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艾灸的優美句子
【第1句】: 贊美艾灸的詩詞
艾灸作為最簡單最有效的治病方法,解決了現實生活中許多醫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老百姓也能用的起,人人都可以自救。
我們必須要傳承下去了。【第1句】:《醫學入門》講“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第2句】:《黃帝內經》“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黃帝內經》對于灸法的治療范圍和原則有著明確的記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陰陽具虛,火自當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經絡堅緊,火所治之,陷下則灸之;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
【第3句】:《黃帝內經》記有:“大風汗出,灸意喜穴”【第4句】:《孟子》“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第5句】:名醫孫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第6句】:一炷著膚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第7句】:俗語說:“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溫暖。”
【第8句】:《名醫別錄》載“艾葉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第9句】:《扁鵲心書》中說:“人之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能溫,下元虛背,動作艱難,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
故陽氣盡則心死。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
【第10句】: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第11句】:《小品方》云:“夫針須師乃行,其灸凡人便施。”
(晉隋時代陳延之)【第12句】:古語云:“家有三年艾,醫生不用來。”【第13句】:《針灸資生經》說:“若要安,丹田(關元)三里莫要干。
【第14句】:《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稱為“長壽穴”。(唐代孫思邈)【第15句】:《針灸易學》甚至強調:“灸瘡必發,去病如把抓。”
【第16句】:宋《備急灸法》:“倉促救人者,唯灼艾為第一”【第17句】:《宋史?太祖本紀》:“太宗病,帝往視之,親為灼艾。”【第18句】:《莊子》“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
【第19句】:《神灸經綸》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剛用,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治百病,效如反掌。”【第20句】:《本草從新》云:“艾葉苦辛,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治百病。”
【第21句】:唐代王燾指出:“是以御風邪以湯藥、針灸、蒸熨,隨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第22句】:李時珍之父李言聞的《蘄艾傳》稱贊艾葉“產于山陰,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
【第23句】:《養生一言草》記載:灸治確為養生訣,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為寒暑限,疲勞施灸為上策。
小兒患病應施灸,勝似服藥有神效。(日本--八偶景山)【第24句】:《東醫保健》稱臍灸有“養丹田,助兩腎,添精補髓,返老還童,祛病延壽”之功。
(朝鮮--許浚)【第25句】:《譴瘧鬼》詩云:灸師施艾柱,酷若獵火圍。(唐代韓愈)【第26句】:《詩經-王風》:“彼此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第27句】:孔璠之《艾賦》“奇艾急病,靡身挺煙。”【第28句】:常言道:居家常備艾,老少無疾患。
【第29句】:“端午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無意爭顏呈媚態,芳名自有庶民知。”這首詩歌深入艾灸的歷史淵源,振興中醫灸法。
【第2句】: 推艾灸勵志的句子
【第1句】: 少一點預設的期盼,那份對人的關懷便會更自在。
【第2句】: 沒有了愛的語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第3句】: 所有欺騙中,自欺是最為嚴重的。
【第4句】: 讓未來過去,讓過去過去。
【第5句】: 游手好閑會使人心智生銹。
【第6句】: 人永遠不知道誰哪次不經意的跟你說了再見之后就真的再也不見了。
【第7句】: 性命太過短暫,這天放下了明天不必須能得到。
【第8句】: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來看它。
【第9句】: 不論你在什么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后就不好停止。
0. 當大部分人都在關注你飛的高不高時,只有少部分人關心你飛的累不累,這就是友情。
【第3句】: 艾灸宣傳語短語
【第1句】: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竇材語)
【第2句】:一炷著膚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
【第3句】:灸治確為養生訣,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為寒暑限,疲勞施灸為上策。小兒患病應施灸,勝似服藥有神效。(日本--八隅景山)
【第4句】:男人艾灸好精力,女人艾灸好氣色。老人艾灸更長壽,小兒艾灸更健康。(賈丙順語)
【第5句】:針通經絡,灸調陰陽。(韓國金南洙)
【第6句】: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醫學入門》)
【第7句】:知艾者福,善灸者壽。
參考資料
艾灸廣告宣傳語.豆瓣[引用時間2023-1-18]
【第4句】: 形容艾草的句子
禽蟲十二章(白居易) 燕違戊己鵲避歲,茲事因何羽族知?疑有鳳王頒鳥歷,一時一日不參差。
[不知其然也。燕銜泥常避戊己日,鵲巢口常避太 歲,驗之皆信。
] 水中科斗長成蛙,林下桑蟲老作蛾。蛙跳蛾舞仰頭笑,焉用鯤鵬鱗羽多?[齊物也。
] 江魚群從稱妻妾,塞雁聯行號弟兄。但恐世間真眷屬,親疏亦是強為名。
[故名也,江、沱間有魚,每游輒三,如媵隨妻,一先二后,土人號為婢妾魚。禮云:雁兄弟行。
] 蠶老繭成不庇身,蜂饑蜜熟屬他人。須知年老憂家者,恐是二蟲虛苦辛。
[自警也。] 阿閣鹓鸞田舍烏,妍媸貴賤兩懸殊。
如何閉向深籠里,一種摧頹觸四隅?[有所感也。] 獸中刀槍多怒吼,鳥遭羅弋盡哀鳴。
羔羊口在緣何事,暗死屠門無一聲?[有所悲也。] 蟭螟殺敵蚊巢上,蠻觸交爭蝸角中。
應是諸天觀下界,一微塵內斗英雄。[自照也。
] 蠨蛸網上罥蜉蝣,反覆相持死始休。何異浮生臨老日,一彈指頃報恩仇。
[誡報也。] 蟻王化飯為臣妾,螺母偷蟲作子孫。
彼此假名非本物,其間何怨復何恩?豆苗鹿嚼解烏毒,艾葉雀銜奪燕巢。鳥獸不曾看本草,諳知藥性是誰教?[嘗獵者說云:鹿若中箭發,即嚼豆葉食之,多消 解。
箭毒多用烏頭,故云烏毒。又燕惡艾,雀欲 奪其巢,先銜一艾致其巢,輒避去,因而有之。
] 一鼠得仙生羽翼,眾鼠相看有羨色。豈知飛上未半空,已作烏鳶口中食。
鵝乳養雛遺在水,魚心想子變成鱗。細微幽隱何窮事,知者唯應是圣人。
[鵝放乳水中,不能離,群雛從而食之,皆飽而去 之。又如魚想子,子成魚,并皆是佛經中說。
] 浣溪沙(杜甫)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古風(陸游) 木生雖拱把,鮮不困斧斤。
枯朽亦可全,又以薌故焚。嘉禾終銍艾,豈獨草見耘。
此理講已熟,要當尊所聞。山房(陸游) 四紀移家剡曲傍,自茨生草作山房。
寒侵夜艾知霜重,行遍天涯覺夢長。戒婢無勞事釵澤,課奴相率補陂塘。
無衣已免豳人嘆,數箔春蠶歲有常。雨晴至園中(陸游) 入夏經月雨,園路久已荒。
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長。豈惟蛙黽豪,頗覺蜂蝶狂。
悵然懷故山,舍東百本桑。迨此積雨余,枝葉沃以光。
父老適相遇,藉草揮一觴。一觴頹然醉,笑語相扶將。
賦詩示兒子,此樂未易忘。于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李白)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松蘭相因依,蕭艾徒豐茸。
雞與雞并食,鸞與鸞同枝。揀珠去沙礫,但有珠相隨。
遠客投名賢,真堪寫懷抱。若惜方寸心,待誰可傾倒。
虞卿棄趙相,便與魏齊行。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橫。
當時不好賢,豈傳千古名。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還寂寂,出門迷所適。長鋏歸來乎,秋風思歸客。
奉和崔評事寄外甥劉同州并呈杜賓客、許給事(權德輿) 芳訊來江湖,開緘粲瑤碧。詩因乘黃贈,才擅雕龍格。
深陳名教本,諒以仁義積。藻思成采章,雅音聞皦繹。
清時左馮翊,貴士二千石。前日應星文,今茲敞華戟。
謝公嘗乞墅,寧氏終相宅。往歲疲草玄,忘年齊舉白。
酒酣吟更苦,夜艾談方劇。棗巷風雨秋,石頭煙水夕。
多逢長者轍,不屑諸公辟。酷似仰牢之,雄詞挹亭伯。
老驥念千里,饑鷹舒七翮。叵能舍郊扉,來偶朝中客。
浣溪沙(蘇軾)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東坡八首(并敘)(蘇軾) 余至黃州二年,日以困匱,故人馬正卿哀余乏食,為于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辟之勞,筋力殆盡。
釋耒而嘆,乃作是詩,自愍其勤,庶幾來歲之入以忘其勞焉。廢壘無人顧,頹垣滿蓬蒿。
誰能捐筋力,歲晚不償勞。獨有孤旅人,天窮無所逃。
端來拾瓦礫,歲旱土不膏。崎嶇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焉釋耒嘆,我廩何時高。
荒田雖浪莽,高庳各有適。下隰種秔稌,東原蒔棗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許乞。好竹不難栽,但恐鞭橫逸。
仍須卜佳處,規以安我室。家童燒枯草,走報暗井出。
一飽未敢期,瓢飲已可必。自昔有微泉,來従遠嶺背。
穿城過聚落,流惡壯蓬艾。去為柯氏陂,十畝魚蝦會。
歲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塊。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尋故瀆,知我理荒薈。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
雪芽何時動,春鳩行可膾。(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作之。)
種稻清明前,樂事我能數。毛空暗春澤,針水聞好語。
(蜀人以細雨為雨毛。稻初生時,農夫相語稻針出矣。)
分秧及初夏,漸喜風葉舉。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縷。
秋來霜穗重,顛倒相撐拄。但聞畦隴間,蚱蜢如風雨。
(蜀中稻熟時,蚱蜢群飛田間,如小蝗狀,而不害稻。)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倉,紅腐等泥土。行當知此味,口腹吾已許。
良農惜地力,幸此十年荒。桑柘未及成,一麥庶可望。
投種未逾月,覆塊已蒼蒼。農夫告我言,勿使苗葉昌。
君欲富餅餌,要須縱牛羊。再拜謝苦言,得飽不敢忘。
種棗期可剝,種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計亦已愨。
十年何足道,千載如風雹。舊聞李衡奴,此策疑可學。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第5句】: 形容艾草的句子
禽蟲十二章(白居易)燕違戊己鵲避歲,茲事因何羽族知?疑有鳳王頒鳥歷,一時一日不參差。
[不知其然也。燕銜泥常避戊己日,鵲巢口常避太歲,驗之皆信。
]水中科斗長成蛙,林下桑蟲老作蛾。蛙跳蛾舞仰頭笑,焉用鯤鵬鱗羽多?[齊物也。
]江魚群從稱妻妾,塞雁聯行號弟兄。但恐世間真眷屬,親疏亦是強為名。
[故名也,江、沱間有魚,每游輒三,如媵隨妻,一先二后,土人號為婢妾魚。禮云:雁兄弟行。
]蠶老繭成不庇身,蜂饑蜜熟屬他人。須知年老憂家者,恐是二蟲虛苦辛。
[自警也。]阿閣鹓鸞田舍烏,妍媸貴賤兩懸殊。
如何閉向深籠里,一種摧頹觸四隅?[有所感也。]獸中刀槍多怒吼,鳥遭羅弋盡哀鳴。
羔羊口在緣何事,暗死屠門無一聲?[有所悲也。]蟭螟殺敵蚊巢上,蠻觸交爭蝸角中。
應是諸天觀下界,一微塵內斗英雄。[自照也。
]蠨蛸網上罥蜉蝣,反覆相持死始休。何異浮生臨老日,一彈指頃報恩仇。
[誡報也。]蟻王化飯為臣妾,螺母偷蟲作子孫。
彼此假名非本物,其間何怨復何恩?豆苗鹿嚼解烏毒,艾葉雀銜奪燕巢。鳥獸不曾看本草,諳知藥性是誰教?[嘗獵者說云:鹿若中箭發,即嚼豆葉食之,多消解。
箭毒多用烏頭,故云烏毒。又燕惡艾,雀欲奪其巢,先銜一艾致其巢,輒避去,因而有之。
]一鼠得仙生羽翼,眾鼠相看有羨色。豈知飛上未半空,已作烏鳶口中食。
鵝乳養雛遺在水,魚心想子變成鱗。細微幽隱何窮事,知者唯應是圣人。
[鵝放乳水中,不能離,群雛從而食之,皆飽而去之。又如魚想子,子成魚,并皆是佛經中說。
]浣溪沙(杜甫)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古風(陸游)木生雖拱把,鮮不困斧斤。
枯朽亦可全,又以薌故焚。嘉禾終銍艾,豈獨草見耘。
此理講已熟,要當尊所聞。山房(陸游)四紀移家剡曲傍,自茨生草作山房。
寒侵夜艾知霜重,行遍天涯覺夢長。戒婢無勞事釵澤,課奴相率補陂塘。
無衣已免豳人嘆,數箔春蠶歲有常。雨晴至園中(陸游)入夏經月雨,園路久已荒。
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長。豈惟蛙黽豪,頗覺蜂蝶狂。
悵然懷故山,舍東百本桑。迨此積雨余,枝葉沃以光。
父老適相遇,藉草揮一觴。一觴頹然醉,笑語相扶將。
賦詩示兒子,此樂未易忘。于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李白)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松蘭相因依,蕭艾徒豐茸。
雞與雞并食,鸞與鸞同枝。揀珠去沙礫,但有珠相隨。
遠客投名賢,真堪寫懷抱。若惜方寸心,待誰可傾倒。
虞卿棄趙相,便與魏齊行。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橫。
當時不好賢,豈傳千古名。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還寂寂,出門迷所適。長鋏歸來乎,秋風思歸客。
奉和崔評事寄外甥劉同州并呈杜賓客、許給事(權德輿)芳訊來江湖,開緘粲瑤碧。詩因乘黃贈,才擅雕龍格。
深陳名教本,諒以仁義積。藻思成采章,雅音聞皦繹。
清時左馮翊,貴士二千石。前日應星文,今茲敞華戟。
謝公嘗乞墅,寧氏終相宅。往歲疲草玄,忘年齊舉白。
酒酣吟更苦,夜艾談方劇。棗巷風雨秋,石頭煙水夕。
多逢長者轍,不屑諸公辟。酷似仰牢之,雄詞挹亭伯。
老驥念千里,饑鷹舒七翮。叵能舍郊扉,來偶朝中客。
浣溪沙(蘇軾)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東坡八首(并敘)(蘇軾)余至黃州二年,日以困匱,故人馬正卿哀余乏食,為于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辟之勞,筋力殆盡。
釋耒而嘆,乃作是詩,自愍其勤,庶幾來歲之入以忘其勞焉。廢壘無人顧,頹垣滿蓬蒿。
誰能捐筋力,歲晚不償勞。獨有孤旅人,天窮無所逃。
端來拾瓦礫,歲旱土不膏。崎嶇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焉釋耒嘆,我廩何時高。
荒田雖浪莽,高庳各有適。下隰種秔稌,東原蒔棗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許乞。好竹不難栽,但恐鞭橫逸。
仍須卜佳處,規以安我室。家童燒枯草,走報暗井出。
一飽未敢期,瓢飲已可必。自昔有微泉,來従遠嶺背。
穿城過聚落,流惡壯蓬艾。去為柯氏陂,十畝魚蝦會。
歲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塊。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尋故瀆,知我理荒薈。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
雪芽何時動,春鳩行可膾。(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作之。)
種稻清明前,樂事我能數。毛空暗春澤,針水聞好語。
(蜀人以細雨為雨毛。稻初生時,農夫相語稻針出矣。)
分秧及初夏,漸喜風葉舉。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縷。
秋來霜穗重,顛倒相撐拄。但聞畦隴間,蚱蜢如風雨。
(蜀中稻熟時,蚱蜢群飛田間,如小蝗狀,而不害稻。)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倉,紅腐等泥土。行當知此味,口腹吾已許。
良農惜地力,幸此十年荒。桑柘未及成,一麥庶可望。
投種未逾月,覆塊已蒼蒼。農夫告我言,勿使苗葉昌。
君欲富餅餌,要須縱牛羊。再拜謝苦言,得飽不敢忘。
種棗期可剝,種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計亦已愨。
十年何足道,千載如風雹。舊聞李衡奴,此策疑可學。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第6句】: 贊美艾草的詩句有哪些
1﹑《又寄徐徑畈吏部》 年代: 宋 作者: 劉黻 元陽詔墨動天霞,喜到東都處士家。
世路幾年滋艾草,道山今日聚梅花。作舟濟國看商傅,鏈石補天過女媧。
珍重諸賢扶大道,聲名毋使后人嗟。 2﹑《歲冬至唐村墳山掃松》 年代: 宋 作者: 衛宗武 憶昔入此山,首夏接春季。
谷鳥正嚘嚶,芬芳尤嫵媚。青青交道杉,森郁互參倚。
誰乎一叱咤,斬艾如草薙。遂令墟墓間,常抱斧斤恥。
僅存盤澗松,綽有虬龍勢。矯矯千歲姿,昂霄猶舞翠。
我來省松槚,適當谷之昧。石齒咽殘流,鳴族息群喙。
木石縮羽鱗,風霜剪菑翳。害然眼界清,如至人境外。
意行步崎嶇,白云生屐履。林光漬欲流,冉冉濕衣袂。
曾來入畫圖,人行絕氈毳。風塵不可到,心跡兩無穢。
追尋得良儔,清吟可相配。不效互唱酬,日與青山對。
茲游擬暢情,俄值風雨晦。漸喜迫新陽,天地寧久閉,屋角數點明,冰花送春意。
3﹑《端午家集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曾豐 戲纏朱彩索,爭帶赤靈符。踏草仍懸艾,包菰更結蘆。
都還癡子弟,半出駿僮奴。老病無他好,惟餐玉術蒲。
民諺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因此每至端午之際,老百姓常把插艾葉和菖蒲作為節日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葉插于門眉,懸于堂中以防蚊蟲,辟邪祛病。
還會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稈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葉在食用和藥用上的好處多的說不完。 參考資料 詩詞名句網:/chaxun/shiju/%E8%89%BE%E8%8D%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