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蕭蕭梧葉比喻一個句子
【第1句】: 補充詩句.(1)蕭蕭梧葉送寒聲,
夜書所見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注釋] ①蕭蕭:風聲.梧:梧桐樹.②客情:旅客思鄉之情.③挑:捉.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叫蛐蛐兒.④籬落:籬笆.[解說]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吧.(葉紹翁)。
【第2句】: 什么是蕭蕭梧葉
蕭蕭梧葉意思是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
出自南宋詩人葉紹翁所作的七言古詩《夜書所見》,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靜夜感秋所作,抒發了羈旅之愁和深摯的思鄉之情。全詩原文如下: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白話文意思是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詩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該詩以景襯情,動靜結合,以梧葉聲和風聲襯出秋夜的寂靜,還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兒童夜捉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的悲情。
擴展資料
《夜書所見》中的“見”在本文中是看見,所見的意思。詩中一二兩句寫景,描寫了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凄涼心境。一江秋水,滿天黑暗,觸耳寒聲,詩人徹夜難眠必定是心有郁結,意有不順。
全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詩四句均是寫景。一二兩句寫自然環境,三四兩句寫生活場子景。落木蕭蕭,寒聲陣陣,秋風秋江,傳達漂泊不定、凄愴落寞之感;秉燈夜游,捉弄蟋蟀,兒童歡悅,流露忘乎所以、得魚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襯,均是不著痕跡地融匯在環境描寫之中。
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秋葉、秋風、秋聲、秋江、秋燈、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寫動,動得有聲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測,黑暗無邊,這是寫靜,靜得凄神寒骨、惆悵滿懷。蕭蕭風聲,頑皮兒童,這些動態情景巧妙地反襯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靜,更引發人們對寒涼靜夜中詩人那顆愁緒難眠的苦況心靈的體味。
悲歡對比,以歡襯悲。一二句寫景,秋風掃落葉,長天送寒意,是悲景,傳悲情;三四句寫人,深夜挑促織,明燈照籬落,是樂景,傳歡情。悲喜交加,以歡襯悲,更顯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無奈、惆悵無眠。
運用擬人、通感,增輝添彩。“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一“送”一“動”,寓情于物,賦予梧葉、秋風以人的情態意緒。這些物態聲情的詩文,似乎把讀者帶進了一種風送寒涼、情動秋江的意境之中,癡迷難返,惆悵滿懷。“蕭蕭梧葉送寒聲”妙用通感,以蕭蕭之聲催發寒秋之感,用聽覺形象溝通觸覺感受,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