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月后表達情感的句子
【第1句】: 賞月之后的情感
賞 月近于古歷八月十五,天突然陰晦起來,連日不開,且一天甚是一天。
陰霾濃重,雨珠兒紛紛墜落,看著這樣的天氣,不由人嘆息中秋賞月將會泡湯,心情惴惴不平!到了十四日夜,對賞月之望更加感到渺茫。隱晦的天,沒有好轉的跡象。
秋風悠悠,細碎的霧雨飄灑在天空,讓人寒噤陣陣,心情愈發的低落凄冷了。這一夜睡得很不踏實!一覺醒來,就是中秋早上七八點多,急忙推開窗戶,眼前一片明亮,蔚藍的天上,絲絲白云猶如綹綹羊絨散漫漂游。
燦爛的陽光刺得人睡意惺忪的眼睛都難以睜開,我的心忽然開朗,情緒高漲起來,“快哉,今夜可以賞月了!”我自言自語地說。心境一下子豁朗了。
傍晚,夜幕降臨,地平線上的暝色徐徐拉開,四周天地連接處,飄蕩著一種輕輕的淡淡的柔軟得白練似的霧靄,隨著圓月露出她那處女樣的潤朗豐盈的臉盤,便慢慢的退去,一輪如盤明月緩緩升起!夜空一派安詳平靜。天藍得似翡翠放著沉穩的夜光;又像是倒掛的大海,湛靚的水波,瑯瑯而潔凈,讓整個環宇那么純潔單一美麗。
悠悠皓月已懸掛在午夜的上空,清晰地輪廓,銀色的鏡面,嫻雅而又圓融潤澤的光華,讓人陶醉。可謂“浮云追月正中秋,今夜賞月別樣景”,這是我多少年來,看到的月景之最佳效果。
月光照在原野上,大地靜謐中流淌著月光輕輕的聲息;月光照在山川上,高山晶瑩如玉砌銀飾般剔透明亮;月光照在我的心里,使我心境如海水般清澈透明,我好像進入冰清玉潔的純箐世界里,月光在我心中靜靜流動;這時,我也似乎飄飄而進入無我之境,或者說是無境之我的迷戀中!中秋賞月,在中華大地成為一種時尚和文化構架。從時令上說,中秋是秋收時節,春播夏種的谷物在這個時候成熟便開始收獲了。
人們要收獲,也就要喜氣洋洋的慶豐收了。而在華夏族的觀念中,認為此時的月亮最圓最亮。
故有“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的詩句。從而營造出一個“萬象入我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的意境來。
從而有了祭月賞月的習俗。用科學的眼光看自然,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的西北風還十分微弱。
濕氣消退,沙塵未起,空氣格外清新,天空尤其潔凈如洗,此時的月亮顯得極大又圓,是賞月的最佳時節。古今但賞中秋月,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 文章閱讀網: )因此,每逢中秋,一輪明月東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臺,設香案,擺月餅,獻上石榴、大棗、核桃、西瓜等果饌,慶豐收,拜明月。同時藉此以抒發情懷,或思人懷舊,或戀故思鄉。
所以,才有唐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感慨。
便有了劉禹錫的“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署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的詩句。
當然,賞月又是一種情性的張揚和抒發。其由,歷來都是緣事而發,緣時而發,緣情而發。
當中秋明月高掛玉宇間,敬月祭月惜月之情油然而來,便見唐人李樸仰望昊天,一面寶鏡高懸,千里澄明,萬籟無聲,不由高吟道:“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天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嫫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痹娙藢χ星镆?,澄明美好的月光,寄予無限的希望和贊美;也對另類不合時宜地給月宮平添了不和諧的氣氛,予以撻伐。
他希冀若能乘靈槎登上月宮除掉妖蟆,使銀河更加清澈美好。這種大膽想象,使人看出詩人寄情于純潔清凈美好世界的愿望及情思!丙辰中秋夜,皓月當空,皎潔的月色為大宋密州府第灑滿銀光,空曠的庭院,案幾旁太守蘇軾博袖方巾,手舉銀杯,仰視明月,突發奇想,陡然問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p>
向天地自然提出了質疑,接著,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憂患,“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p>
抒發了詩人意欲超塵出世,對現實不滿的苦悶心情?!捌鹞枧逵?,何似在人間”進一步表達了詩人在“出世”與“入世”之間進行抉擇時的徘徊、悵惘、困惑的心態。
也顯示出詩人心里在矛盾斗爭之后,熱愛人世間的感情終于戰勝了超脫出世的欲念。從而立于現實,在詞的下片傾其衷腸,抒發明月之下對月懷人的情感。
借中秋之夜月圓而人未圓的對比,透露出不能與愛弟蘇轍團聚的傷感,轉而寄情明月,衷心祝愿世間所有離別之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而創造出嶄新的藝術境界,成為中秋詩詞的絕唱!其實,賞月何須只等中秋節呢,一年中朔望之日,只要天氣晴朗都可賞月,即使不是朔望,晴朗之日朗月高懸之時便可以賞月。
實際上,只要碰上朗月高掛的夜晚,情懷所致,都會產生一種感情,或優雅,或豪放,或悅心,或憂傷,或眷戀,或思念——-賞月一時就會有一時的感受。往往就會產生一種情思,不是念遠思人,就是懷舊憶往,或者是羈旅思親,遠征思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p>
李白遠游他鄉,深夜望見那皎潔的月光,思鄉的情懷頓時涌上心頭,隨口而就,表達了自己濃郁的思鄉之情。“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詩人杜。
【第2句】: 表達賞月思念的句子
【第1句】:夏夜的月亮山憑添一份靜謐之美!遠山凝重,天空薄暮輕垂,暗藍的星輝點點,路邊繁花竟香。月亮一如往日的沉默,靜靜聆聽情侶們愛的心語!
【第2句】:月亮出海了。在騰空的一瞬間,它仿佛猛地一跳,渾身披滿水花,讓多情的大海把它沖洗得分外明麗和潔凈。
【第3句】:一片白云,掩住月兒秀麗的面容,月兒竭力把清輝從白云邊上放出來,形成了一個無法用語言比喻的美景,這時,星星也爭相放出淡淡的光。
【第4句】:月牙兒像姑娘的眉毛,彎彎地掛在純凈的空中。
【第5句】:過了一段時間,它大概是玩累了,從云層后羞答答地若隱若現:細得像一彎柳葉似的月牙在云層里緩慢地移動著,偶爾從云隙中投出幾縷銀白色的月光。
【第6句】:一彎新月高高掛在墨藍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輝普照著大地。
【第7句】:柔和似絮,輕如浮云,有深有淺,若有若無。不想玩下那樣濃艷,因而顯的素雅;沒有夕照那么燦爛,因而更顯得哀愁。
【第8句】:月亮是金黃色的,時出時沒,月的陰晴圓缺都各具風韻,這是月亮的表面,而大家是否知道,月亮是不會發光的呢?表面上,我們在看月亮時,感覺到月亮是會發出金茫茫的光,使陸地上也光,但這并不是月亮所發出的光,而是由太陽的光直射月亮所影響的。
【第9句】:月亮小得像一只發卡,彎得使人心醉。
【第10句】:月色皎潔,圓月當空。望著一輪滿月,我惦念起不在身邊的媽媽,情不自禁地默頌起“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故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第3句】: 形容一個人獨自賞月的句子
1。關于賞月的: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ㄌ疲├畎?
青天懸玉鉤。 ——(唐)李白
巴月三成弦?!ㄌ疲├畎?
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陰雪?!ㄌ疲├畎?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唐)李白
臺前似掛鏡,簾外如懸鉤?!ㄌ疲┧沃畣?
云間月色明如素?!ㄌ疲┩醪?
曉月當簾掛玉弓?!ㄌ疲├钯R
落月沈玉環。(唐)——白居易
浸月冷波千頃練?!ㄌ疲┌拙右?
月照平沙夏夜霜?!ㄌ疲┌拙右?
天漢涼秋夜,澄澄一鏡明?!ㄌ疲堢?
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王維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獜埲籼?
春秋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陶淵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李賀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晏幾道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獎⒂礤a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拙右?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
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 ——蕭詩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鸥?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張惠言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杜甫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赫骡?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蘇軾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獨W陽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獜埦琵g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畎?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虾迫?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里w《池州翠微亭》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畎住蛾P山月》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蹲右箙歉瑁ㄈ┣锔琛?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李白《軍行》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諠摗稓w田園居》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R綸《塞下曲》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境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娛献印顿x新月》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拙右住赌航鳌?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魇鍌悺短m溪棹歌》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究帐铩督寮词隆?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对乱埂?劉方平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对乱箲浬岬堋?(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锻聭堰h》 (張九齡)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端隆?(李商隱)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吨星镌隆罚ㄌK軾)
【第4句】: 有關賞月的句子
【第1句】夜空一派安詳平靜。天藍得似翡翠放著沉穩的夜光;又像是倒掛的大海,湛靚的水波,瑯瑯而潔凈,讓整個環宇那么純潔單一美麗。悠悠皓月已懸掛在午夜的上空,清晰地輪廓,銀色的鏡面,嫻雅而又圓融潤澤的光華,讓人陶醉。可謂“浮云追月正中秋,今夜賞月別樣景”,這是我多少年來,看到的月景之最佳效果。
【第2句】每到中秋佳節之時,月亮則更是人們寄托祝福和想念的物象了,如果你正好此時也有感,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那有關月亮的詩句,尋找與你相契合的情感。
【第3句】本周的周一,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人們團聚在一起,共同欣賞著同一輪明月。這天,我們一家人團聚在我爺爺家,吃罷飯后我們來到院子里賞月。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個石桌子前,桌子上擺放著水果和月餅。天漸漸的黑了下來。一輪明月逐漸的升上了天空。月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圓,她撒下銀色的光輝將一切籠罩,樹更加的青翠,小溪更加得清澈,月亮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風哥哥夸她幾句,就躲到云層后面,蒙上一層細紗,顯得更加神秘。在深藍色的夜空里,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
【第5句】: 中秋賞月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月餅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
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短茣ぬ谟洝酚涊d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
《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
……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quot;。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p>
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
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
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中秋賞月,最盛是宋代。
《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族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泵糠赀@一天,東京的所有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扎綢彩的牌樓,出售新啟封的好酒。
鋪子堆滿新鮮佳果,夜市之熱鬧,一年之中少見。顯官和豪門,都在自己的樓臺亭榭中賞月,琴瑟鏗鏘,至曉不絕。
一般市民則爭先占住酒樓,以先睹月色為快,并且安排家宴,團圓子女。“此夕浙江放‘一點紅’羊皮小冰燈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燦如繁星”(見《武林舊事》)。
而“京師賞月之會,異于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
女則愿貌似常娥,圓如浩月。”(見《新編醉翁談錄》) 明清以來,民間更重視中秋節。
《西湖游覽志余·熙朝樂事》云:“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
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中秋節,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
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抖Y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边@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
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
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
【第6句】: 關于月亮抒發感情的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李白.
表達詩人思鄉之情.另外,杜甫的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月下有懷》)等,都道出了詩人幾分惆悵或者思鄉之情.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蘇軾
這首詞通過對明月的贊美與向往,表現出詩人積極樂觀的情緒,抒寫了內心的美好情懷.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把酒問月》李白
表達詩人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
【第7句】: 描寫日月抒發情感的詩句
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 (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把酒問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