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的句子-三毛
【第1句】: 作文
人生如戲。
趴在欄桿上俯視樓下那片綠茵的我的腦海中猝不及防地蹦出這幾個字。突然想起了一年多以前的我也是這么觸摸這冰涼的欄桿俯視大地,只不過是站在三樓,背后是熟悉的教室,幾張同窗六年的面孔在里面晃著。放學后。我固執地背這米老鼠的大書包,紅站在我的身邊,我微笑著看者那些稚氣的面孔熙熙攘攘擁擠著一蹦一跳地走出校園。伴隨那些銀鈴般的笑聲 的還有不遠處籃球場上爽朗的吆喝聲。我和紅就這樣站著,彼此交談著心事。夕陽慢慢褪下,晚霞隨意地在天邊抹上,黃昏的景色顯得格外美麗。小學六年級的光陰。卻不知時間慌忙地從我身邊溜過,那種溫馨的,熟悉的感覺仍縈繞在我的身旁,恍如隔世。
一時間想起了許許多多的往事。我的“哭”的詮釋有許多。我才六歲光景時,搬進新家,寬敞的房間顯得空曠,一張床,僅此而以。半晚醒來,有種窒息的感覺,開始害怕,于是就躲在被窩里輕聲地抽泣著。大概哭聲能夠趕走黑暗和寂靜對于一個孩子的恐懼,于是我就歇嘶底里地啕嚎大哭。我們家的隔音效果真是好,漸漸地,哭累了,便迷迷糊糊地睡著了。記得剛上幼兒園是一想到中午不能回家便在那里小聲地抽泣,哭了一會兒,發現沒人來理我,對于新奇的事物又充滿好奇,于是就擦干眼淚。以前不知怎么回事,得出了“哭比較容易睡著”的結論,所以在睡不著的夜晚會強迫自己偷偷地流幾滴眼淚,在自我催眠中入睡。
漸漸長大了,“哭”也承載了一些委屈與屈辱。后來又演變為“感動”。我看《金粉世家》的最后一集,雖然“愛情”對于我而言是一種模糊而又抽象的東西,但總是被離愁所感染,“擦肩而過”也是一種無可言喻的痛楚,不知不覺,臉頰上留下了兩道淚痕。在書店看到小天狼星死了后,掩卷低聲抽泣,心仿佛被抽干了,我似乎只剩下一個軀體,里面空蕩蕩的。走出書店,陽光照著,感覺有些眩暈。我不知道我的“哭”居然也能被詮釋為“憤怒”。在極端的憤怒下,眼淚似乎可以代替我心中無聲的咒罵,揮灑我的憤怒。
童年的日子總是過得那么單純,一如那明媚而清澈的陽光。每天什么都不用去想,每天總是快快樂樂,即使這一秒是哭喪著臉但是下一秒一定還是高高興興的。思想也單純。吃,喝,玩,樂。想在的我搭乘著少年的汽車,接下來還要有三次的轉站。青年。中年。老年。我的人生只不過剛開了個頭,路途遙遠漫漫。
【第2句】: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話讓我真的有所感悟.你們覺得呢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戲里反映人生,人生映射于戲中,做人就如同演戲,都要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縱然演的只是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只螞蟻,一粒塵土,我們都要做好那個自己.人生就像一出戲,戲演完了人生也就結束了.其實我們大家演的都是同一出戲,只是有人戲份多點,有人少點,有人做主角,有人做配角,有人做好人,有人做壞人,有人長命百歲,有人曇花一現,有人榮華富貴,有人飽受饑苦,有人一帆風順,有人一世坎坷.每個人的際遇不同,他所演的戲也就不同.如果你出身富貴人家,你演的就是一個富家弟子,如果你出身貧困之家,你演的就是一個在底層掙扎向上爬的人.我們不要相信命運,我們要相信努力;我們不要抱怨命運,我們要勇敢面對;我們不要奢望永遠,我們要把握現在;我們不要期望太遠,我們要珍惜眼前. 每一場戲都有落幕的時候,正如每個生命都有走向終結的時候.當你演完戲后,得到的是雷鳴般的掌聲還是鴉雀無聲,表示著你的戲是成功還是失敗,人生是有價值還是毫無意義.很多時候,我們的戲還沒演完,我們的生命卻結束了,我們或許還想著這出戲我要這樣演,我可以演得更好,但我們已經沒有機會了.我們不應該生氣也沒得遺憾,因為那場戲就要求我們生得偉大死得光榮.或許我們死得不那么光榮,不那么情愿,但我們只能接受,因為一場戲的閉幕往往預示著另一場戲的開鑼,我們用自己的離去成就了另一出戲的產生,我們用自己的傷痛成全另一個生命的誕生.我們延續了生命,沒有死亡就不會有新生,我們的離開必會換來一出更好的戲. 生命真的很脆弱,一次不小心的摔傷,一次小小的感冒,一次無心的爭吵,一次無意的疏忽……就讓一個昨天還活生生的生命轉眼消失.聽說過太多的生死,看到過太多的悲劇,感受過太多的離別,我們已經失去了對未來的過高期待,失去了對人生的過高憧憬.生命就好像演戲一樣,有人落場,有人出場,有人死亡,有人重生.然而生活畢竟不是演戲,戲里人死能復生,而現實中,人死而難生.面對真實生活里的生生死死,我們只能像戲里一樣,坦然從容的接受,按照要求好好演下去.如果一切是不能強求,我們就沒必要挽留,我們只能把握那一刻的存在,把自己的角色演好,表現出自己的風采,演繹出自己的價值.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兩者那么相近卻又不可能相同,如幻如真.誰也不能預測自己的將來,誰也不能控制別人的命運,我們能做的就只是開心過好今天,勇敢面對明天.戲里的人生可以更改,我們現實的人生無法改變,我們知道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們就要好好的活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