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句子不是比喻句講解
【第1句】: 教學研討:帶“像”的句子哪些不是比喻句
以下五種“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較
【第1句】: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句中奶奶的形象,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的比較。
【第2句】:他還是像過去一樣喜歡打乒乓球。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舉例
【第1句】:.“你騙誰,像你這樣的大官會沒有錢?”句中用“像”字表示把(方志敏)作為例子,說明凡是當官的就一定有錢。
【第2句】:“像您這樣的高個兒干不了這重活兒……”句中用“像”字表示把“我”作為例子,說明凡是“高個兒”都當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測
【第1句】:小麗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這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測,是為了加強語氣,說明估計的準確性。
【第2句】: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兒見過。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測、判斷,不是比喻。
( 四)表示聯想
【第1句】: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產生的聯想。
【第2句】:雞……咯咯地叫著,用嘴啄著木板,好像說:“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雞的“咯咯叫”、“啄木板”,聯想到是對小主人的說話。
(五)表示說明
【第1句】:獵人微笑著說:“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個客人,得像個主人……”句中用“像”來直接闡述某一道理。
【第2句】:狼狗連忙半閉著眼睛,說:“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句中用“像”來指出某種情況。
那么,怎樣識別“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時具備了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兩個不同類的事物;二是這兩個事物要有相似點。如果同時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則,那就不是比喻句。
【第2句】: 有比喻詞而不是比喻句的句子有哪些
有比喻詞而不是比喻句的句子有哪些?
一、表示比較的
【第1句】:她還像過去一樣愛打球。
【第2句】: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復樣高大美麗。
【第3句】:小明長得很像他爸爸。
【第4句】:老師像媽媽一樣關心我們。
二、表示舉例
【第1句】:像你這樣健壯的人應該去當運動員。
【第2句】:像雷鋒這樣的人值制得我們好好學習。
三、表示猜測:
【第1句】:她好像看出了我的心百事。
【第2句】:我好像在哪里見過你。
【第3句】:他臉色蒼白,好像是病了。
四、表示想像
【第1句】:天邊的白云,仿佛被涂上了五彩繽紛的顏料。
【第2句】:霧天的樹林仿佛披上了半透明的輕紗。
【第3句】:這塊大石頭好像是從天外飛來度的一樣,高大突兀,人問們把它叫做“飛來石”。
五、一些表達感覺的句子可以歸入通感,也不是比喻句(就比喻和通感這兩種修辭手法的爭論很多,讓人有無所適從之感。)
【第1句】:我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
【第2句】:我的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
【第3句】:聽了老師的夸獎,我的心情像吃了蜜一樣,甜滋滋的答。
【第3句】: 打比方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啊
'這個句子是不是打比方的說法?” 這是《秋天的香山公園》里的一個句子。
我不假思索地答道:“這當然是打比方。”王老師又接著問:“那是不是比喻句呢?” “是呀,當然是比喻句,這不是把香山的楓葉比著彩蝶嗎?”我又肯定地回答。
我這樣解釋道:“我認為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而打比方是一種說明事物的方法。” “不是不是!比喻和打比方是不同的,一個完整的比喻包括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三部分。
而打比方可以沒本體和喻體的。”教高二年級的熊老師反駁道。
回到家,我再在網上查了查,有一條我比較認同: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具體、形象的、為人們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或深奧的道理,使自己的表達更加生動、明白。這兩種修辭方法都是重在兩個事物的相似方面。
比喻是一種修辭格式,一般由本體(所說的事物)、喻體(用來做比的事物)、喻詞(用來連接本體和喻體的詞語)三部分構成。比喻要求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它們必須有相似點。
“打比方”在使用中不象比喻那樣正規,在口語里我們使用的比較多。
【第4句】: 下列句子,哪些不是比喻句,能準確找出來嗎
(1)像你這么小的個子肯定跑不過我。( 不是 )
(2)老師好像看出了我作弊的動機。( 不是 )
(3)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 是 )
(4)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是 )
(5)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是 )
(6)這一朵朵菊花,遠看像一個個色彩艷麗的繡球,近撫好似一匹匹細膩的絲綢。( 是 )
(7)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是 )
、
(8)我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似的掉了下來。( 是 )
(9)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是 )
(10)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