的話,我就趕快洗了算了,大不了今晚不燙腳好了,沒什么的,我要珍惜
爸媽對孩子閱讀的感言一句話
我始終認為,作為一名家長,對于自己的孩子,應該是隨其興趣而自然地發展。
不能夠因為社會上的某種狹隘的共識,而要求孩子來與這些意識一致。
正如我們成年人一樣,等在紅綠燈旁,只要是發現有一個人違反了規章,不顧紅燈的節律,只要是兩邊沒有了車輛通行,便會強行通過,致使了其他人也學著快速過往了一樣。
這樣的從眾心理我們都會懂得是錯誤的,可偏偏繼續照做。
反映了我們人類很多事并不健康。
所以,你的孩子成績差一點,即使是墊底了,也毫無關系,該怎樣還是怎樣。
作為家長只要是認真地做到使孩子安全地成長就行。
親子閱讀之后爸爸媽媽的感言和寄語怎么寫
我的寶貝,你是上天我們最好的。
在我們這個和諧、溫馨的家庭里望寶貝能夠快樂的成長。
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有多大的困難與坎坷,爸爸媽媽都希望你能夠從容面對,以樂觀的態度去迎接每一天。
憂愁是暫時的,記住,只有你快樂,爸爸媽媽才會快樂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讀后感言
[讀“家長親子共讀感言”有感]今天收到了好幾個家長寫的“親子共讀感言”,我迫不及待地從孩子手里接過來就認真地拜讀了起來,讀“家長親子共讀感言”有感。
我的思緒也隨著這幾個家長的話而飛揚起來……每節課間都能看到這些同學,那端坐桌前認真讀書的身影,看到他們那溫柔、入迷的表情,我知道,他們已經被書中有趣的內容吸引了,他們的思想正在跟作者的思想發生共鳴,他們的心正在隨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而起伏著,他們的整個人也正在全身心地享受著讀書所帶來的快樂,而我,也常常被他們感動著,我也因他們的快樂而快樂著…… 識字是基礎,讀書是積累,寫作是目的。
要想很好地達到最終的目的,我們必須多認字,多讀書。
認字的渠道很多:課本識字、生活識字、讀書識字……我認為,前兩個渠道是基礎,讀書識字既是運用又是鞏固,同時,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還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很多家長在跟我溝通的時候,總說孩子的寫作是個難題,自己也不知如何引導,總覺得孩子的語言總是那么干澀。
我覺得指導固然重要,積累必不可少。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孩子之所以不會寫,寫不好,是因為腦中缺少東西,這些東西怎么來
一個是生活經驗所得,認真觀察,用心感悟;另一個就是讀書,認真多讀,用心積累。
久而久之,何愁孩子不會寫,何愁孩子寫不好。
這一點在楊文青身上、在董益李身上、在李曉桐身上、在李璨身上、在趙叢一身上、在呂梓豪身上……都有著真實的見證,讀后感《讀“家長親子共讀感言”有感》。
讀書活動月中,有很多家長加入到了“親子共讀”的行列,我欣喜地看著家長的變化,更欣喜地看著孩子的變化。
感謝家長朋友們,是你們的真情加入,理解支持,才使得您的孩子——我的學生,有了如此的變化。
他們的改變代表著你們的改變,他們的進步代表著你們的進步,我真誠地希望您能堅持下去,不管任何時候,請記住您真心的和孩子共讀時的快樂體驗,幸福時刻,請用您的實際行動持續這份幸福,這份快樂,相信您的收獲會不亞于意外中頭彩,偶然獲寶藏,它將是您和孩子一生的財富……當然,班里有那么一小部分孩子仍然沒有融入到這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還沒有像其余孩子那樣浸潤在那濃濃的書香之中,而這也代表著您還沒有做到這樣,孩子沒有變化代表著您沒有變化,孩子沒有進步代表著您沒有進步,不要期望孩子能那么自覺的去做這些事,沒有您的引導與熏陶,孩子很難像其余孩子那樣。
也就因為這樣,您至今沒有享受到那些每天都和孩子“親子共讀”的家長的幸福與快樂;也就因為這樣,您失去了和孩子好好溝通的最佳時機;也就因為這樣,您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高興著他的高興,幸福著他的幸福,每天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表面,而孩子內心的成長您從未關注過;也就因為這,您失去了多少多少可以讓孩子進步的機會啊
我深深地為您為您的家人感到悲哀。
真誠地希望您別再以“忙”為借口,白白失去那么多寶貴的機會了,上學后的孩子的最佳培養讀書時間就在6——8歲。
別把責任都推在老師身上,在校的時間我都在努力培養著孩子的讀書興趣,而這恰恰需要您的全力配合。
有了“書香家庭”的熏陶,才會培養出真正的”書香少年”。
讀書吧,試著和孩子共同徜徉于經典閱讀中,相信您收獲的會比孩子還要多:親情,感恩,進步……請跟上我們讀書的步伐吧——相關專題:尚無數據 〔讀“家長親子共讀感言”有感〕隨文贈言:
【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家長親子閱讀感言
家長親子閱讀感言 親子閱讀能培養寶寶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口語表達能力,拓展思維等。
更重要的是,給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以及分享讀書樂趣的機會。
為大家分享了親子閱讀感言,歡迎借鑒
兒子快3歲5個月了,親子閱讀是從他1歲7個月時開始的,至今已近兩年時間。
在這兩年中,我們一直在堅持,從未間斷,應該說著實不易。
在上幼兒園之前,除非我不在家,一般中午也會讀上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晚上更不用說了,要雷打不動地讀上一到兩個小時。
有時我困得眼皮都抬不起來了,可兒子還興趣十足,一邊推我一邊說:“講啊,講啊
”所以為了應付這個“難纏”的小家伙,我一般都要睡點兒午覺,養精蓄銳,好晚上給孩子多講會兒故事。
重視孩子的閱讀并能夠長期堅持,源于我對自己童年時代的一些經歷的反省。
我出生于農村,家境一般,可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對閱讀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
每個學期結束發新書的時候,我都迫不及待地先把語文課本從頭到尾翻上一遍。
撫摸著潔白的書頁,聞著新鮮的油墨香味,我的心里充滿了喜悅。
除此之外,我還廣泛地進行借閱,像民間故事啦,小說啦,雜志啦,甚至還經常到村委會去瀏覽的副刊。
后來自己有了點兒零花錢,也買過連環畫、小說、雜志等等。
可是,那個時候條件非常有限,農村中幾乎沒有圖書館和書店,一般是能借到什么、能買到什么就看什么,雜七雜八,不容選擇,很難讀到古今中外的經典著作。
這樣的經歷使我深深地懂得,孩子對讀書的渴望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