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比喻句子賞析
【第1句】: 荷花淀環境描寫語句賞析
>的作者是孫犁,他的主要風格是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語言,清新樸素,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從艱難的戰爭歲月中發現生活的美和人性之美。這篇小說主要寫,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這樣一個關系著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說選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現農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戰火硝煙中,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開的荷花一樣,美麗燦爛。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是:渲染一種氛圍,突出人物形象和性格做鋪墊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這幾段描寫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其一,作者選取的描寫對象本身的自然美感:月亮、女人、身下的葦席、遠處的荷花淀……其二,將描寫對象的特殊組合又進一步升華和豐富了美:月亮底下,女人編席,遠處一片飄著荷花荷葉香的白洋淀……其三,話語的修辭、裝飾更增加和擴充了無限的美感:涼爽得很、干凈得很、濕潤潤的、柔滑修長、“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再加上中間兩個自然段幾個設問引發的對白洋淀廣闊浩淼、物產豐美的聯想……這所有的文字中,哪里有一點點戰爭的味道?又哪里有一點點塵世的紛擾?作者正是要通過這種絕美的畫面,把讀者帶入一種純美的境界。一般來說,小說的開頭都是為全篇確定基調的部分,《荷花淀》這樣的極富美感力度的開頭,顯然已把讀者帶入了一種特定氛圍,對全篇的閱讀籠罩性極強。與此類似的這種詩情畫意般的描寫,除了中間部分有段關于白洋淀水面的正面描寫,然后就是末尾處的對于荷花淀的直接描繪。對荷花淀的描繪其動感更強一些,而且也有意將人與荷花荷葉融為一體。使人在領略荷花淀的無限美感的同時,更能深入把握其內在精魂。人們都知道,畫家徐悲鴻畫馬,并不簡單地是為畫那些馬的形體,而是為貫注進一種人的精神,借以表現一種民族精神。小說《荷花淀》這種畫面感極強的作品,其最終意味也正是為了體現一種民族的氣節,如同那滿淀的荷花荷葉一樣,蓬蓬勃勃、亭亭凈植、充滿生機,這也就是《荷花淀》所創造的全部純美境界的深層內涵。
實際上,這篇小說的每一幅主體畫面,都潛隱著這樣的一條基本指向,隱含著這樣一種內在精神,作品開篇的關于女人編席的畫面描寫,基本色調就是“潔白”“銀白”“透明”,有意把月色與淀水緊密關聯,雖然還沒能直接展示荷花淀的正面景色,卻通過女人的“眼光”,作了必要的引示,“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到女人們尋夫的一段,又特別突出地寫了正午陽光下的白洋淀“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使其與開頭的色調保持著一致并逐步向荷花淀推進,最后終于直接展現了“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到此,全部畫面融為一體,由朦朧逐漸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現,前后畫面遞進具有流動感,又層次分明,顯得意境深邃而高遠。
“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們向荷花淀里搖,最后,努力的一搖,小船竄進了荷花淀。幾只野鴨撲楞楞飛起,尖聲驚叫,掠著水面飛走了。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槍聲! ”
這里只有兩句話,一句寫荷葉,一句寫荷花,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寄托著作者強烈的感情。這里是荷葉荷花,也是銅墻鐵壁,是監視敵人的哨兵,也就是埋葬敵人的戰場。用這樣兩句話,作為這一部分的收尾,也就暗示最后部分將是一場消滅敵人的戰斗。
【第2句】: 《荷花淀》美句 賞析
細節一: 女人們到底有些藕斷絲連。
過了兩天,四個青年婦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水生的女人說:“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 于是這幾個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劃到對面馬莊去了。
在這一小小的細節中,孫犁老先生巧妙地運用了襯托和對比,幾個女人的性格相映成趣,各有理由,各具千秋,令人忍俊不禁。其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水生的女人,她顯然是最聰明的。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這里有擔心,有深思熟慮,作為水生的女人,她掌握有更多的一手情報,所以更有發言權。但是,這里是否也有一些小陰謀、小手腕?你們不就是想自己的丈夫嗎?我也想。
你們不是都在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嗎?我也需要找一個理由。但我不會像你們那么沒心沒肺,不知羞恥,今天落下話柄,被人取笑。
我只說出我的擔心,我和你們這些拴在男人褲腰上的沒出息婆娘不同,我不贊成去,是你們非去不可的。這種含糊其辭的擔心,莫置可否的深思熟慮,不同于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的牽強托詞,也不同于“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的直奔主題;不同于“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的迫不及待,也不同于“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的此地無銀。水生女人,話說半句就被打斷,但她卻沒有再堅持,顯然也是非常想去,可謂一拍即合,但她技高一籌,來了個順水推舟。
半句話,一個省略號,水生女人細膩沉穩、含而不露的個性特點就躍然紙上。 這就是荷花淀的女人們: 那樣勤勞。
在公公和兒子入睡后,一個人在院子里編葦席。 那樣賢惠。
在丈夫回來之前不會關大門,丈夫一回來就要站起來去端飯。 那樣柔順。
丈夫參軍了,留下老人和孩子,把千斤的擔子交到妻子柔弱的肩上,并且沒有和妻子商量。而女人只是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
有抱怨,藏在認可和稱許中;有不滿,隱在理解和支持中。 那樣情深意重。
為了去看望小別的丈夫,不怕被別人嘲笑,找了那么弱智的理由;更不惜冒了風險,穿越鬼子的封鎖區;幾個女人好不容易湊齊了理由,冒著危險去看丈夫,卻撲了一場空,羞紅著臉出來,歸途中說的是失望和遺憾,流露的卻是對丈夫的愛戀和思念。 那樣好強爭勝。
“誰比誰落后多少呢?”然后就學會了射擊,參加警戒和戰斗。這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性身上自古以來流淌著的好強、豪爽、無畏和犧牲精神,從花木蘭到穆桂英,從秋瑾到趙一曼,從紅色娘子軍到中國女排。
多么勤勞、賢良、溫順、情深意重的妻子,這樣的妻子豈容野獸侵擾、蹂躪? 這樣,我們就能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32623332理解水生們為什么要舍棄小家,拼著性命,參加這場保衛祖國,保衛家園的戰爭了。 相比之下,丈夫們的形象似乎就要單薄些。
所以有些論者說:孫犁更善于塑造女性形象。這話有幾分道理。
請看,在《荷花淀》中,這些多彩多姿的女子的丈夫們,只有作為代表的水生一個人在表現,他所展現的,則更多的是受黨教育多年,有相當的政治覺悟的戰士形象。和妻子談話時,他說: “今天縣委召集我們開會。
假若敵人再在同口安上據點,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條線,淀里的斗爭形勢就變了。” 當妻子問家里怎么辦時,他說: “家里,自然有別人照顧。
可是咱的莊子小,這一次參軍的就有七個。莊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別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華還不頂事。”
曉之以理。 安慰妻子,也只說了一句:“千斤的擔子你先擔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
動之以情。 但這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語言,相比妻子的情深意重,都太空洞、生硬了些。
這些丈夫們的形象,顯得缺乏立體感。可敬,但不可愛。
這樣一群不懂風情、不解人意的須眉蠢物、魯莽漢子,又怎么會讓那些妻子們如此迷戀呢? 我們在讀這篇小說時,一方面看到妻子們情深意重,一方面看到丈夫們板著生鐵臉,真是無情之甚。尤其是在伏擊戰結束后: 小隊長回頭對水生說:“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后分子!”說完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遠的地方才鉆出來。
沒有安慰,沒有愛撫也就算了,還譏她們為“一群落后分子”!這樣的冷血動物,可惜了這些女人! 但是且慢。可不要小看了這個年輕的農(漁)民。
他在說出“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后分子”的同時,還有一個不引人注意的小動作: 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遠的地方才鉆出來。 呵呵。
這就露出尾巴來了。 原來,白洋淀的丈夫們也有關注和深情,只不過不太愛表露罷了,或者說,只不過我們不了解他們的表達方式罷了。
這些男人們也許不善于在人前表達愛情,但不等于他們心中缺乏愛;他們也許不善于對妻子甜言蜜語,但不等于他們缺乏表達愛的手段。一個小小的動作,一盒精致的日本餅干,似一枚小小。
【第3句】: 以景物描寫的角度賞析句子有哪些方法
分析景物描寫可以從以下分析: 描寫景物的方法,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 時代背景;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③ 展示人物性格;④推動情節的發展;⑤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景物描寫的主要作用、效果: 渲染——通過景物的什么特點來分析渲染 了什么氛圍——就景物本身分析 襯托或烘托——分析景物中的人物的性格、心情等——就景物與人物、情節的聯系 寫景的方法 (一)運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二)動靜結合 (三)色彩的渲染 (四)采用白描手法寫景 (五)從多種感官寫【觸覺,視覺,聽覺】 (六)移步換景,多角度的進行描寫 (七)正面與側面相結合 (八)對比描寫,突出景物特點例如: 【第1句】:孫犁《荷花淀》:“這女人編著席.不久, 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 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 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 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 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通過對水生嫂編織蘆席的景物描寫,渲染了 一種清新寧靜的氛圍,烘托(或襯托)了水 生嫂勤勞純樸、溫順善良的形象.(這里是 以景襯人)【第2句】: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天姥連天向天橫, 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 南傾.”這里詩人并沒有直接說天姥山怎樣高, 而是用以高峻著稱的五岳、天臺來襯托天姥山, 從而把天姥山寫得聳立天外,直插云霄,壯麗非 凡. 【第3句】: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 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 鳴.”其中“船尾跳魚撥剌鳴”一句就用了反襯. 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一個靜字,此句卻寫動、寫 聲,似乎打破了靜謐之境,但給讀者的實際感受 恰好相反,以動寫靜,愈見其靜,以聲襯靜,愈 見其靜. 渲染本來是國畫的 一種手法,在需要 強調的地方,用水 墨或淡的色彩涂抹 畫面,顯出物象陰 陽向背,以加強藝 術效果. 詩歌則往往用 來對環境、景物等 進行描寫,這些描 寫是作多方面的正 面描寫形容,以突 出形象. 烘托本是中國 山水畫的傳統 手法,用水墨 或色彩在物象 的輪廓外面涂 抹,使物象明 顯突出. 用在詩文中 則指從側面著 意描寫,作為 陪襯,使所要 表現的事物鮮 明突出. 襯托,就是為了使某事 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 別的東西來陪襯和對照 的修辭手法.它可以使 被陪襯的事物顯得更加 突出、形象. 附: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即是用一與本 體事物一致的觀點或景 物,從正面去陪襯、烘 托本體事物的格式.反襯:即是把一種與 本體事物相反或對立的 觀點、事物從反面去陪 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希望這些能幫助你,對回答有疑問請追問!如果贊同請及時選滿意答案,您的贊同是我助人為樂的動力 謝謝。
【第4句】: 荷花淀當中有哪些比喻句
【第1句】: 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第2句】: 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第3句】: 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
【第4句】: 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第5句】: 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第6句】: 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
【第7句】: 順手從水里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里去。
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穩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
【第5句】: 荷花淀荷花淀的一二三段比喻和烘托的感情
文中兩次描摹婦女們劃船的水聲,從“嘩,嘩,嘩”到“嘩嘩,嘩嘩,嘩嘩”,這樣寫有什么表達作用?⒉“假如敵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這句話表現了婦女們的什么精神?⒊婦女中有人說:“往荷花淀里搖!那里水淺,大船過不去。”
從中可以看出婦女們的什么品質?⒋文中“粉紅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一句的含義是什么?我有更好的答⒈文中兩次描摹婦女們劃船的水聲,從“嘩,嘩,嘩”到“嘩嘩,嘩嘩,嘩嘩”,這樣寫有什么?表明劃船速度由慢到快。通過聲音描寫達到使讀者 的效果。
⒉“假如敵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這句話表現了婦女們的什么精神?寧死不當俘虜,不出賣戰友 ⒊婦女中有人說:“往里搖!那里水淺,大船過不去。”從中可以看出婦女們的什么品質? 聰明機智⒋文中“粉紅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的吧”一句的含義是什么?表示是作者的猜測,其實那里真有的埋伏。
為下文的出現提前做了交代。
【第6句】: 荷花淀荷花淀的一二三段比喻和烘托的感情
文中兩次描摹婦女們劃船的水聲,從“嘩,嘩,嘩”到“嘩嘩,嘩嘩,嘩嘩”,這樣寫有什么表達作用?
⒉“假如敵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這句話表現了婦女們的什么精神?
⒊婦女中有人說:“往荷花淀里搖!那里水淺,大船過不去。”從中可以看出婦女們的什么品質?
⒋文中“粉紅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一句的含義是什么?我有更好的答⒈文中兩次描摹婦女們劃船的水聲,從“嘩,嘩,嘩”到“嘩嘩,嘩嘩,嘩嘩”,這樣寫有什么
表明劃船速度由慢到快。通過聲音描寫達到使讀者
的效果。
⒉“假如敵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這句話表現了婦女們的什么精神?
寧死不當俘虜,不出賣戰友
⒊婦女中有人說:“往
里搖!那里水淺,大船過不去。”從中可以看出婦女們的什么品質? 聰明機智
⒋文中“粉紅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
的
吧”一句的含義是什么?表示是作者的猜測,其實那里真有
的埋伏。為下文
的出現提前做了交代。
【第7句】: 荷花淀鑒賞
鑒賞說明《荷花淀》是孫犁的代表作。
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這樣一個關系著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說選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現農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戰火硝煙中,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開的荷花一樣,美麗燦爛。
一、人物形象小說中最突出的人物是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國婦女傳統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據地婦女進步的特點。
勤勞、善良:她織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與勤快;丈夫是游擊隊長,黨的負責人,大部分家務勞動得由她承擔。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養育孩子,是典型的賢妻良母。
溫柔、體貼:丈夫工作晚歸,她首先“站起來要去端飯”,賢惠體貼;丈夫說要參軍,她“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表現了她對丈夫的依戀和關心。丈夫參軍沒幾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和眾伙伴去看望丈夫,對丈夫可謂一往情深。
深明大義:丈夫參軍,她并沒有拖丈夫的后腿,雖然她是不想讓丈夫走的。丈夫去做動員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聽聽丈夫的“囑咐”。
丈夫說“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拼命”。
她流著眼淚答應了,這表現了她的忠貞。二、夫妻之情、家國之愛小說雖然描寫的是抗日戰爭的事情,但是并沒有直接寫戰爭的激烈、殘酷,而是把筆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上。
這些善良、純真的人們在戰爭環境中閃耀出人性的光輝,表現了人民不畏強暴、保衛家園的精神狀態。侵略戰爭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們以純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經戰勝了侵略者。
這是抗戰勝利的精神源泉。小說中,水生等參軍的人對家庭的眷顧,他們委托水生來做家屬的工作,正表現了他們對親人真摯的感情;水生嫂等婦女們雖然委婉地流露出對丈夫們難舍之情,但還是義無反顧地為自己的丈夫打點行裝,送他們上戰場打擊侵略者。
至于以后婦女們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為丈夫分擔任務,參加戰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國之愛。有國才有家,反之,有對親人的深情才有對國家的忠誠。
三、在戰爭中成長殘酷的戰爭環境,也促使人的思想性格成長成熟。以水生嫂為例,她是一個傳統、善良的農村家庭婦女,盡心盡力地支撐家庭,不讓丈夫有后顧之憂。
得知丈夫要離家參軍,她雖然心里為難,但還是支持丈夫的選擇。這時候,她的心理還沒有大的變化,仍是賢妻良母式的思維,對丈夫更多的是習慣性的順從。
由探望丈夫開始,她的心理起了變化。對戰爭的親身感受,使她對丈夫的抗戰事業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戰的行列中,直接參加保家衛國的神圣事業。她的思想性格也得到一個大的飛躍。
四、語言特色這篇小說的語言質樸、簡明,但又內涵豐富。如水生告訴水生嫂自己參軍那一段:水生小聲地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
——水生沒有和妻子商量就報名參軍,怕妻子責怪,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所以“小聲”地說話。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
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沒有直接說水生嫂聽到丈夫要去參軍的心理反應,但是從她“叫葦眉子劃破了手”這個細微的動作,可以窺見她內心的波動。
再如婦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
——表明自己不是想拖丈夫的后腿,但是有去探望丈夫的“充足理由”。“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沒有理由的理由,很“要緊的話”,當然必須當面囑咐。“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知道前兩位的話不能“自圓其說”,只好另想辦法,搬出“婆婆”做理由,最后還不忘加一句“有什么看頭啊!”表白自己,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
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生活化的人物語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二、這篇小說的語言很有特色。
通過具體的語言分析,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第1句】:(1)水生說:“……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
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低著頭”表現水生嫂的性格,她是一個傳統的,很賢惠的農村婦女。
她對丈夫是很順從的。她說:“你總是很積極的。”
有一絲嗔怪,但并沒有反對丈夫第一個舉手報名的意思。(2)女人沒有說話。
過了一會,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首先表明不反對丈夫參軍,但是“家里怎么辦?”表明她對丈夫的依戀。
(3)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沒有哭,只說:“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水生嫂雖然舍不得丈夫離開自己,但她對丈夫的行為是支持的。
水生表明自己知道她的“難處”(實際是她丈夫的依戀),她“鼻子里有些酸”,對丈夫體貼自己的心意感到寬慰。(4)雞叫的時候,水生才回來。
女人還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說:“你有什么話,囑咐囑咐我吧。”——“呆呆地”表明水生嫂對丈夫離開自己參軍感到一時還難以承受。
“沒有什么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別人后面。”“嗯。
還有什么?”——“嗯”“嗯”表現了水生嫂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