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句子的表達技巧
【第1句】: 如何從內容和表現手法來賞析句子行個好,幫個忙
一、句子賞析的切入點 (一)從語言表達上看句子 考查句子的語言表達,可以從三個方面看,即是否運用修辭,有無特殊句式,精妙詞語運用等. 【第1句】:從修辭的角度賞析. 常見的修辭有8種(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幫助人們理解.又如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用它說理可使論述詳盡,條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發讀者的感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用它敘事寫人,能使描寫細膩深刻. 例句1: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蟋們在這里彈琴.(《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賞析:這句話運用了擬人修辭,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彈琴”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油蛉和蟋蟀叫聲動聽,寫出了百草園充滿生機,有無限的樂趣. 例句2: 因為島嶼擋住了它的轉動,它狠狠地用腳踢著,用手推著,用牙咬著.它一刻比一刻興奮,一刻比一刻用勁. 賞析:作者運用排比句式,以表現大海驚醒后的劇烈動蕩,展示了大海的粗獷、豪放的性格,讓讀者讀來瑯瑯上口. 例句【第3句】:2008南寧市中考閱讀題《偉大的悲劇》(節選)中的題目(第15題):聯系上下文,說說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樓”的含義. 賞析: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心中浮現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樓”,兩者相通之處是“再也無法擁有”,“心中的海市蜃樓”生動形象地表明了斯科特此時心中浮現的卻再也無法擁有的美好事物. 【第2句】:從特殊句式入手賞析. (1)從句式特點入手賞析. 常見的句式特點有:矛盾句、點睛句、結尾句、雙重否定句、長短句結合、句子對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卻蘊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4:“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魯迅《孔乙己》) 賞析:“大約”與“的確”貌似矛盾,其實卻是作者的匠心獨運,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通過這個人物形象也隱現了那個殘酷陰冷的社會以及眾人的麻木不仁. B.點睛句:畫龍少不了眼睛.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句5:“她的飲泣吞聲,為的是愛她的兒子;勉強硬著頭皮說聲打得好,為的是希望她的兒子上進” (鄒韜奮《我的母親》) 賞析:從這種復雜心態里栩栩如生的再現了一位希望兒子上進但又十分疼愛兒子的偉大母親的形象,有這樣的句子文章的主題也力透紙背. C.結尾句:對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讀者的聯想,啟發讀者的思考余味無窮. 例句6:“我做過一個好夢,我們種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那么大.幾個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曲志紅朱冬菊李斌《袁隆平的“尋夢園”》) 賞析:用袁隆平美好的夢結尾,不僅能使文章篇末點題;也進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斷追尋著自己“夢”(理想),并不斷追求更高目標、更遠大的理想的精神.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議論抒情句也是值得關注的. 注意點:賞析要建立在整體感知閱讀的基礎上,不是摘字擇句,斷章取意,脫離文本,而是要充分聯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聯系人物形象,要結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上下文來品評. (2)從結構作用的角度賞析. 一段話往往包含幾層意思,各層意思之間如果要結構嚴謹,渾然一體,某些詞語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一個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常見的有6種:總領下文、承上啟下(過渡)、為后文作鋪墊、前后呼應(照應)、總結上文或總結全文、點明中心或升華中心.等.我們應該抓住總領句、過渡句、總結句,分析其在結構上的作用. 例句7:“遠處的鐘聲突然驚醒了海的酣夢.” 賞析:這是一個過渡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是承上啟下,是聯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漲的紐帶. 例句8: 2008江西省中考閱讀題《年的召喚》中的題目(第19題):請簡要說說第⑧段畫線句“一聲召喚,一腔愛戀”在文中的作用. 賞析:我們在思考畫線句“一聲召喚,一腔愛戀”在文中的作用時,應把思考角度明確為“這句話在結構上和主題上各有何作用?”結構上與題目相照應,也就是點題;主題上點明中心,表達對故鄉對親人的愛. 【第3句】:從詞語運用的角度賞析. 很多重點句的含義,往往是通過一、二個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等關鍵詞語傳遞出來的.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9: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春》) 賞析:“偷偷地”和“鉆”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了不經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同時,這樣寫使無意識、無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嫩嫩的,綠綠的”放在句末,強調突出小草嫩綠的特點;使句子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氣. 例句10: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老舍《濟南的冬天》 賞析:能換別的近義詞嗎?如“堆”,不能,因為是小雪,用“堆”不貼切,“頂”寫出了小雪后小樹特有的意蘊,輕巧靈動,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
【第2句】: 學生如何來賞析句子的表現手法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 對比、象征、伏筆、照應、烘托、渲染、懸念、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對比:XX和XX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點。
象征:是文章立意高遠,含義深刻。伏筆:對將要出現的XX事件做暗示,為情節發展作鋪墊。
照應:使文章結構嚴謹,令主題更加鮮明,使文章(故事情節)更加嚴密。烘托、渲染:常用來表現環境,營造氣氛,抒發感情,突出主題。
懸念:激起讀者閱讀興趣欲揚先抑:是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真實,故事情節曲折動人,作品感情更加真摯,能引起讀者共鳴。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托物言志:作者在對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來抒發感情、表達志向和意愿的一種抒情方式。將個人之“志”依托在某個具體之“物”上。
“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征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個人之“志”,借助于這個具體之“物”,表達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寓情于景:寓情于景”則是詩人將自己的感情轉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外在表現是詩詞中含有明顯的包含著作者感情色彩的詞語。景生情,情寓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注意: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的區別:借景抒情重在“抒”,寓情于景重在“寓”。抒是抒發;寓是寄托。
前者重強調在寫清景物的特點的基礎上直接、間接抒發自己的情感,后者重在寫景,讓景物替人抒發情感。但兩者都強調情景的融合。
鋪墊和伏筆的區別:【第1句】:從形式來看,用作伏筆的,言語不多,有隱含性,不注意看不出來,所以,伏筆一般是“細節”;用作鋪墊的,語句較多,可以鋪陳,如情節高潮的前奏,如一些表現人物的景物環境描寫,它沒有隱含性,一看就知道是為了下文的鋪墊。 【第2句】:從運用來看,伏筆與下文承的“點”有一段距離,甚至是文首與文尾;而鋪墊一般是緊接著,如前面寫環境景物,接著就寫人物。
【第3句】:從作用來看:伏筆主要是謀篇布局即結構上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照應,結構嚴謹;鋪墊是寫作方法上的技巧,主要是對內容起作用,比如推動情節,突出人物,等等。從目的和作用上看,鋪墊是襯托。
作者盡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著眼點卻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伏筆是“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應”。
它常常與“照應”配合使用,即所謂前有伏筆,后有照應。 鋪墊可以說是“顯性”的,從形態上看,為了達到襯托的目的,鋪墊對起陪襯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讀者不見,而伏筆呢,一般說來,貴在一個“伏”字,通常比較隱蔽,所謂埋下伏筆,即指這一點。
因而,伏筆是“隱性”的。巧妙的伏筆,在沒有看到“照應”之前,貌似“閑筆”。
鋪墊所使用的筆墨往往較多,可謂濃墨重彩(當然,其程度不及對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寫);而伏筆通常只是一兩筆,點到為止,否則就失去了“伏”的意義。 伏筆、照應伏筆,是在文章的故事發生前對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種暗示性的鋪排,當事件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再予以“響應”的寫作技巧。
戲劇、曲藝創作稱為“抖包袱”。伏筆,是文章峰回路轉、達到情節高潮的精彩揭示。
好的伏筆能起到暗示、點題、溝通文章內部聯系、逆轉人物關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順、合情合理,往往能讓人產生會心一笑、心靈共鳴或意外感悟等閱讀驚喜;同時能使文章出色生輝,具有獨特魅力。伏筆與照應往往配套使用。
照應是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鋪墊:行將來臨的事物的襯托 伏筆: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段里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第3句】: 句子賞析主要有哪些方法
一.找品析點 1)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排比,反復(突出強調)】、二.表達效果三.內容效果四.情感效果例:1)沒有水泥,沒有木板,自然也就沒有了墓碑.忙忙的戈壁緊緊地把他擁抱 答: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擁抱”一詞【生動形象】地體現了當時環境的惡劣以及前方希望的渺茫.【表達】了人們當時哀傷而絕望的感情.“沒有水泥,沒有木板,自然也就沒有了墓碑”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強調】了主人公的義無反顧,同時也【表現】了生者深深地哀思與感傷.【此類題型作答時需要觀點清晰準確,條理分明.此外,不同老師教授的方法有所不同,不同的地域評分標準也有所差異.希望樓主能參考以上并結合當地評分標準作答.。
【第4句】: 如何賞析古詩詞的表達技巧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有表達方式、修辭方法、表現手法、結構模式等共四個層面的內容,其知識框架如下:表達方式一、抒 情方 式(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間接抒情【第1句】:借景抒情(1)總論——情與景的關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①觸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結情(情→景)③緣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無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與哀樂的四種關系:①以樂景寫樂情②以哀景寫哀情③以樂景襯哀情④以哀景寫樂情【第2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區別:①借景抒情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的是情感,表現的是情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樂、哀、愁,但我們絕不會把這種情緒看成是一種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詩人要通過描寫的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感悟。【第3句】:借事抒情(用典故)直接與間接抒情的相關范疇【第1句】:點染 【第2句】:曲直 【第3句】:隱顯 【第4句】:移情 二、描寫方式(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第1句】:虛實結合“虛”的三類內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③設想的未來之境。
(3)虛實結合的作用——“虛實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輔相成(4)“虛”與聯想、想象【第2句】:動靜結合常用方式——以動襯靜【第3句】:點面結合【第4句】:細節描寫【第5句】:色彩的渲染 【第6句】: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第7句】:白描【第8句】:疏密【第9句】:詩中有畫:二、議論三、記敘修辭手法一、比喻 四、借代 七、設問二、比擬 五、夸張 八、反問三、雙關 六、對偶 九、互文十、列錦作用(藝術效果)【第1句】:凝煉美。【第2句】:簡遠美。
【第3句】:含蓄美。十一、迭字表 現手法一、象征:【第1句】:把抽象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
【第2句】: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二、聯想和想象聯想、想象與夸張聯想、想象與浪漫主義特別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揚【第1句】:欲揚先抑【第2句】:欲抑先揚(三)相關范疇——褒貶【第1句】:似貶實褒 【第2句】:似褒實貶四、襯托【第1句】:性質分類(1)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正襯(2)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反襯。
【第2句】:內容分類:(1)人烘托人(2)物烘托物(3)景物烘托人物【第3句】:特別提醒——烘托實際上是一種側面描寫。五、對比【第1句】:對比,它不是語言運用的技巧,而是一種內容設置的技巧【第2句】:襯托與對比的區別(1)它們的目的不同 (2)修辭作用不同五、渲染六、用典 (三)類別【第1句】:內容類型:(1)用語 (2)用事①引用神話故事。
②運用歷史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5643630故事。【第2句】:方式類型(1)明用典故 (2)暗用典故(3)正用典故 (4)反用典故(四)常見常用典故七、照應八、以少總多、以小見大九、借形象說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十、離合十一、蒙太奇第四節 結構模式一、層層渲染、鋪墊二、伏筆、照應三、結構對比:四、卒章顯志表達技巧諸概念辨析一、關于表達方式二、關于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一)修辭手法(二)表現手法(三)區別與聯系【第1句】:聯系 【第2句】:區別:(1)表現手法是用以增強文章的整體或某一部分的表達效果;修辭手法則是增強文章中句子的表達效果,主要著眼于對句子的修飾。
(2)表現手法是從宏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而修辭手法是從微觀角度表現文章的。【第3句】: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絕對的三、關于手法、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一)在解題時,手法與藝術手法內涵與外延基本相同。
(二)手法與藝術手法在外延上不僅包括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也包括具體表達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說,描寫、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藝術手法,但是,怎樣描寫、怎樣抒情諸如“側面描寫”“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體的描寫、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藝術手法了。
【第5句】: 就語文中賞析句子的 常用的藝術手法,表達方式分別有哪些
夸張、互文、雙關、反問、懸念和釋念,包括比喻、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想象,抑揚結合、夸張、排比、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征,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對偶、借代,也含表達手法(技巧)).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實寫與虛寫等。
表達方式:敘述、借古諷今、卒章顯志、對偶、烘托、巧用修辭、詳略得當、點面結合、動靜結合,實寫與虛寫、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修辭手法就是常見的比喻、襯托對比、伏筆照應、伏筆和照應、擬人、用典等等,擬人,懸念、設問、反復表現手法、承上啟下、開門見山、抑揚結合、
象征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譬善喻、逆向求異,照應,聯想:首先是字詞、托物言志、白描細描、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敘議結合、情景交融、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抒情、說明、議論、描寫
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分類別、打比方、摹狀貌、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引資料、作假設等
寫作手法:寫作手法屬于藝術表現手法(即,對比,比喻,常見的有:夸張、對比、比擬
【第6句】: 如何賞析古詩詞的表達技巧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有表達方式、修辭方法、表現手法、結構模式等共四個層面的內容,其知識框架如下:表達方式一、抒 情方 式(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間接抒情【第1句】:借景抒情(1)總論——情與景的關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①觸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結情(情→景)③緣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無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與哀樂的四種關系:①以樂景寫樂情②以哀景寫哀情③以樂景襯哀情④以哀景寫樂情【第2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區別:①借景抒情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的是情感,表現的是情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樂、哀、愁,但我們絕不會把這種情緒看成是一種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詩人要通過描寫的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感悟。【第3句】:借事抒情(用典故)直接與間接抒情的相關范疇【第1句】:點染 【第2句】:曲直 【第3句】:隱顯 【第4句】:移情 二、描寫方式(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第1句】:虛實結合“虛”的三類內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③設想的未來之境。
(3)虛實結合的作用——“虛實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輔相成(4)“虛”與聯想、想象【第2句】:動靜結合常用方式——以動襯靜【第3句】:點面結合【第4句】:細節描寫【第5句】:色彩的渲染 【第6句】: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第7句】:白描【第8句】:疏密【第9句】:詩中有畫:二、議論三、記敘修辭手法一、比喻 四、借代 七、設問二、比擬 五、夸張 八、反問三、雙關 六、對偶 九、互文十、列錦作用(藝術效果)【第1句】:凝煉美。【第2句】:簡遠美。
【第3句】:含蓄美。十一、迭字表 現手法一、象征:【第1句】:把抽象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
【第2句】: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二、聯想和想象聯想、想象與夸張聯想、想象與浪漫主義特別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揚【第1句】:欲揚先抑【第2句】:欲抑先揚(三)相關范疇——褒貶【第1句】:似貶實褒 【第2句】:似褒實貶四、襯托【第1句】:性質分類(1)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正襯(2)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反襯。
【第2句】:內容分類:(1)人烘托人(2)物烘托物(3)景物烘托人物【第3句】:特別提醒——烘托實際上是一種側面描寫。五、對比【第1句】:對比,它不是語言運用的技巧,而是一種內容設置的技巧【第2句】:襯托與對比的區別(1)它們的目的不同 (2)修辭作用不同五、渲染六、用典 (三)類別【第1句】:內容類型:(1)用語 (2)用事①引用神話故事。
②運用歷史故事。【第2句】:方式類型(1)明用典故 (2)暗用典故(3)正用典故 (4)反用典故(四)常見常用典故七、照應八、以少總多、以小見大九、借形象說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十、離合十一、蒙太奇第四節 結構模式一、層層渲染、鋪墊二、伏筆、照應三、結構對比:四、卒章顯志表達技巧諸概念辨析一、關于表達方式二、關于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一)修辭手法(二)表現手法(三)區別與聯系【第1句】:聯系 【第2句】:區別:(1)表現手法是用以增強文章的整體或某一部分的表達效果;修辭手法則是增強文章中句子的表達效果,主要著眼于對句子的修飾。
(2)表現手法是從宏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而修辭手法是從微觀角度表現文章的。【第3句】: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絕對的三、關于手法、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一)在解題時,手法與藝術手法內涵與外延基本相同。
(二)手法與藝術手法在外延上不僅包括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也包括具體表達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說,描寫、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藝術手法,但是,怎樣描寫、怎樣抒情諸如“側面描寫”“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體的描寫、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藝術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