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練習太極拳的感言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
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下面是我學練習太極拳的一些體會,我先簡單介紹下我的情況:我是一個學習太極拳時間五年學齡的學員,而且是從零開始,在此之前我從未學過任何武術、氣功之類的東西。
但通過幾年的學習,對太極拳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功力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精神狀態、身體狀況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也初步體會到了太極拳的奧妙之處。
下面我就說說自己學練太極拳的一些體會:
【第1句】:學一式,練一式,沒練一式都有結果開始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學習太極拳的,但是我想既然學習了就要認真去學、去練。
我的工作比較忙,所以整天下班回家腰酸背疼,頸椎痛的直不起頭,坐下后站不起來。
可在練習太極拳三個月后,在單位上一整天的班回家腰、背、頸竟然不疼了(當時只練到預備式、隨息放松)。
說實話這時我還有些懷疑這是否和練太極拳有關,還在想著會不會是心理作用呢
但后來一些功效的顯現讓我徹底相信了它的真實性,這的確是太極拳的功效。
三睡眠改善。
原來早晨起床時總感覺沒睡醒,困的難受,而練習一段時間,早晨一醒來就會感覺頭腦很清醒,渾身很輕松,毫無睡意;再后來還有許多的功效顯現,我就不再多說了……總之,現在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有了很大的改變,這是我周圍人都看到的效果,身體好了,心情也好了,這是我真實體驗到的。
【第2句】:學練結合,以練為主。
怎么學呢
除了每天早上的集體學習以外,我每天還看光碟,動作仔細反復地去看、去模仿。
只有這樣才會少走彎路,迅速在自己身體上看到功效。
在今后的練習過程中隨著功力的增長就會有體會。
要踏實地去練。
不練就沒有自身的體驗。
我的體會是要反復的學、不間斷的練才能發現問題、向老師和拳友學習,糾正動作,才能練入狀態,也才有好的功效。
【第3句】:拳功并練,真修實證,層次修練首先要學會利用VCD光盤、清楚光盤里的內容,有些人不太知道怎么利用光盤學習、也不太了解太極拳的學習方法。
只知道光盤是功法示范。
聽老師說過要拳功并練,不能練成太極體操,好了,拿到光盤后把光盤從頭至尾的內容全看一遍,然后不講層次,混練一氣,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內功功法的學習是有層次的,不可越級修練,可以讓你知道太極拳的學練方法、特點、應注意的問題、學習的目的、學練的關系等等…...這些內容可以使我們的學習盡快步入軌,少走彎路。
【第4句】:化難為簡,便于學習我感覺老師的教法和拳友們長時間的不斷交流特別好,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能使我這個對太極拳一無所知的人能在這么短的時間,有這么好的效果。
我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思想怎么也集中不到自己身上,旁邊稍有動靜就會分心,進入不了狀態,但是按照練習要求--吸保持放松態,呼放松手臂,開始時有點顧左就顧不上右,顧呼吸就顧不了站姿….腳手不隨,我就試著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氣時先放松左臂,左臂放松下來,再在下一次呼氣時放松右臂,因為心里總要這樣想著,這樣練習幾天后,感覺集中思想并不是那么難了。
按照每一步功法要求循序漸進地去練習,現在基本可以專心地練習拳和劍,不會再受旁邊人說話、走動影響了。
很感謝我入門的老師提供這樣鍛煉身體的機會,也很感謝老師能傳授這么好的功法給我,讓我受益無窮。
今天的功效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我覺得我很幸運,所以我會珍惜太極拳所結的緣分,堅持不懈的學練下去。
以德養拳,以拳輔德。
學拳還要強大德理論作鋪墊,奧義就是中庸之道。
順其自然,找到那個度,在于無極太極之間。
在此我想真誠地說一聲: 謝謝老師。
急急
求一篇文章,一篇學習太極拳的感想,一千字左右,越快越好
學太極拳的感悟 在還沒有學太極拳之前,我就有一點擔心,因為我的體育素質不是很好,很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學好太極拳,但是聽了教我們太極拳的老師介紹后,我的憂慮才一點一點的褪去
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 ,我也學會了許多做道理。
第一節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表演的太極拳老架。
雖然看起來有點兒慢,但是卻打得虎虎生風,給人一種氣勢如虹的感覺。
在他的表演中,我仿佛對太極拳有了一點點模糊的認識:太極拳是一種快慢相間、剛柔并濟、松緊有度、陰陽開合、虛實結合、變化無窮的一種拳術,里面蘊涵了深奧人生哲理。
雖然我已經把老師傳授的太極拳精要十八式學完了,但是還是沒有把太極拳的真正工夫學到家,其中的奧妙只能略曉一二。
我想學太極拳也不是一段時間學了就可以的,接下來我還會繼續學習,力求能理解其中的玄妙,使自己的內功修煉更上一層樓。
以下是我學打太極拳的過程和感受。
剛開始幾節課,老師教我們的是學太極拳的一些基本功。
譬如說抓手練氣、下蹲練氣,倒轉宏、單棚手、雙棚手、平推掌、上腿掌、平化手、云手等等。
在每次練習精要十八式時,我都會先練一下各個基本動作。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我覺得好象太極拳和其他體育運動沒什么區別,但是久而久之,我發現太極拳有著和其他體育運動非常不同的地方,太極拳除了“動”之外,還有“靜”,動靜之間伴隨著氣血的運轉。
它蘊涵了人的某種意念,由這種意念來催動肢體的運動。
如果你心情煩躁的話,你根本就打不好太極拳。
我有試過好幾次當自己心情煩躁的時候練太極,結果老是感覺自己打得不“順”。
也有可能是我練習的時間不是很多,練習量還不夠,根基還不夠穩固的緣故。
當我在練習各個基本動作時,我總是盡可能地多做幾個,力求自己的每一個動作都能做到位,每一個該注意的細節都不能馬虎。
我仍然記得第一次做倒轉宏的時候,我得上半身不知不覺地向一個方向傾斜。
當時我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根本沒有意識到我的身體傾斜了,但是這一點卻是極大的錯誤,因為我們的老師上課總是會不斷地強調,做每個動作的時候一定要立身中正。
他也時常告誡我們做人也要像打太極拳一樣立身中正,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做抓手練氣這個動作的時候,剛開始做的幾次好像沒什么感覺,但是隨著次數的增加,開始有了一點感覺。
后來一次做到最后發現抓手越來越難,每做一個都要忍受極大的酸痛,感覺好象血流不上去了。
但是當我把手平放下來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輕松了下來,好象懸浮在空氣中的液體一樣
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我覺得我在做平推掌這個動作的進步是最明顯的。
因為剛開始練的時候,我的動作十分僵硬,推出去的掌沒有任何力量,因為我發不了力。
自此之后,我開始放松自己的雙手,使自己的手盡量柔一點,后來我發現我推出去的力量越來越大。
這一點我在學羽毛球時也深有感觸,因為通過你打的球可以看出來你是否能把力量發出來。
而且我在練平推掌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力量好像來自腳下似的。
練習基本功時,剛開始好像好像沒有任何感覺。
我有點著急和納悶,因為自己在練習的時候覺得和平時動一動手腳差不多。
后來我慢慢地發現,當我做那些基本功的時候,手指偶爾上有一種漲漲的感覺,好像是血液上充那樣子。
再后來我就發現這種感覺越來越頻繁,而且稍微只要一用力,那種感覺一下子就有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太極拳里面所說的去“氣血”。
另外我做那個上下纏絲的時候,偶爾能感覺到自己的小腹有點微熱,而且能感覺到自己的氣血隨著自己的雙手的上下繞動而流遍全身。
有時候我還試著練一下站樁功,剛開始練的時候,覺得站著十分累。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感覺。
后來練著練著那種累的感覺隨著消失,站姿也開始變的 自然起來
雖然我們學精要十八式的時候,老師是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拆開來教,但是我學完了精要十八式之后,我漸漸地感悟到其實每一個動作和下一個動作都是連貫的,不能斷開的,就好象行云流水那樣
剛開始學的時候,確實自己真的練不出任何感覺,不過聽老師說學太極拳不能操之過急,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欲速則不達。
所以我就硬著頭皮堅持練了下來。
后來漸漸地體會到老師所說的陰陽開合:陰極轉陽,陽極轉陰。
每個一個動作都有著陰陽開合的味道在里面,特別是雙手的開合和順逆。
以上就是我學太極拳的感受,我很清楚自己的練習還不夠,還得繼續修煉。
正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如果想學有所成,還必須再下功夫不可
希望各位高手能夠不吝賜教,在下感激不盡
我學太極拳的感想 學校領導班子和工會委員會很關心我們教師的身體健康,請了太極拳師傅教我們教師學太極拳。
在沒有學太極拳之前,我就有一點擔心,因為我的體力不是很好,很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學好太極拳,但是聽了教我們太極拳的師傅介紹后,我的憂慮才一點一點的消除
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我也學會了許多做道理。
以下是我學打太極拳的過程和感受。
第一次學拳的時候,師傅給我們表演的太極拳老架。
雖然看起來有點兒慢,但是卻打得虎虎生風,給人一種氣勢如虹的感覺。
在他的表演中,我仿佛對太極拳有了一點點模糊的認識:太極拳是一種快慢相間、剛柔并濟、松緊有度、陰陽開合、虛實結合、變化無窮的一種拳術,里面蘊涵了深奧人生哲理。
雖然我已經把師傅傳授的太極拳精要十八式學完了,但是還是沒有把太極拳的真正工夫學到家,其中的奧妙只能略曉一二。
我想學太極拳也不是一段時間學了就可以的,接下來我還會繼續學習,力求能理解其中的玄妙,使自己的拳術更上一層樓。
剛開始幾節課,師傅教我們的是學太極拳的一些基本功。
譬如說抓手練氣、下蹲練氣,倒轉宏、單棚手、雙棚手、平推掌、上腿掌、平化手、云手等等。
在每次練習精要十八式時,我都會先練一下各個基本動作。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我覺得好象太極拳和其他體育運動沒什么區別,但是久而久之,我發現太極拳有著和其他體育運動非常不同的地方,太極拳除了“動”之外,還有“靜”,動靜之間伴隨著氣血的運轉。
它蘊涵了人的某種意念,由這種意念來催動肢體的運動。
如果你心情煩躁的話,你根本就打不好太極拳。
我試過幾次當自己心情煩躁的時候練太極,結果老是感覺自己打得不“順”。
也有可能是我練習的時間不是很多,練習量還不夠的緣故。
當我在練習各個基本動作時,我總是盡可能地多做幾個,力求自己的每一個動作都能做到位,每一個該注意的細節都不能馬虎。
我仍然記得第一次做倒轉宏的時候,我得上半身不知不覺地向一個方向傾斜。
當時我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根本沒有意識到我的身體傾斜了,但是這一點卻是極大的錯誤,因為我們的師傅上課總是會不斷地強調,做每個動作的時候一定要立身中正。
他也時常告誡我們做人也要像打太極拳一樣立身中正,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做抓手練氣這個動作的時候,剛開始做的幾次好像沒什么感覺,但是隨著次數的增加,開始有了一點感覺。
后來一次做到最后發現抓手越來越難,每做一個都要忍受極大的酸痛。
但是當我把手平放下來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輕松了下來,好象懸浮在空氣中的液體一樣
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我覺得我在做平推掌這個動作的進步是最明顯的。
因為剛開始練的時候,我的動作十分僵硬,推出去的掌沒有任何力量,因為我發不了力。
自此之后,我開始放松自己的雙手,使自己的手盡量柔一點,后來我發現我推出去的力量越來越大。
有時候我還試著練一下站樁功,剛開始練的時候,覺得站著十分累。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感覺。
后來練著練著那種累的感覺隨著消失,站姿也開始變的自然起來
雖然我們學精要十八式的時候,師傅是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拆開來教,但是我學完了精要十八式之后,我漸漸地感悟到其實每一個動作和下一個動作都是連貫的,不能斷開的,就好象行云流水那樣
剛開始學的時候,確實自己真的練不出任何感覺,不過聽老師說學太極拳不能操之過急,俗語說,欲速則不達。
所以我就戰勝疲勞堅持練了下來。
后來漸漸地體會到師傅所說的陰陽開合:陰極轉陽,陽極轉陰。
每個一個動作都有著陰陽開合的味道在里面,特別是雙手的開合和順逆。
以上就是我學太極拳的體會,我很清楚自己的練習還不夠,還得繼續修煉。
如果想學有所成,就必須再下功夫不可
為什么堅持練太極拳并不值得夸耀
練習太極拳本身的目的是強身健體,而不是夸耀,堅持做好的事情不是用來夸耀的,如果只是為了夸耀,這比起功利心無出其右。
就像學習一樣,,工作也是,只是夸耀會被當做“作”,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自己的初心便好。
希望能幫到你,望采納
練習太極拳的感悟有哪些
如果明師真傳,個人認真修煉。
【第1句】:初級學拳階段。
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后先前,欲剛先柔,欲發先蓄,欲動先靜,欲速則不達。
【第2句】:自如階段。
在心不在身、在意不在力。
周身渾然體,四肢皆自若。
呼吸無不暢,百骸皆松靈。
【第3句】:轉化階段。
呼吸不須暢,行拳不在心,周身無章法,萬緣皆放下。
之后不用再練,應當轉化了。
從武功到氣功階段,或者直接到道功階段。
太極拳感受
我們通過對太極拳進行探討,便逐步對下面的問題有了一些認識:什么是太極拳
太極拳到底要練什么
太極拳到底要怎么練
練習太極拳應該達到什么效果
自己應該對太極拳有什么體會
練習太極拳會經歷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練習太極拳應該追求一個什么樣的目標
下面對這些問題逐個進行回答。
【第1句】:什么是太極拳
------太極拳是無形法門。
太極法門,動靜隨心,前進后退,虛實分明;起落轉換,隨遇平衡,有容忘欲,大道無形
【第2句】:太極拳到底要練什么
------太極拳要練隨遇平衡。
練太極拳,是練太極心法,是在練身上每一個部位的適應性和協調能力,為自己創造遇到無序狀態后必須走得通的條件,使自己隨時能保持內部、外部的平衡。
【第3句】:太極拳到底要怎么練
-------太極拳要舍己從人去練。
太極本無拳,動時求平衡,勢來以空象,形去用潛能。
虛時形無體,實到體有圓,舍己從人事,由己意纏綿。
【第4句】:練習太極拳應該達到什么效果
------練習太極拳應該達到氣定神閑的效果。
運轉丹田勁不散,形浩然、真力聚,急應緩隨心等閑
【第5句】:自己應該對練習太極拳有什么體會
--------自己應該體會到因勢變化,從容不迫;遇物受形,隨遇而安的心態。
練太極是強身,-----練習太極拳架-----一招一式的走架子-----表里精粗,面面具到; 悟陰陽以養性,-----學懂理論知識-----領會虛實變化規律-----一點一滴,一絲不茍; 容天下可識大,-----練習太極推手-----舍己從人容納對手-----因勢變化,從容不迫; 閱真柔而知剛。
-----真正太極功夫-----心領神會水的屬性-----遇物受形,隨遇而安。
【第6句】:練習太極拳會經歷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練習太極拳會經歷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從無到有、自有而無、無中生有、有復還無、無為入道。
【第7句】:練習太極拳應該追求一個什么樣的目標
--------練習太極拳應該追求處世為人,自然應物這個目標。
處世為人:自然而然、適應百態、化解千般、包容萬物、和諧平衡
第三篇《太極拳的五種練習方法》 現在練習太極拳,不可能象過去一樣,朝夕不離師父.大多數人只能通過學習班或者大伙集中在一起來學習太極拳,頂多老師給你個別指導一下要領。
也有個別人緣份好的,遇上一個好老師,單獨教練。
目前大致有五種太極拳的練法供朋友們參考。
第一種、練習拳架。
主要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看上去要舒展優美。
確切點叫太極操。
這是一種初學狀態; 第二種、練推手。
主要以各種用力技巧為主。
領會如何松肩、松腰、松胯,如何沉肩墜肘,如何手上不用勁而以腰為軸帶動,用上周身的勁,如何引進落空,如何氣沉丹田,如何棚履擠按等。
這比第一種練法上了一個層次; 第三種、練習散手。
練習拳架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每個動作的技擊格斗含義,也就是說直接練習太極散手。
要有相當武功底子的人練習才事半功倍。
這比第二種練法提高了一步; 第四種、神意氣的練法。
以內氣運行線路為主要的練習途徑,強調意念的配合。
是在拳架練習到純熟后,進入相忘境界,在意勢導引下,陰陽相隨的,練習方法。
練習太極拳練到頭腦里什么都不需要記憶,手腳的活動好象是自己在動。
這種感覺既為相忘境界,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有詩云:行拳如在白云中,人自無心拳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東。
這是第五種練習方法的開始。
第五種、先天的練法。
神意氣的修煉畢竟還是后天的東西。
道家所謂心死則神活,不著任何后天意念,先天的東西自然就能出來,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一定要能靜下心來,才能進行這方面的修煉。
我們練習太極拳無任那家的式子,都有同樣一個道理:拳架謂之毛,推手謂之皮,技擊謂之肉,神意氣謂之骨,先天真意謂之髓。
一般來說,普通人易得其毛,性情溫和者易得其皮,豪邁之人易得其肉,文人墨客多嗜好其骨,慧根深者可得其髓。
太極拳的五種練習方法確切一點,也可以看成五種必須經過的階段,它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希望不會讓朋友們產生誤解
愿天下修習者真正練出太極神功,應物處世:自然而然、適應百態、化解千般、包容萬物、和諧平衡。
我練太極拳幾年的真實感受體會,說出來跟大
太極拳的承傳是傳統的、“老舊”的,它的形貌平平無奇,是簡單的、自然的。
俗話說,“真水無香”,大凡精義都在簡單“老舊”之中,正是這“老舊”、簡單和自然。
,才能使古老的太極拳與無垠的宇宙始終相連,使太極拳在自然里遨游,并與歷代太極拳家的品格、氣質和修養達到自然相融、渾然天成、天人和一的境界,而顯出勃勃生氣。
歷代的太極拳探索者,用他們的生命貫注,創發了永恒不朽的太極拳藝。
世人稱譽這種行云流水、流暢不拘、靜穆舒展、莊偉沉雄和氣勢磅礴的內家太極為“中國第五大發明”,是東西方文化互相滲透、交融的橋梁,是人類的共同語言。
這個“橋梁”和“共同語言”不是別的,是“道法自生,天人合一”的太極文化與健體、防身、修心、養性的完美結合,是人類心靈與身體活動所呈現的和藹一致。
而這種“和藹”是無界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用無窮。
它使太極拳作為一種哲拳,向世界傳播未來人體信息,使人類走向和藹。
這種和藹就是“道”。
太極拳道亦即太極精神,更是博大廣涵。
我們尊道練拳就能讓太極精神發楊光大,讓太極拳走向世界,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為普及太極拳作了大量的工作。
在傳統套路的基礎上創編了24式、40式、42式、48式、56式等簡化、競技比賽套路,在學校、機關和工廠進行推廣,讓平民百姓了解了太極拳。
隨后,國家組織了許多型式的太極拳教練培訓班,經過考試,走入社會,為全社會普及太極創造了優良的條件。
我們想學太極拳,拜師學拳也就比較方便了。
另外,各種形式的比賽,又對太極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學練太極拳,費用不多。
場地要求不是很高,又不要什么器械,所以經濟投入很少,普通百姓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特別是幾百年歷史說明,太極拳的功效在于能彌補先天的不足,補后天的虧損。
對提高人的免疫力,對高血壓、心臟病、神精衰弱、神經痛、腸胃炎、肺病、肝病、腎病、腰部勞損、風濕寒腿、關節炎、糖尿病、遺精、內痔等都能起到治療作用。
按照中醫的理論來說,太極拳對暢通經絡、剌激穴位十分有益。
中老年人作為日常的保養健身運動,也非常合適。
太極拳這樣好,所以我們要學習、要勤練、要普及、要推廣。
二、學練自已喜愛的太極拳套路,進步就快、感覺就好當今社會上有各種網站、論壇、電視、廣播以及比賽。
使我們看到和聽到的太極拳種和套路數不好勝數,稱得上眼花嘹亂,淋欄滿目。
這個說陳式太極拳好,那個又說楊式好,有的說24式容易學,更有人講練42式可比賽。
弄得一個初學者不知從何入門,造成了套路選學的煩惱和困惑。
陳式太極拳有震腳、發力、跳躍等特點,練習時的運動量遠遠大于其他太極拳。
練習時纏繞、折疊動作多,學習的難度也大于其他太極拳。
典型套路有一路和二路之稱。
楊式太極拳的拳架舒展大方,人稱大架子太極拳,練習時身法中正,動作輕靈和順與沉著穩重兼而有之。
典型套路要數楊澄甫宗師晚年定型的85式太極拳流傳最廣。
24式簡化太極拳是為初學者編排設計的太極拳套路。
簡化太極拳以楊式太極拳拳架為基礎,在動作難度方面、套路內容方面以及動作數量方面都予以簡化。
可作初學者的入門套路。
42式太極拳是以競賽為目的的競賽套路。
以楊式太極拳的姿勢和動作為基礎,同時也較多的采納了孫式、陳氏和吳式太極拳的動作,具有一定的難度。
比較適合有一定太極拳基礎的人練習。
我的經驗是:天下太極拳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風格。
怎樣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太極拳和套路呢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自已到公園等練太極拳人多的地方多去看看,看你喜歡哪種太極拳套路,自已喜歡的,我認為就是最好的,也可能與它(所選套路)有緣分,學起來進步就快,感覺也會特別好。
我學過許多拳種和套路,經過近十年篩選,最后還是選上了楊式傳統85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舒展大方,圓活連貫,虛實分明,感覺習練該套路容易上身,強身健體、防身自衛的效果都很好。
三、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的飲食營養和貴在堅持的太極拳運動相結合是提高健身效果的有力保證我傳授太極拳已有多年,培養出了幾百個學員。
不少的學生入了太極拳的門后,只短短幾十天,動作做得有模有樣,食欲、睡眠和體力都有明顯的改善,有的練了幾個月,動作做不出,健身沒有什么好的感覺,針對這個問題,我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總結,找到了一些原因。
有個男學員己50多歲,原來述戀上網,吃在網上睡在網上,幾天幾晚不出網吧,過量抽煙和喝濃茶,來學拳時真是面黃饑瘦,典型的體弱多病的模樣。
但他入門學拳后,硬是慢慢把網癮戒了,早上晚上都堅持站樁練拳,早睡早起,過上了有規律的生活。
只有短短幾十天楊式85式打得正確流暢,身上毛病日益減少,臉上膚色有紅有白,真象變了個人了。
而另幾個男學員,學拳報名之后,煙一樣抽,麻將一樣經常玩到深更半夜,學了幾個月的拳,動作還只做得那么幾個,吃的盡選魚肉,小菜水果吃得很少,他對我說“老師,我學了幾個月的太極拳,好象沒什么感覺。
”我告訴他,你把生活習慣改變,把不良癡好戒掉,堅持練拳三個月,包你變個樣,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有的學員學拳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練了幾個月,打出的拳真是幾不像,也談不上有什么好的感覺。
而有的學員雖只學了一個多月,但他吃苦耐勞,持持以恒,從不缺席,打起拳來就氣感明顯,特別舒服。
興趣越來越濃,感覺越來越好了。
可見要提高習練太極拳的效果,一定要注意有恒心,堅持熱練“三伏”,冬練“三九”,排除一切干擾,克服一切困難,持持以恒天天練拳,同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做到飲食清淡、營養均衡。
四、學拳要做到:多問、多看、多練太極拳,它是很抽象的,有些東西難以用文字和語言來表達,沒有名師的口傳身教,只憑自己看書,看光盤是很難學成的,必須在師傅的指導下,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吸取,才會學有所成.。
師傅教拳的時候,每說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要弄得明明白白,不懂就要問,不要裝懂。
練拳的時候,不要怕別人看,偷練不可取,一旦添了毛病,就不好改了。
俗話說:“學拳容易,改拳難”就是這個道理。
偷藝,這也是一種學拳的方式,當師傅教別人的時候,不妨留心聽一下,從而補充自己的不足,使所學的拳架不斷改進。
“不會就學,不懂就問”這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在行拳走架時,要細心揣摩,做到松,柔,慢,穩,越慢越能體會出太極的韻味。
我們練拳的時候有很多人從來不問,我說:“你問問師傅,讓師傅給你改改拳。
”他說:“我不知道問啥。
”象這樣的朋友我告訴你一個妙方:你對師傅說:“師傅,我練一個式子,請你給我看看毛病
”問題不就出來了嗎
學拳不能關上門自練,不問也不看,要多看別人練拳。
剛學的時候,你會認為誰練得都好,好在哪
不知道,不好,又說不出道理,這是因為你對拳理沒有認識,隨著你工夫的不斷提高,逐步地,你就會有自己的見解,能選擇性地看,闡明自己觀點。
這個時候,說明你的拳術有了進展,好的取之,變為己有,不好的就當是自己的毛病,不能再犯。
學習太極拳要在“練”字上下功夫,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捷徑可走。
但是,必須按規則練,理論聯系實際地練,才會有所收獲。
有些人認為“拳打萬遍理自現”就是多練,這話不對,有個前提,那就是:規矩。
功夫下得再多,不按規矩練,白練。
五、學拳不要貪多,要做到少而精做人不能貪,學拳也是如此。
拳種多、套路不少,不能今天學陳式拳,明天學楊式拳。
俗話說得好,“不怕招招會,就怕一招精”,藝多不養身。
師傅常說:“容易學到的東西,不是好的東西。
”一套拳學會容易,學好不易,學精更不容易。
一套拳研究透了,別的拳只是形式而已。
所以練一套拳就要練好,練精,真正讓拳理在你的行拳走架中體現得淋漓至盡,把自己融入到拳架之中,達到一種境界,進入一種狀態。
真正體會到有病去病,無病健身,到了這個時候,太極拳回饋給你的就會是健康的體魄和享之不盡的快樂和幸福。
談學習太極的感想
練習太極拳和其它體育項目一樣,要經過一個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太極拳有獨特的運動特點和風格,只有充分體現出這種風格特點,使每一姿勢動作符合要領,才能更好地收到增強體質的功效。
大致說來,練太極拳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應該在姿勢(完成式)、動作(過濾式)上打好基礎,把拳套中的步型、步法、腿法、身法、手型、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姿勢正確,步法穩定,動作舒展、柔和。
第二階段,注意掌握動作的變化規律及其特點,做到連貫協調,圓活自然。
第三階段著重練習勁力的運用和意念、呼吸與動作的自然結合,做到動作輕靈沉著,周身完整統一。
在全部鍛煉過程中,不管哪一階段、哪一步,都要注意保持“心靜”、“體松”兩個基本要領。
心靜、體松是太極拳運動特點所決定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對于其它要領的掌握起著保證作用,應該貫注于練太極拳的全過程。
“心靜”就是指思想集中,精神貫注,做到專心打拳。
“體松”是指身體各部位保持運動中的自然,排除不必要的緊張。
正確運用這兩個要點,有利于掌握太極拳的其它要領,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提高健身和醫療的效果。
因此有人把“松”“靜”兩點作為打好太極拳的基本條件。
在練習太極拳的不同階段,對“松”“靜”這個基本要求的掌握也是從低到高,逐步加深體會的,它和技術練習的要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兩個方面不可割裂對待。
太極拳對精神系統的鍛煉價值在于太極拳要求“心靜體松”,是對練習者的一種精神修復與補償。
鍛煉過程中,運動以外的神經中樞區域處于保護性抑制狀態,平時由于緊張造成的消耗獲得“補償”,精神上的疲勞得以修復。
研究表明,長期練習太極拳確有緩解緊張,給大腦神經提供休息和調養的作用,對抑郁、焦慮等不健康情緒有明顯療效。
太極拳套路多數動作是對稱的,對稱的運動、“虛實分明”的步法練習,可以活躍、平衡大腦左右半球機能,改善、延緩衰老現象。
太極拳同時對心血管系統有鍛煉價值。
“上虛下實”、“以意導動”是簡化太極拳有助于輔助治療高血壓病的基本機制,有助于練習者將注意力和血液分散于下肢,緩解腦部血流壓力。
對比研究數據表明,堅持練習太極拳可以使舒張壓和收縮壓下降,配合藥物治療比單純服用藥物治療高血壓的效果好。
作文學習太極拳的感受四百字
本學期自從跟隨李老師學習太極拳開始,我認真體會了老師上課時所講的動作要領和意境所在,并查找了一些資料,在這里說一說我的感想,請老師批評指正。
太極拳講求的是意境,動作的規范性固然重要,但不必刻求。
李老師講過,太極拳用意不用力。
這是太極拳的最高階段,真正的“用意”不是我們現在所能體會的。
我們現在也可以嘗試用意,但卻沒有力,軟綿綿的。
高級的用意不用力,是柔中帶剛,用意識去支配肢體,帶動力量,而不是依靠強壯的身體和野蠻的力量。
打拳的過程中,需要凝神,要用意識去感知身體各個部分的動作,讓意識的觸角伸向全身每一個角落。
太極拳需要心靜。
在開始前,要將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全身心的投入。
也只有這樣,才能集中全部的精神與意識去“用意”。
當然,打太極拳本身也是讓我們浮躁的心靈平靜下來的過程,在這樣一個喧囂的時代,需要這樣一份寄托,讓我們找一處幽靜的地方,放下沉重的包袱,洗滌自己的心靈。
太極拳需要斂氣。
打太極拳并不是像我們平常課間時的甩甩胳膊蹬蹬腿可以隨心所欲的比劃兩下就行的,打拳時的身體狀態是與平常不同的。
這就是斂氣。
斂氣使全身的肌肉處于一種若有若無的緊張狀態,也就是說,實際上是松弛的,但卻時刻做好了準備,能在瞬間對意識做出反應,迸發出力量來。
斂氣不是憋氣,而是讓意識參與進運氣的過程,使其舒緩而均勻,而不是放由低級神經中樞自主控制呼吸。
同時,作為一門武學招式,太極拳應用于技擊時修練的思想可能與單純為了健身的還有不同。
據說太極拳有十層境界,不知適當否。
第一層:一圓即太極,此層從背絲纏絲分出陰陽,其練是纏法,其用是捆法。
此層化僵硬為柔和,勉強轉圈,圈力多而化勁少。
第二層:上下分兩儀,此層陽升陰降,陽輕陰重,其練是波瀾法,其用是就法。
此層化剛為柔,由勉強轉圈變為自然轉圈,圈力少而化勁多,內氣漸聚,丹田鼓蕩。
第三層:進退呈四象,此層半陰辦陽,純陰純陽,互為往來,其練是懂法,其用是伏貼法。
此層走圈柔化,不丟不頂,開始懂勁,并由大圈漸至小圈,是退圈之前一階段。
內氣漸增,牽動往來。
要求身體放松的松勁轉為柔和的內勁,其勁源能反應到手上,即由腳到腿而腰達于手指,總需完整一氣。
第四層:開合是乾坤,此層是天地相合,陰陽交合,其練是抽扯法,其用是撐法。
此層內氣運行,打通任督二脈。
熟練并掌握其技擊方法,誘敵深入,引進落空。
開始具有發勁和寸勁。
出手無圈,而處處皆有圈,即出手無形而有形。
第五層:出入綜坎離,此層火降水升,水火沸騰。
其練是催法,其用是回合法。
此層內氣漸增,在任督二脈循環運行,積柔成剛,是由寸勁逐漸向分勁發展之初。
第六層:領落錯震巽,此層雷風鼓動,有起有伏,其練是抑揚法,其用是激法。
此層貼身即化,可以將對方力點引向自身泄力轉化發出,順勢借力,抖列彈放凌厲的冷勁,即見肉分離法。
屬分勁階段。
此層內氣行循四肢,八脈皆通。
此層需長期修煉,修煉到“豁然貫通”之時,運用自如的勁力,左右逢源,舍己從人。
此時“入門引路”階段結束,步入“功夫無息法自修”之層次。
第七層:迎抵推艮兌,此層為口、為耳、能聽能問,彼此通氣,其練是稱法,其用是虛靈法。
此層剛復歸柔,知己知彼,分明虛實。
內勁達含而不露,一沾即發之境地。
全身無處不柔,無處不剛,處處能化,處處能發,挨著何處何處擊,內氣行循奇經八脈。
第八層:背絲扣,此層陰陽自分,虛實分明,剛柔相濟,進入無極而太極。
此層內氣完整一體,能在意念的指導下,達到身體任何一點,進行收閉穴道和發勁彈放。
交技時,不擺架子,不露形意,沾著即打,一點之處有化有發,可柔可剛。
就柔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