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表達景色美麗的句子
【第1句】: 《詩經》中的景物描寫的句子
景物描寫是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的表現手法。
好的景物描寫可以向讀者真實地展現出豐富的生活畫面,更好地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主題。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雖然至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其中有的詩篇成功地運用了景物描寫,它不僅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的風景、風俗畫面,把絢麗多彩的生活呈現在讀者面前,還點明了時間和地點,形象逼真地表現出事物的變化和思想感情的變化。
這些都有助于創造出一個幽雅、濃郁、含蓄、深邃的意境,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在美的藝術享受中,自然就貪略了詩的深層底蘊,收到言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一、《詩經》中的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文學作品的景物描寫,是為了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具有不同思想感情的人物,對同樣的景物會產生不同的感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這就是說。境界是由真景物與真感情密切結合而成的。
所以好的文學作品緊扣人物的思想感情進行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寫,使情和景緊密結合,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造成一種強烈的氣氛,可以更好地烘托人物、渲染人物,更好地感染讀者、表現主題。例如《衛風·碩人》一詩,是贊美衛莊公夫人莊姜的,因為全詩經贊美為基調,所以描寫的景物應該是新鮮的、活潑的,給人以歡悅、美好的感受。
詩的最后一章是這樣描寫的: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鮪發發。
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
這里用“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描寫黃河水勢洶涌澎湃、浩瀚無涯的壯麗景色,以襯托莊姜出嫁時的氣派之盛。“施罛,鮪發發。
葭揭揭”是莊姜一路上看到的景物,是一派生機勃勃、活潑向上的歡樂景象,這正是對莊姜出嫁時喜興心情真實而形象的烘托。以上景物描寫還對莊姜的美麗、身世的高貴以及浩浩蕩蕩高大健美的隨嫁隊伍都是很好的烘托,給人以含蓄優美的藝術享受。
又如《衛風·氓》中勤勞善良的女主人公被休棄回家、路過淇水的時候有兩句景物描寫:“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主人公被休棄是一件非常不幸和痛苦的事情,在路上又遇到了浩浩蕩蕩、洶涌澎湃的淇水,水花濺濕了她的車圍子,好象淇水對她這個不幸的女人也有意采取了暴虐恣肆的態度。
這就把女主人公悲傷的感情融于景——無情的淇水之中,景又反過來有力地烘托出她遭受不幸的悲苦凄涼的心情,給人以哀惋、凄楚的感覺。 以上兩例都涉及到了關于水的景物描寫,因為兩詩所表現的主人公的心情不同,她們對水的感受也不一樣;同樣是關于水的景物描寫,因為是烘托了兩個不同心情的人,所以景物描寫反映出來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樣的。
下邊我們再看看《王風·君子于役》一詩,該詩第一章有這么三句精彩而感人的景物描寫:“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下一章略同)《君子于役》是表現役夫的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的思想感情的,這三句景物描寫是從雞棲、日夕、羊牛歸來的景物烘托出思婦的思念和牽掛的思想感情的。
“日之夕矣”是說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正是行人當歸、合家歡聚的時候,當歸不歸,就使思婦懷人的希望落空,就不能不加深思婦的思念之情了。另一方面,“日之夕矣”的景色,在思緒滿懷的思婦看來,是暮色已降,周圍是蒼茫迷蒙的景色,是給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是給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這就自然地增加了思婦的懷人之情。
從“雞棲于塒”,“羊牛下來”兩句里,生動真實地描寫出:思婦看到,在紅日落山的時候,成群的雞、羊、牛都回來了,上窩的上窩,進圈的進圈,各有歸宿,自己的丈夫卻連禽畜都不如,還遠在天涯一方,不能歸來。這么幾句景物描寫,通過對思婦愁思環境氣氛的渲染,很容易引起思婦的聯想,即即景生情,所以發出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感嘆,達到了物我交融的情境,從而有力地烘托了思婦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之情。
以上各例均出自《風》詩,就是以賦見長的《頌》詩也不乏景物描寫的佳例。例如《周頌·良耜》有這么幾句: 獲之挃挃,積之栗栗。
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良耜》是一首周王在秋收之后答謝社稷之神的樂歌。詩人是懷著一種豐收的喜悅的心情來進行景物描寫的,所以全詩充滿了贊美的情調。
“挃挃”是收割莊稼的聲音,好象今天說的鐮刀唰唰響,這就表現出一個喜氣洋洋的大豐收的收獲場面;“栗栗”是形容收獲的數目之多,這就是把大豐收收更具體化、形象化了。“其崇如墉,其比如櫛”是作者懷著喜悅的心情用夸張的手法,進一步描繪大豐收的具體景象。
“百室盈止”,“百室”在這里也是夸張,極言其多,這句是說所有的倉房都裝得滿滿的。常言說:“手中有糧,心里不慌。”
所以“婦子寧止”,豐收了,糧食滿了倉房,老婆孩子自然是高興,安閑無事了。以上有關大豐收的景物描寫,就把詩人在大豐收之后的喜悅心情形象而自然地表達了出來。
二、《詩經》的景物描寫可以含蓄而生動形象地顯現出時間及其變化,更好地表現詩的主題。 在詩歌中,有時根據表達需要,要點出時間的變化。
有時,時間的變化不是直接表達出來的,而是。
【第2句】: 詩經中優美環境描寫的句子
《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在河的沙洲上,鳴叫著一對王雎,時而并臥在沙灘上,時而倂游在河水中,鳴叫著,或高興的站立在水上,不停地拍拍翅膀。
)
《周南 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野葡萄藤,纏繞在南邊的大樹上。是藤纏樹,還是樹托藤。
——若再有飛舞著的小鳥,樹下閑話的老人。)《周南 桃夭》: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嫩嫩的桃枝,鮮艷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歡樂和美帶給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
這種情緒,這種祝愿,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生活的熱愛,對幸負的憧憬和祝福。桃花的鮮艷,襯托出姑娘的美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八個字。
有襯托出婚嫁的熱烈情景。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yù)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是一幅水墨畫,一個身心疲憊的退役戌邊士卒,在大雪霏霏的回鄉路上,又饑又渴,。
申訴著:我心傷悲,有誰知道我的傷悲。
【第3句】: 《詩經》中描繪山水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譯文:平緩流動的水啊,沖不走成捆的木柴。那位遠方的人兒啊,不能和我駐守申國城寨。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時我才能回到故里?
【第2句】: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譯文: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高高長勢旺。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惶惶。
【第3句】:園有桃,其實之肴。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譯文:園子里的樹上結滿了鮮桃,那些甜美的果實可吃個飽。但我內心里充滿憂傷情懷,低唱著傷心曲淺呤著歌謠。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說我書呆子清高孤傲。這些通達之人說的很對啊,但請你告訴我怎么辦為好?我內心里無盡的憂傷情懷,普天下之人你們誰能知道!你們誰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還是不要空自傷懷的好!
【第4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譯文: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第5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譯文:月亮出來多明亮,美人儀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輕盈,讓我思念心煩憂。
【第6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譯文: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賓客,彈琴吹笙奏樂調。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獻禮禮周到。人們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樂遵照。
【第4句】: 【描寫美麗自然風光的詩句】
詩中山 【第1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第2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第3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第4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第5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第6句】: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第7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第8句】: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第9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S226;書江西造口壁》)) 【第10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第1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S226;蒹葭》) 【第2句】: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