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比喻雪的句子
【第1句】: 求古詩中描寫雪景的句子
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并是白紛紛。
這首冬雪詩,前四句首先交代時間:冬日的黃昏,地點:孤村;接著,從聽覺方面寫處處風聲急;繼而,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凍”,緊扣一個“雪”字。后四句具體描繪雪景,以沙鷗與鷺鷥難以辨認,“汀”與“洲”不能區分來映襯大雪覆蓋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點。“野橋”兩句寫幾株梅樹枝頭上都是白梅與積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與唐代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詩形象生動,清新別致,可謂詠雪詩中純屬描寫雪景之代表作。唐代詩人高駢的《對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此詩前兩句描寫雪景,運用比喻傳神地描繪了雪沾青枝、使青枝變白的狀態,也暗寫了詩人臨窗觀賞的經過。后兩句抒情,以希冀大雪覆蓋“人間惡路歧”來表達詩人鏟平人間罪惡的心愿。這里,上文的描寫雪景為下文的抒發情感作了鋪墊,而下文的抒情則使上文的寫景有了著落,可以說,情由景起,景為情染。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還有唐代詩人王維的《雪中憶李揖》、孟浩然的《赴京途中逢雪》等。
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此詩便是景中有情,情景“互藏其宅”,水乳交融,“妙合無垠”的。從表面看,這首詩猶如一幅風雪寒江獨釣圖:大雪紛飛,天昏地暗,群山不見鳥飛,眾路斷絕行人,只有一位漁翁披蓑戴笠,駕著一葉扁舟,在寒江獨釣。其實,它創造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②,風雪寒江獨釣圖中,分明蘊藉著詩人在政治革新失敗后不屈而又孤獨的情緒。讀之,令人回味無窮,領略到“韻外之致”③,“味外之旨”④。像這樣情景交融的詠雪詩,我們還可以列出不少,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張孜的《雪詩》、陸游的《弋陽道中遇大雪》等。
白居易的《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首詩,以屋內衾枕不暖、屋外雪壓竹枝來襯托雪之大、雪之寒。如此寫法,較之直說雪大而寒要有韻致得多。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雪寒,也采用了這種襯托法,此詩膾炙人口,這里就略而不引了。
至于用比喻來寫雪的詩數量更多,表現上也頗具特色。有用一物作比的,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與“最愛東山晴后雪,軟紅光里涌銀山”(楊萬里:《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分別用“梨花”、“銀”比雪,異曲同工。有用兩物作比的,如“縈空加霧轉,凝階似花積”(吳均:《詠雪》),以“霧轉”比漫天飛舞的雪花,“似花積”喻石階上的積雪,兩個比喻,一個著眼于描繪飛雪的動態美,一個則致力于展現積雪的靜態美,動靜結合,貼切生動。也有用數物作比的,如庾信的《郊行值雪》詩:“……雪花開六出,冰珠映九光。還如驅玉馬,暫似獵銀獐……薛君一狐白,唐侯兩骕骦……”前四句以六瓣花比雪花之形狀,以“冰珠”比雪之光澤,以“驅玉馬”、“獵銀獐”比雪之色彩、雪之動態。后兩句以孟嘗君潔白的狐裘、唐成公潔白的良馬比雪之色彩(嚴格說,這是用典)。這一連串的比喻,從不同角度描寫雪,真個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⑤的。
詠雪詩用以作比的物,有銀、霧、玉、馬等,而更多的是花,這從上文諸例中可窺見一斑。雖然同是以花喻雪,但詠雪詩卻千姿百態,各呈異彩。
【第2句】: 古詩中有很多寫雪的句子,請寫出兩句描寫"雪"或含"雪"字的詩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qiú)不暖錦衾(qīn)薄(báo)。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zhuó)。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qiāng)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chè)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很多都是。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寫雪的
【第3句】: 你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寫飛雪的古詩佳句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樣子;一說猶“飄飄”.晛;太陽的熱氣.曰:語助詞,無實義.《詩經·小雅·角弓》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凄凄:寒涼.翳翳:陰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見.皓:白.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朔風:北風.勁好土搖0В浩嗬鰲?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牖:窗戶.風驚竹:風中帶雪,打在竹上,發出沙沙的響聲.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唐·李白《北風行》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回風:回旋的風.唐·杜甫《對雪》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指直:手指僵直.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云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 無行:不成行列.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云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一作張繼詩)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肅殺:嚴酷蕭瑟的樣子.唐·呂溫《孟冬蒲津關河亭作》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風聲如吼.唐·孟郊《苦寒吟》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稱雪花.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一般.唐·高駢《對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唐·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 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凍而流動不暢,因以嗚咽來形容.吟:歌吟.唐·劉駕《苦寒吟》:“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玉龍:形容飛雪.敗鱗殘甲:形容雪片亂舞如鱗甲之片紛紛墜落.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詩話》載張元作《雪》詩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玉:喻白雪.元·黃庚《雪》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第4句】: 有關雪的古詩,詩句中要運用比喻
北風其涼,
雨雪其雱1。
惠而好我2,
攜手同行。
其虛其邪3?
既亟只且4!
北風其喈5,
雨雪其霏6。
惠而好我,
攜手同歸7。
其虛其邪?
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8,
莫黑匪烏。
惠而好我,
攜手同車。
其虛其邪?
既亟只且!
譯 文
北風寒冷猛吹到,
大雪飛揚滿天飄。
你和我是好朋友,
攜起手來一塊跑。
哪能舒緩再猶豫?
事情緊急快出逃。
北風呼呼透骨涼,
大雪飄飄白茫茫。
你和我是好朋友,
攜起手來歸他邦。
哪能舒緩再猶豫?
事情緊急快逃亡!
沒有紅的不是狐,
沒有黑的不是烏。
你和我是好朋友,
攜手乘車同離去。
哪能舒緩再猶豫?
事情緊急快逃出。
注 釋
【第1句】:雨(yù玉)雪:雨雪。雨,作動詞。雱(pánɡ旁):雪盛貌。
【第2句】:惠:愛也。
【第3句】:虛邪:寬貌。一說徐緩。邪:通徐。
【第4句】:既:已經。亟:急。只且(jū居):作語助。
【第5句】:喈(jiē皆):疾貌。一說寒涼。
【第6句】:霏:雨雪紛飛。
【第7句】:同歸:一起到較好的他國去。
【第8句】:莫赤匪狐:沒有不紅的狐貍。莫,無,沒有。匪,非。狐貍、烏鴉比喻壞人。一說古人將狐貍比喻為男性伴侶,將烏鴉視為吉祥鳥。
【賞析】
《毛詩序》說:“《北風》,刺虐也。衛國并為威虐,百姓不親,莫不相攜持而去焉。”從詩中“同車”來看,百姓是泛指當時一般貴族。方玉潤認為是賢人預見危機而作(《詩經原始》),王先謙認為是“賢者相約避地之詞”(《詩三家義集疏》)。其實,《詩序》所說詩旨不誤,當是一首反映貴族逃亡的詩。
詩共三章,前兩章內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個字。把“北風其涼”改為“北風其喈”,意在反覆強調北風的寒涼。而改“雨雪其雱”為“雨雪其霏”,無非是極力渲染雪勢的盛大密集。把“攜手同行”改為“攜手同歸”,也是強調逃離的意向。復沓的運用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詩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虛其邪”,虛邪,即舒徐,為疊韻詞,加上二“其”字。語氣更加寬緩,形象地表現同行者委蛇退讓、徘徊不前之狀。“既亟只且”,“只且”為語助詞,語氣較為急促,加強了局勢的緊迫感。語言富于變化,而形象更加生動。
北風與雨雪,是興體為主,兼有比體。它不只是逃亡時的惡劣環境的簡單描寫,還是用來比喻當時的虐政。后面赤狐、黑烏則是以比體為主,兼有興體。它不僅僅是比喻執政者為惡如一,還可以看作逃亡所見之景。這種比興手法的運用,使詩句意蘊豐富,耐人玩味。
朱熹《詩集傳》說此詩“氣象愁慘”,指出了其基本風格。詩三章展示了這樣的逃亡情景:在風緊雪盛的時節,一群貴族相呼同伴乘車去逃亡。局勢的緊急(“既亟只且”),環境的凄涼(赤狐狂奔,黑烏亂飛)躍然紙上。讓人悚然心驚。
古樂府中的《北風行》詩題即效本篇,鮑照擬作中直接采用《北風》原文:“北風涼,雨雪雱。”《古詩十九詩》(“凜凜歲云暮”篇)中“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愿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數句,蓋亦本于此詩。唐代李白有《北風行》,也明顯受到《北風》的啟發。由此可見《北風》一詩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應該是有些關于雪的.
【第5句】: 有關雪的詩詞,詩曲,比喻句.
【第1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第2句】: 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唐?呂溫《孟冬蒲津關河亭作》 肅殺:嚴酷蕭瑟的樣子. 【第3句】: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孟郊《苦寒吟》 叫:風聲如吼. 【第4句】: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第3句】: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唐?高駢《對雪》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稱雪花.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一般. 【第4句】: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唐?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第5句】: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 【第6句】: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凍而流動不暢,因以嗚咽來形容.吟:歌吟. 唐?劉駕《苦寒吟》:“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第7句】: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玉龍:形容飛雪.敗鱗殘甲:形容雪片亂舞如鱗甲之片紛紛墜落.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詩話》載張元作《雪》詩 【第8句】: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元?黃庚《雪》玉:喻白雪. 【第9句】: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第10句】: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詩經?小雅?角弓》 瀌瀌:雪盛的樣子;一說猶“飄飄”.晛;太陽的熱氣.曰:語助詞,無實義. 【第11句】: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第12句】: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凄凄:寒涼.翳翳:陰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見.皓:白. 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第13句】: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第14句】: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朔風:北風.勁:猛烈.哀:凄厲. 【第15句】: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牖:窗戶.風驚竹:風中帶雪,打在竹上,發出沙沙的響聲. 【第16句】: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第17句】: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第18句】: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第19句】: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第20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唐?李白《北風行》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第21句】: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唐?杜甫《對雪》 回風:回旋的風. 【第22句】: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指直:手指僵直. 【第23句】:云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無行:不成行列. 【第24句】:寒天催日短,風浪與云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第25句】: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一作張繼詩) 【第26句】: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