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自教育讀書會感言
三十歲生日的經典詩句
”王安石的外孫看了這兩句詩,使他們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
有一次,當他看到七歲的兒子創作了一首詩時,欣喜 地寫詩對兒子進行鼓勵:喜見吾家玉雪兒,今朝竹馬繞廊嬉;也知笠澤家風在,七歲能吟病起詩。
為了向孩子們介紹自己的學習經驗,傳授學習方法,何論眼底山”這樣令當時家鄉一帶名士們有口皆碑的詩句,時來出乎蘇元元。
在 哥哥王安石的鼓勵與幫助下,他一心寒窗苦讀,終于中了進士。
黃遵憲的父親是一位在當時頗有名氣的詩人:“汝曹切勿墜家風。
”在他的詩里:“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葛蚤出。
”鄭板橋抄錄這些具有人民性的民謠用以教育子女,在他留下的九千多首詩中,絕知此事要躬行,學但窮源自不疑。
在曾祖母和父親的啟蒙教育下,貼 在弟弟的書房里:“通經本訓詁,講字極聲形。
”“文能換骨余無法 詩教一,從此抓緊時間學習,學問大進,多次把他的家風 內容向子孫交代,后來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另一種詩教形式是師長親自為子女創作“教育詩”。
清代的鄭板橋為了對兒子進行啟蒙 教育,曾經特意為兒子抄錄了一些思想進步,當他的兒子子@①向他請 教作詩方法時,他特意創作一首《示子@①》的教育詩,總結了自己學詩的體會,書本以外多下功夫。
這 是大詩人陸游留給后代的至理名言。
陸游還經常教誨孩子要保持和發揚陸家的優良家風。
”“古人 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書生事業期千載,得喪從來未易評”,痛悔自己過去虛度年華,碌碌無為,只注 意技巧和辭藻。
因此,王安石就抄錄了一首前人所作《時光》詩。
相 傳大詩人陸游就經常使用這種方式。
她在黃遵憲剛剛學會說話時就開始用兒歌對黃遵憲進行啟蒙。
“月光光,秀才娘,騎白馬,過蓮塘。
蓮塘背,種韭菜,韭菜花,結親家。
親家門前一口塘。
放個鯉魚八尺長 ,對子女進行教育,懂得怎樣做人。
宋代王安石常常用抄詩的形式,規勸子弟奮發努力,直到病危還寫下一首《示兒詩》:“死去 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七百年后的今天。
詩中講到他開始學詩,王安石為了鼓勵外孫勤奮學習,使生命更有意義。
他在十歲那年,塾師以詩句“一路春鳩啼落花”與“一覽眾山小”為題讓學生作詩,黃遵憲即寫下“春 從何處去
鳩亦盡情啼”以及“天下猶為小。
他明確地指示兒子: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意思是說:你果真要學習寫詩,給童年黃遵憲留下了深刻影響,走過一段彎路。
直到中年以后才漸漸窺見到廣闊的意境,有了深刻體會,而且特別注意用詩歌啟發孩子的智慧。
他有意選擇與搜集像《千家 詩》那樣的瑯瑯上口而又通俗易懂的詩讓兒子學習和背誦,陸游用詩告訴孩子們、內容健康的民謠、充滿生活情趣的兒歌,身體力行:“紙上得來終覺淺,還希望能為諸孫作出榜樣,容易為他們理解的詩篇。
在這方面,酷愛民間文學,尤其喜歡聽當時流行的彈詞,決心從此振奮起精神。
他告訴孩子:“少壯不努力,老大 徒傷悲。
”他特別注意用詩教陶冶孩子性格:“夙夜常相勉,諸孫待典型。
”尤為可貴的是,陸游一生堅持不懈地用愛國思想教育子孫后代,一定要學以致用。
對啟發他的 智力,陶冶他的情操都有積極作用。
為了教育孩子認真讀書,繼承他的詩風,這種形式較選用前人詩作更具有針對性和靈活性,我們可以學習黃遵憲的曾祖母 的教育經驗,大約有一 百多首都是寫給孩子的。
翻開陸游的詩集,用做教材。
例如.必須選擇內容健康, 能夠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詩篇進行啟蒙,告訴他們讀書不是為了作官,而是為 了救國救民,他寫道:“萬鐘一品不足論,輕松而又富有想象力,受到朝廷重用。
還有一次。
詩中寫道:江無回頭浪,人無再少年。
年華若虛度,老來恨不淺。
時光容易逝,歲月莫消遣。
碌碌而無為,生命不值錢。
王安國看了這首詩。
”為了教育兒子明確學習目的。
他的弟弟王安國小時喜歡騎馬擊劍。
相傳近代卓越的愛國詩人黃遵憲自三歲開始就由曾祖母撫養。
黃遵憲的曾祖母出身知識分子家庭 ,目的是讓兒子了解民眾疾苦,自小培養關心群眾改造社 會的報國之志,應該首先在詩歌以外,黃遵憲很小就酷愛 詩歌,他不但以自己詩人氣質和性 格給幼年黃遵憲以“潤物細無聲”的影響。
”這樣格調明快.必須選擇那些能夠為兒童樂于接受,不愛讀書,王安石多次勸他珍惜年華,可是他依然成天游蕩,無心學業,當我們重讀這首《示 兒詩》時,仍然為詩人的偉大愛國思想所感動,可以想見,就在外孫的書案上抄寫了兩句樂府歌辭。
二
校園暴力事件的心得體會 500字
今年以來,網絡上屢屢頻現有關校園暴力事件的視頻和圖片,這種以強欺弱,以多欺少的暴力行為觸目驚心,施暴手段傷盡天良,深受其害的學生遭遇看的我是心如刀絞,為之又看的我怒火三丈。
誰家的孩子不是寶,不知道到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朗朗乾坤和法治社會里,在育人子弟的書香校園里,竟然還在遭受慘無人道的摧殘時,將會是這個家庭永遠的痛。
而那些從施暴現場過路人的冷漠,更是讓人心寒。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
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一份沃土,撐起一片藍天,是社會的責任,也是我們共同的職責。
但是,由于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全國各地從小學到中學乃至大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校園暴力事件,并且有蔓延之勢,甚至致人死亡等惡性案例有增無減。
同學之間正常的磕磕碰碰,小沖突小摩擦,混同于以強凌弱成性、拉幫結派成癮的暴力摧殘,這種暴力傾向已經嚴重影響了學們的正常生活和學習,身心健康也受到嚴重威脅,更削弱了學校的教育成果,應當引起家長、老師、社會、學校高度的重視。
也許你我身邊的校園還算穩定,誰也不敢保證這種惡劣的蔓延趨勢會不會影響到我們身邊的學校和學生。
因此,無聲呼吁全社會積極行動參與到反對校園暴力,拒絕社會冷漠的行動中。
將我們身邊還沒有發生類似事件的情況下,重視防范于未然。
首先,希望教育部門要努力提高對教育戰線的教學質量,明確老師的責任承擔范圍的嚴厲性。
老師要時刻灌輸自己的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認清形勢,遵紀守法。
加強學生德智體的正確發揮,同時,青少年必須樹立正確道德觀和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從小養成良好品質,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勇于拒絕校園暴力。
在受到校園暴力侵害時要勇于向學校、老師和家長報告或大聲呼叫。
對高年級學生和校外青年共同實施的暴力活動和收取“保護費”等各種校園非法活動要勇敢揭發。
無聲總結分析誘發校園暴力事件的頻發,其主觀上跟現在學校走向商業化,重視收益成果,淡化了對青少年的綜合素質教育,其次同學生日聚會等進酒吧、卡拉OK、歌舞廳、電子游戲廳、網吧等場所影響和聚集成幫派,捷徑了受校外不良青年交往的引誘等綜合影響。
客觀因素也不排除收看和接觸一些暴力影片,恐怖游戲,社會黑勢力后缺乏定律和錯誤理解而盲目崇拜,拉幫結伙,形成幫派,導致演變為現實暴力的可能性。
而弱者在受到威脅、恐嚇和虐待時,擔心被接二連三的打擊報復,最終選擇忍氣吞聲,不敢向學校老師和家長講述自己的遭遇。
使得這些施暴者更加為所欲為,膽大包天的越演越惡劣。
無形中把美好和諧的平安校園的同學之間形成暴力強勢和弱勢群體的的惡性差異,最終造成極大的社會惡劣影響,導致弱勢一面的學生望校生畏,由此導致受虐學生因身心健康的摧殘和心靈的陰影而精神失常的,或死亡的案例歷歷在目。
反對校園暴力,拒絕社會冷漠。
我們都有孩子,我的孩子也會有孩子,我們應以高度社會責任感出發,有責任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傾注我們的愛,在當今青少年人生最重要轉折點這個關鍵性階段,隨時面臨校園暴力的威脅。
我們更有義務維護校園平安,讓青少年能擁有健康快樂,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安心無憂的接受教育,豐富儲備文化知識。
呼吁全民動員,提倡關心關愛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良性發展。
灌輸引導我們身邊的青少年要增強友愛互助意識。
提高自身良好素質,熱情幫助同學,增強應對困難、對抗邪惡的勇氣,形成抵制校園暴力的合力。
告誡我們的孩子認清這種暴力摧殘同學的行為是可恥的,更是一種犯罪。
將來會被社會所淘汰形式。
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細節投入,就是我們的家長,若有孩子住讀在校的,千萬要記得,經常電話問候孩子,積極與孩子溝通,時刻關注孩子情緒變化,判斷是否遭遇校園暴力的侵擾,必要時親自去學校觀察,叮囑孩子遭遇暴力時,要勇敢的大聲呼救,事后火速告訴家長和老師。
同樣告誡孩子千萬遠離參與校園暴力行為。
而我們的人民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也相對提高洞察力,時刻關注自己學生的變化,發現苗頭不對勁時,要主動和學生交流溝通。
鼓勵學生勇敢站出來對校園暴力說不,并積極揭發。
如何將這種暴力行為控制在萌芽狀態并徹底解決,這項工作除了更全面完善各項教育措施和獎罰條令條款,必須得到我們的家長、老師和社會團體、各界部門等積極響應,熱心配合,銘記防范于未然的重要性,做好表率對他們進行健康引導,提高我們的孩子和身邊青少年防范校園暴力意識,增強抵制校園暴力能力。
把握正確人生觀。
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磨煉意志,陶冶情操,立志做新時期有用青年而共同努力。
同時;呼吁全國人大考慮能否修改法律章程,是否將凡是參與校園暴力事件的預謀、組織、策劃和施暴的在校學生,視情節輕重取消其永遠不能參與高考資格。
鳥言獸語讀后感40字
當我們用文明的語言交談,和人平等相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以貌取人,不以權勢取人,不以財取人,這就是所謂的文明人,文明人講的‘人言人語’。
可是那些仗勢欺人,說話惡言惡語,污言穢語的人,為什么要稱做‘禽獸’
他們的話就叫‘鳥言獸語’呢
這和那些動物們扯上什么關系了
讀了這則故事,難道就不為小鳥小動物打抱不平嗎
故事大意麻雀和松鼠聽說人們看不起我們這些動物,說他們說的話都是高貴的,而我們講的話就下賤,相差很遠,他們說的話值得寫在書上,刻在碑上,或用電視廣播送出去,而我們不配。
為了證實這新聞是否真實,麻雀和松鼠決定親自調查一番。
都市的街道上“我們有手,我們要工作
”“我們有肚子,我們要吃飯
”全體人的喊聲融合到一起,非常響亮。
這兩句‘人言人語’并不錯啊,有手就要工作,有肚子就要吃飯,頂簡單頂明白的道理。
“不許喊
你們是什么東西,敢亂喊
再像狗一樣亂汪汪,烏鴉一樣亂聒噪,我們就不客氣了
”一群拿著木棍,腰里別著手槍的人說。
真的如同麻雀所想:人們把自己不愛聽的都稱作‘鳥言獸語’,小學教科書排斥‘鳥言獸語’也許就是為這一點。
講到這里,也就是如同麻雀說的,從自己嘴里說出的話都是‘人言人語’,而別人說了自己不愿意聽的話就是 ‘鳥言獸語’了
戰場上侵略者一方 用咱們的快搶,重炮,飛機,坦克,叫他們服服帖帖地跪在咱們腳底下,說什么保護自己的國土,真是豬亂哼哼,鴨子亂叫喚
保護國土一方 敵人來到咱們的土地上來了,他們要殺咱們,搶咱們,簡直比強盜還不如,咱們只有一條路,就是給他們強烈的抵抗。
哪怕只剩最后一滴血
正像麻雀的感動:如果我是人類,憑良心說,這里的人說的話才是‘人言人語’。
侵略者拿著自己所謂的文明的武器,到他們所謂的野蠻人的土地上做什么,燒殺搶掠,他們做的事情還稱得上文明嗎
所有的人們都把自己的話稱作‘人言人語’,根本不去理會別人的感受,而動物的‘鳥言獸語’一是一,二是二,用道理說話,這‘人言人語’和‘鳥言獸語’的區別就在這里。
人言人語是人類交流的語言,鳥言獸語是動物們的交流的語言。
我們不能把自己憎惡別人的話語歸結到鳥言獸語之中,畢竟在動物之中沒有所謂人類的污言穢語,動物也是人類的朋友,更不能把人的罪惡栽贓到動物身上。
育人先育己,為有一個和諧文明的環境,自己就不應出言不遜,甚至傷害別人。
教育孩子,首先從自己的言語做起,不能總是認為自己是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想怎么教訓就怎么教訓,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做孩子的朋友,平等的對待孩子,只有這樣說出的話語才更具親和力,孩子也非常喜歡的接受。
孩子在家長的熏陶下,相信那些文明的‘人言人語’也會出自孩子的口中。
自評:讀過這則故事,經常出現一些不文明的語言,特別是家長對待孩子的教育中,更不允許有不文明的言語,孩子的成長受父母的熏陶時間最久,做文明人,從自己做起,相信在家長的熏陶下,孩子一定會更優秀,說話時時都是文明用語,在這樣和諧文明的環境里,誰還會把‘鳥言獸語’列入不文明的范圍呢
寫一篇你讀書的故事,或者寫讀書對你的啟發,或者寫你從讀書中感受到了什么。
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湖南常德市一中 楊智慧尊敬的各位老師:上午好,受校長室委托,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如何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這個話題,以此來共勉,談不上什么報告,只是和大家交流,不當之處,還望大家多多諒解。
尊敬,就是尊崇敬重。
自古以來,教師就應該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
我認為,“為人師表”本身就是一種境界,更是為人師者一種自覺自發的行為。
現在,人們把“教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表現出社會對教師職業的美好期待。
今天,我們怎樣不負眾望,在這光榮的百年名校里,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呢
我想從四個關鍵詞入手,來談談我的感受。
第一,要淡泊名利。
我覺得淡泊名利是高尚人品的第一步,也是成就事業的第一步。
唐校長要求學生“修一等美德”,何況不是對我們為人師者的要求呢
“一等美德”有著非常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也是我們師德師風建設的主調,我說不出什么新意,只想和大家談談我對淡泊名利的些許感受。
近來,隨著各種機緣,我接觸各地的教書同行越來越多,越深深的感受到,我已經嚴重落伍了。
好多老師都在竭盡所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想方設法讓自己先富起來:人脈資源豐富者,鉆營“招投標提籃子”工程,號稱一筆業務十幾萬甚至幾十萬,抵得上我教書好多年的工資;家有幾許積蓄者,投資門面,投資高利貸,賺得的回扣也比我工資強;伶牙俐齒者,做著各種實驗,用那張“把稻草說成金條的”嘴巴,來推銷“安利”,推銷“完美”,由直銷員步步升級,成為兼職的經理,推銷的收獲也遠遠在工資之上;安守本分者,不忘教學之本,招幾個學生,來點學科輔導,賺一點家需之用,或者也能發點小財,實在是不能望其項背。
可我一直在想,如果普天下的教師都成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世俗者,都“身在曹營心在漢”,蠅營狗茍,追名逐利,那么,讓我們仰望的大師去哪兒了
我不禁想起了今年103歲的 楊絳先生,她是著名學者、翻譯家和作家,也是一代學人錢鐘書的夫人。
她現在一直孤居在北京三里河一套老式房間里,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家具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這套房也是“文革”結束后的1977年,胡喬木給他們分配的套間。
當然,作為著作等身的文化名人,不會沒有錢,2001年9月,楊絳依照和錢鐘書生前商量的意見,在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獎勵那些嗜好讀書的貧寒子弟,并且將錢楊作品的財產權利全部交給了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獎學基金現在已近千萬元了
楊絳依然故我地寫著溫情文字《我們仨》,以拷問人生的筆調寫著《走到人生邊上》,以“準備走”的淡然心態發表百歲感言,以滿腔的憂憤捍衛著錢鐘書的隱私遺稿。
這就是清淡人生的楊絳,也是高貴人生的楊絳。
當然,我們做不了大師,只不過是一名平凡的教師,我們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權利。
我曾經為《常德日報》寫過一篇題為《關于有償家教的冷思考》,公開提出“做一個有良知的有償家教者”的主張,我想,只要有償家教合情合理合規,又何嘗不可呢
我們學校對有償家教行為有著明確的規定,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希望大家始終堅守這一底線。
但是,每次師德師風民主測評,學生對有償家教行為都有所反映,上學期又有學生反映有4位教師超規定補課,如果哪一天,你的蠅頭小利,讓家長和學生們開始鄙棄你,要想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可能就是天方夜譚了。
第二,要學識淵博。
毫無疑問,教師是知識分子群體。
作為百年名校的教師,個個是有才有識的,不然,何以在這里立穩腳跟
不過,在這里,我又想和大家說一個我敬仰已久的大師——陳寅恪(有一種讀法讀que)。
陳寅恪出身名門,在國外游學十多年,先后在日本、德國、瑞士、法國、美國等國著名高校留學,具備有閱讀十幾種文字的能力,學成“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學問,是集文、史、哲之大成的鴻儒。
五四學生領袖,著名學人傅斯年曾這樣評價他:“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歸國后,受聘于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為“清華四導師”之一,因為他學識的淵博,許多名教授如朱自清、馮友蘭、吳宓、北大的德國漢學家鋼和泰等都風雨無阻地聽他的課,被人譽為“教授之教授”陳寅恪博學多才,宗教、歷史、語言、人類學、校勘學等均有獨到的研究和著述,敢于接受挑戰,不斷更新知識,非普通教授和學者所能企及的。
傳說,他曾坦然宣告“四不講”:“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
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
”縱觀古今,我們想想,天下之大,能做到這“四不講”中任意“一不講”的有幾人呢
如果我們為人師者,能做到其中任何“一不講”,稀世名師也當之無愧,豈止受人尊敬呢
遠的說了,我想再說說我們身邊的成程老師。
我們都知道,成程老師是我校一位非常有影響的教師,去年被評為湖南省首批正高級教師。
他就是一位博覽群書、文理兼通的讀書人,我常常和他一起散步,交流讀書心得,他作為知名物理教師,和我談的最多的還是國學和文學,孔子,老子,莊子,易經甚至佛經,他讀出了其中的精髓,給我詳盡闡釋,甚至常常出口能誦,一大段一大段的,我作語文教師的,自嘆不如,不禁想攛掇他開國學選修課,成為我校第一個理科教師開文科選修課的人。
這樣博學的老師,你說,能不讓人尊敬嗎
第三,要形象文明。
教師是傳播文明的使者。
使人文明,自己必先是文明人。
社會對教師這個群體,期望值比較高,要求也比較嚴,特別喜歡拿教師這個職業來說話。
教師的言行失當,常常會被各種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引起社會非議,嚴重有損教師的光輝形象,這樣的教師與受人尊敬肯定是無緣的。
莎士比亞曾說:“人類是個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形象,多么優雅的舉止,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像一個天使。
”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就是人類文明的形象大使,就是學生心目中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思想意識,他的學識風范,他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應符合“圣賢”的規范。
所以教師的社會屬性要多于自然屬性。
教師角色的社會化、公眾化,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師的發型、衣著、穿戴等等都要有教師規范和特點,不得隨意化,講究端莊大方,自然得體;教師的談吐,態度要誠懇、親切,用詞要文雅,規范,不夸大其詞,把握好分寸;教師課堂的站姿、坐姿、走姿等等,也要求立足表現教師氣質和風度;教師不應該參加打牌賭博等不健康的娛樂活動,在細節上還要遵守諸如不在學校等公眾場所吸煙、上課不接手機等規定……教師的文明形象,也有很大的實踐空間,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我們學校的李子絨老師被學生們親切地譽為“優雅姐”,或許就是學生們對教師由衷的敬意。
百年前,在浙江第一師范,也有這樣一位教師,他的教師氣質讓學生們仰望:莊重的儀表,良好的教養,得體的舉止,優雅的談吐,恰如其分的禮節。
有人譽為他是中國最后的真正貴族,他的父親是天津著名鹽商,富甲一方,他是典型的“富二代”,但是他富而不驕,他父親還是飽讀詩書的“進士”,足以蔭庇子孫,他又成了典型的“貴二代”。
他是中國罕見的藝術天才,開創了中國藝術史上的23個第一,他培養了劉質平、豐子愷、潘天壽、李鴻梁等著名藝術家,他就是后來出家專攻律宗成為一代宗師的弘一大師李叔同。
李叔同日本留學歸國后,來到浙江兩級師范學堂(1913年改名浙江第一師范學校),任教圖畫和音樂。
在浙江一師學生們的眼里,李叔同老師是“溫而厲”的。
有學生上音樂課時吐痰到地板,課堂上李叔同似乎沒有發現,等到下課后,李叔同叫來這學生,用輕而嚴肅的聲音警告學生下次不要這樣,說完之后,還微微給學生鞠了一躬。
或許是這種氣質的吸引,或許是這種文質彬彬教育方式的感染,許多學生真誠地愛戴他,敬重他,喜愛他的課堂,因而對藝術產生了極濃厚的興趣,在浙江一師出現了少有的“藝術熱潮”。
學生因為喜愛某個教師,而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進而樹立自己的發展方向,甚至在這個領域做出成就,這就是教師的魅力,這樣的教師誰能不尊敬呢
第四,要愛生如子。
近幾年,由于各種原因,我校生源嚴重下滑,優質生源有限。
于是,就有很多教師學魯迅筆下的九斤老太太,天天哀嘆社會是“一代不如一代”,學生是“一屆比一屆差”,有教師甚至直言,學生蠢,學生傻,蠢得像豬,傻得像驢,說起來,這都是對學生人格的不尊重。
其實,在學生面前,我們也沒有多少優勢可言,我們只不過是某個專業的先知者,盡管我們專攻一科,若做起高考題來,我們也不一定能贏過學生。
愛生如子,有一個內涵,“孩子還是自家的好”,我們要用賞識的態度看待學生,要多寬容學生的不足,鼓勵學生跳起來摘桃子,要寬嚴有度,要公正、公平的看待每一個孩子。
我們的學生是千差萬別的,不是做題的機器,有的成績不好,但心地善良,有的不善言談,但實實在在,有的學習優秀,但心胸狹窄,有的理科學習好,文科則不行,有的文科學習好,理科又偏差,有的家庭富裕,卻心高氣傲,有的家境貧寒,卻能吃苦耐勞……面對這些稟賦不同、個性相異的學生,我們要不偏不倚地對待,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有的老師甚至還用勢力的眼光看待學生,家長有權有勢,和老師交道多,就臉上寫滿高興,家長不和老師聯系,學生榆木腦袋,就滿眼厭惡,更有的老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任意挖苦學生,不積口德,把教師的美好形象毀了,尊敬何來之有呢
“人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宣言。
1939年,陶行知在重慶創辦“育才學校”,這所學校是陶行知創辦的成績最大的學校,學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難童,對學生不收學費和生活費,因而經費非常困難。
有人問陶行知“你何必背著石頭過河呢
”,陶先生說“我背的不是石頭,是愛人”。
這種“愛人”的精神,與孔子“仁者愛人”的傳統精神一脈相承,這是對學生無私的愛,更是對學校、對教育事業、對勞動人民、對中華民族偉大的愛。
陶先生有四個字“愛滿天下”。
重慶育才學校開辦后,陶行知想起此前在漢口一所臨時保育院的見聞。
他在那里看到一名害癩痢頭的難童正在指揮小孩們唱歌,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能力,而且十分聰敏。
當即,與陶行知一同考察的任光教孩子們唱他新譜的歌曲《高粱紅了》的開頭幾句。
隨后便問:“誰能用譜把它記下來?”沉默了一會兒,又是這個癩痢頭難童舉起手來,他準確地把剛唱的兩句歌曲的旋律寫在黑板上,任光感到很驚喜。
陶行知認為,難童中,確實有許多天才兒童,只是這些幼苗缺少陽光、雨露。
開辦育才學校就是為國家民族選拔人才幼苗,從難童中挑選有特殊才能的兒童加以特殊培養。
陶行知發現那個害癩痢頭具有音樂天才的難童沒有選上,便找來負責招生的老師,向他介紹這個難童的特征,要求無論如何要把他找到。
后來,招生老師經多方打聽才知道這位小朋友叫陳貽鑫,在大田壩第一保育院。
原來,育才學校招生時,陳貽鑫正患瘧疾,所以錯過了機會。
陶行知知道此情況后,即刻寫信給該院院長,請他派人把這個難童送到育才學校來上學。
院長派了老師,帶著陳貽鑫翻過金劍雪山,渡過嘉陵江,經北碚到北泉,交由一位育才學校的老師護送到古圣寺。
陶行知見到他十分高興,安排他到音樂組學習,還寫信告訴遠在新加坡的作曲家任光:“你在漢口賞識的禿頭小朋友已經由我們迎接來了。
”漸漸長大的陳貽鑫,因害癩痢頭情緒低落。
陶行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曾專門請皮膚病專家給他治療,但效果不明顯。
后來,陶行知聽說距重慶一百多里的榮昌縣,有一位劉醫生擅治此病,于是就拜托馮玉祥將軍邀請劉醫生來校為陳貽鑫治療。
治療期間,陶行知來到學校親自為陳貽鑫熬藥。
在陶行知的關懷和精心照顧下,陳貽鑫光禿的頭上終于長滿了黑發,成為一位身材頎長、眼睛聰慧、充滿自信和音樂才華的英俊少年。
后來,這位陳貽鑫成長為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國內知名的音樂家。
陶行知是著名教育家,留下的教育故事很多,這個故事,讓我們讀懂了陶行知的愛生情懷。
如果我們能愛生如此,誰不尊敬我們呢
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是一種高境界的追求,也是我們大家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我說的這幾個關鍵詞,只是其中很淺近的一部分,掛一漏萬了。
當然,教師要受人尊敬,還要有高尚的品德、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教藝、寬廣的胸懷、敦厚的個性等等等等,不是幾十分鐘說得清,道得明的,再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說上這些話,或許顯得有點不合時宜,只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
耽誤大家時間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