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美食辣螃蟹的句子
【第1句】: 形容吃螃蟹的句子
雖說一年四季皆有蟹吃,但是秋天才是吃蟹的最好季節.話說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每年9至10月正是螃蟹黃多油滿之時,所以有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為最隆重之事”.
據說,蟹,自古就有“四味”之說.“大腿肉”,肉質絲短纖細,味同干貝;“小腿肉”,絲長細嫩,美如銀魚;“蟹身肉”,潔白晶瑩,勝似白魚;“蟹黃”,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磷脂、維生素等營養素,營養豐富.正是如此,廚師們也是費盡苦心,搞了許多有關“蟹”美食創意,如生蒸大閘蟹、香辣蟹、姜蔥蟹、椒鹽蟹等.
說秋天是吃蟹的季節,這是因為季節與蟹的生長質量有很大的關系,秋季是螃蟹生長最好的時期,它們的肉厚肥嫩,且味美色香,為一年當中最鮮美.什么膏蟹、肉蟹、大閘蟹等,都在秋天長得最好.特別是大閘蟹,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是蟹中上品,價值不菲.
不過,也有人說,秋季的蟹固然好吃,但要吃出個悠閑勁來,才算是“爽爽的天,爽爽地吃”.可一個人獨吃,這樣沒人跟你爭吃,你大可以慢悠悠地嘗,一直連那蟹蚶中的汁水都給吸出來為止;其次,你可以邀請兩三個好友,圍上一小桌,一邊聊一邊嘗,不失滋味.因為人一雜,那就不是品蟹,而是大口大口地嚼蟹了.
吃螃蟹也有許多講究許多技巧.吃蟹時要放姜,其原因在于海產品性寒,喝紅茶、放點姜可以祛其寒性.而性溫之物在秋冬季吃又容易上火,兩者中和剛好.螃蟹還不能與柿子同食,原因在于蟹肉中富含蛋白質,而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二者同食,柿子中的鞣酸可使蟹肉中的蛋白質凝固成塊狀物,食后難以消化,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內還會發酵腐敗,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不適.
關于蟹的學問還真的多,有食家說,吃蟹的時候不是一口咬下去就表示這是吃蟹,其實要懂得如何吃才是真正可謂“吃”蟹.不會吃蟹的人,一般是連殼帶肉,一口咬下去,然后嚼幾下,連殼帶肉吐出來,這樣真正食入肚內的蟹很有限.也有些人是這樣吃蟹的,是先掀起蟹殼,吮食蟹膏,然后再拗開蟹身分成兩邊,吃完一邊又一邊,最后吃蟹鉗、蟹爪.其實,這些人都是不懂得吃蟹.
正確的吃法是,先把螃蟹身上圓形的蓋子揭開,如果是母的,你會在肚子的地方看到黃澄澄的蟹黃——這是螃蟹身上最好吃的東西.你也會在兩邊靠近大腿的地方看到一些白的像刷子毛一樣的東西,那是不能吃的.吃完蟹黃,就可以吃蟹肉了.蟹肉是白色像魚肉一樣的東西.最好把螃蟹掰成兩半,這樣可以把白花花的蟹肉暴露出來.
一般人最后吃螃蟹腿,因為吃螃蟹腿很費時間,而且腿里肉不多.但是人們還是盡量把腿吃完,有人覺得腿里的肉好吃,有的人則不想浪費.你得想辦法把螃蟹腿里的肉弄出來,可以用專門吃螃蟹用的夾子把腿的硬殼夾碎,也可以用牙簽或者叉子把蟹肉弄出來.因為,螃蟹殼很硬,螃蟹的腿也很尖,容易把牙給咬壞了.
【第2句】: 形容螃蟹飽滿美味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每個毛孔都酣暢淋漓
【第2句】:蟹的肥與香,屬黃之最,蟹的鮮與美,則屬肉之極,蟹的每一處,都為獨特。
【第3句】:未游滄海早知名,有骨還從肉上生;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
【第4句】:這只螃蟹的外殼除了腹部以外都是青綠色的,好像披著一件翠綠的罩衣;它的腹部是乳白色的,好像穿著一件雪白的襯衫。
【第5句】:“蟹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達色、香、味三者之至極,無一物可以上之。
【第6句】:“鮮”字是大閘蟹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吃過好的大閘蟹之后,其他食物都黯然失色的原因。
【第7句】:“肥”的程度說明大閘蟹的品質好壞,有黃有膏自然口感肥美、油脂細膩。拿起大閘蟹,看它的厚度,蟹殼飽滿得像是要撐開又隱隱透出黃色的,一定是最肥美的。
【第8句】:時代和技術的進步使我們比李漁有了更多的口腹享受,而大、鮮、肥、甘、腥都具備的大閘蟹,仍然是色、香、味三者之至極,無一物可以上之。
【第9句】:“腥”也是大閘蟹不可缺少的原始味道,它是大閘蟹勇猛而橫行霸道的基因在味道上的體現。只有吃過充足鮮活水生動物的蟹,才能保留這種誘人的味道,而那些以玉米為主要飼料的大閘蟹是沒有腥味的。
【第10句】:“甘”甜的味道,在優質的大閘蟹身上是一定要有的。在未煮之前,內行的人可以靠聞甘甜味來判斷大閘蟹的好壞,煮熟的大閘蟹的甘甜味則可用舌尖去體會。
【第3句】: 形容吃螃蟹的句子
雖說一年四季皆有蟹吃,但是秋天才是吃蟹的最好季節.話說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每年9至10月正是螃蟹黃多油滿之時,所以有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為最隆重之事”. 據說,蟹,自古就有“四味”之說.“大腿肉”,肉質絲短纖細,味同干貝;“小腿肉”,絲長細嫩,美如銀魚;“蟹身肉”,潔白晶瑩,勝似白魚;“蟹黃”,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磷脂、維生素等營養素,營養豐富.正是如此,廚師們也是費盡苦心,搞了許多有關“蟹”美食創意,如生蒸大閘蟹、香辣蟹、姜蔥蟹、椒鹽蟹等. 說秋天是吃蟹的季節,這是因為季節與蟹的生長質量有很大的關系,秋季是螃蟹生長最好的時期,它們的肉厚肥嫩,且味美色香,為一年當中最鮮美.什么膏蟹、肉蟹、大閘蟹等,都在秋天長得最好.特別是大閘蟹,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是蟹中上品,價值不菲. 不過,也有人說,秋季的蟹固然好吃,但要吃出個悠閑勁來,才算是“爽爽的天,爽爽地吃”.可一個人獨吃,這樣沒人跟你爭吃,你大可以慢悠悠地嘗,一直連那蟹蚶中的汁水都給吸出來為止;其次,你可以邀請兩三個好友,圍上一小桌,一邊聊一邊嘗,不失滋味.因為人一雜,那就不是品蟹,而是大口大口地嚼蟹了. 吃螃蟹也有許多講究許多技巧.吃蟹時要放姜,其原因在于海產品性寒,喝紅茶、放點姜可以祛其寒性.而性溫之物在秋冬季吃又容易上火,兩者中和剛好.螃蟹還不能與柿子同食,原因在于蟹肉中富含蛋白質,而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二者同食,柿子中的鞣酸可使蟹肉中的蛋白質凝固成塊狀物,食后難以消化,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內還會發酵腐敗,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不適. 關于蟹的學問還真的多,有食家說,吃蟹的時候不是一口咬下去就表示這是吃蟹,其實要懂得如何吃才是真正可謂“吃”蟹.不會吃蟹的人,一般是連殼帶肉,一口咬下去,然后嚼幾下,連殼帶肉吐出來,這樣真正食入肚內的蟹很有限.也有些人是這樣吃蟹的,是先掀起蟹殼,吮食蟹膏,然后再拗開蟹身分成兩邊,吃完一邊又一邊,最后吃蟹鉗、蟹爪.其實,這些人都是不懂得吃蟹. 正確的吃法是,先把e68a84e799bee5baa631333361323466螃蟹身上圓形的蓋子揭開,如果是母的,你會在肚子的地方看到黃澄澄的蟹黃——這是螃蟹身上最好吃的東西.你也會在兩邊靠近大腿的地方看到一些白的像刷子毛一樣的東西,那是不能吃的.吃完蟹黃,就可以吃蟹肉了.蟹肉是白色像魚肉一樣的東西.最好把螃蟹掰成兩半,這樣可以把白花花的蟹肉暴露出來. 一般人最后吃螃蟹腿,因為吃螃蟹腿很費時間,而且腿里肉不多.但是人們還是盡量把腿吃完,有人覺得腿里的肉好吃,有的人則不想浪費.你得想辦法把螃蟹腿里的肉弄出來,可以用專門吃螃蟹用的夾子把腿的硬殼夾碎,也可以用牙簽或者叉子把蟹肉弄出來.因為,螃蟹殼很硬,螃蟹的腿也很尖,容易把牙給咬壞了.。
【第4句】: 形容螃蟹的名句
螃蟹
.好句
這只螃蟹的外殼除了腹部以外都是青綠色的,好像披著一件翠綠的罩衣;它的腹部是乳白色的,好像穿著一件雪白的襯衫。
螃蟹的眼球烏黑、透亮,眼睛像電視機上的拉桿天線,可以做360度的旋轉。
蟹背是一個青紫色的殼,像古代武士手中的盾牌,非常堅固。
.好段
螃蟹的殼很硬,上面有一些淡淡的花紋。它的眼睛很小,像兩顆黑色的米粒,一碰就縮回去。螃蟹的兩只前爪像鉗子,被它夾一下很疼,如果你用草棒逗它玩,它就發怒了,兩只 “鉗子”舉得老高老高,像電視劇《射雕英雄傳》里梅超風的鐵沙掌,可厲害呢!
螃蟹有八條腿,它的爪很細、很尖,爪上還長著一些細毛毛。它是橫著走路,怪不得它在水里“橫行霸道”呢!它走起路來,八條腿靈活地抬起、落下,沙沙地響。它的腹部有一個白色的鱗片,像一扇大門,三角形的是公蟹,圓形的是母蟹。母蟹產的卵是黃色的,粘在一起,像一些很小的米粒。它的卵就藏在“大門”里面。小螃蟹剛出生就被媽媽關在“大門”里,就像袋鼠藏在媽媽的口袋里一樣,也許螃蟹媽媽害怕小螃蟹出來和鄰家的“小孩”打架。螃蟹有兩片方形的嘴唇,喝水的時候一張一合,有時還吐出一串串珍珠似的水泡兒。
可我哪里知道螃蟹“大鉗子”的厲害,這些螃蟹在水桶里你擠我,我擠你,都想爬出去。有一只很大的螃蟹,一步一步艱難地爬著,爬到水桶把時,它夾住桶把使勁搖晃著。我只覺得水桶把有點活動,仔細一看,嚇了我一跳,只見這只螃蟹吊在水桶把上,眼看就要掉下來了,我連忙往后一退,這只螃蟹便掉在地上,然后,迅速地向前爬去。眼看就要溜掉了,我急忙伸出腳,踩住了它的“大鉗子”,把它抓住了。它成了我的“俘虜”。
嘿,里面也有一只螃蟹。它夾子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小紅點。夾子分兩節,第一節是光滑的,第二節長著一對大夾。夾子張開像兩把帶齒的大鉗子,可能它的肉都長在夾子里吧,每個夾子好像比它的身體還重。它長著一對綠豆粒似的眼睛,你要一碰,那眼睛就會縮進大蓋子里。除那對大夾子在外,螃蟹的每側有四個爪子,每側的第四個爪長得很扁,前端呈橢圓形,長著絨毛。螃蟹游水的時候,就用它來撥動,那樣子就像兩只擺動的槳。它的肚臍有尖形的,有圓形的。表哥說尖肚臍是雄的,圓肚臍是雌的。
【第5句】: 形容螃蟹美味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形容螃蟹美味的四字詞語有:
一、五味俱全 [ wǔ wèi jù quán ]
【第1句】: 【解釋】: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稱。形容調味齊全適宜。
【第2句】: 【出自】:《禮記·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
【第3句】: 【示例】:大人你明如鏡,清似水,照妾身肝膽虛實,那羹本~。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
二、鳳髓龍肝 [ fèng suǐ lóng gān ]
【第1句】: 【解釋】:比喻珍奇美味。
【第2句】: 【出自】:明·孫仁孺《東郭記·吾將瞷良人之所也》:“他故人情藹,消受他鳳髓龍肝;我寸舌應嚼壞,愧沒歸遺兩女子。”
【第3句】: 【示例】: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吃老君丹、玉皇酒,王母桃,及~——那樣東西我不曾吃過? ◎《西游記》第七五回
三、食指大動 [ shí zhǐ dà dòng ]
【第1句】: 【解釋】: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
【第2句】: 【出自】:《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
四、龍肝鳳髓 [ lóng gān fèng suǐ ]
【第1句】: 【解釋】: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第2句】: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備聞公將去,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
五、回味無窮 [ huí wèi wú qióng ]
【第1句】: 【解釋】:回味:指吃過東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覺得有意思。
【第2句】: 【出自】:宋·王禹偁《橄欖》詩:“良久有回味,始覺甘如飴。”
【第3句】: 【示例】:這篇文章含義深刻,使人~。
【第6句】: 形容吃螃蟹的詩句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李白
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蘇軾
蟹 唐彥謙 湖田十月清霜墮,晚稻初香蟹如虎。扳罾拖網取賽多,篾簍挑將水邊貨。縱橫連爪一尺長,秀凝鐵色含湖光。蟛蜞石蟹已曾食,使我一見驚非常。買之最厭黃髯老,償價十錢尚嫌少。漫夸豐味過蝤蛑,尖臍猶勝團臍好。充盤煮熟堆琳瑯,橙膏醬渫調堪嘗。一斗擘開紅玉滿,雙螯啰出瓊酥香。岸頭沽得泥封酒,細嚼頻斟弗停手。西風張翰苦思鱸,如斯豐味能知否?物之可愛尤可憎,嘗聞取刺于青蠅。無腸公子固稱美,弗使當道禁橫行。
詠蟹 皮日休 未游滄海早知名,有骨還從肉上生。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
詠蟹 李貞白 蟬眼龜形腳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趨。如今饤在盤筵上,得似江湖亂走無。
賈寶玉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 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卻無腸。 臍間積冷饞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林黛玉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對斯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薛寶釵 桂靄桐陰坐舉殤,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糟蟹 陸游 舊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從獨味長。醉死糟丘終不悔,看來端的是無腸。蟹肥暫擘饞涎墮,酒綠初傾老眼明。—— 陸游
【第7句】: 贊美大螃蟹的美味的句子有哪些
贊美大螃蟹的美味的句子有很多:
【第1句】:小螃蟹全身是土黃色,肚子上雪白雪白的;眼球烏黑透亮,它隨時隨刻都要揮舞著兩只大鉗子,生怕有什么東西突然襲擊它;它的嘴巴時不時地吐著小泡泡,像一串串珍珠般晶瑩透亮。
【第2句】:螃蟹的眼睛又小又黑,很像兩個小小的黑麻子,身體像一個梯形,一對很硬鉗子在它的前面,八只腳都是很尖的,身子的正面是棕色的,反面是白色的。
【第3句】:雖說一年四季皆有蟹吃,但是秋天才是吃蟹的最好季節。話說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每年9至10月正是螃蟹黃多油滿之時,所以有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為最隆重之事”。
螃蟹正確的吃法:
【第1句】:先把螃蟹身上圓形的蓋子揭開,如果是母的,你會在肚子的地方看到黃澄澄的蟹黃。
【第2句】:蟹黃是螃蟹身上最好吃的東西。
【第3句】:你也會在兩邊靠近大腿的地方看到一些白的像刷子毛一樣的東西,那是不能吃的。
【第4句】:通常要先把腳吃完,再剖開殼吮吸一口蟹黃的美味,最后再把蟹肉沾一點醋吞進肚子里,真是鮮美啊。
【第5句】:一般人最后吃螃蟹腿,因為吃螃蟹腿很費時間,而且腿里肉不多。但是人們還是盡量把腿吃完,有人覺得腿里的肉好吃,有的人則不想浪費。
【第8句】: 描寫煮熟后螃蟹美味的詞句有哪些
你好,請參考以下文章,詩句:
一、《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描寫了貴族們賞花吃蟹作詩的情景。寶玉胸有成竹地地先寫:“持蟹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竟無腸!這時,寶釵說:“我也勉強了一首,寫出來取笑兒罷。”詩云:“桂個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酒示滌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眾人看畢,都說這方是食蟹的絕唱。小說歸小說,現實中也有許多詩人把螃蟹描繪得如詩如畫,堪稱經典。
二、詠蟹蟹包詩
(唐)皮日休 (宋)高似孫
未游滄海早知名, 妙手能夸薄樣俏,
有骨還從肉上生。 桂香分入蟹為包。
莫道無心畏雷電, 也知不枉持螯手,
海龍王處也橫行。 便是持螯亦草茅。
寄文剛求蟹
(宋)張耒
遙知漣水蟹,九月已經霜。巨實黃金重,蟹肥白玉香。
塵埃離故國,詩酒寄他鄉。若乏西來使,何緣致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