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了比喻對偶的修辭手法的句子
【第1句】: 列舉一個運用了對偶修辭手法的句子(不是古詩詞,七字的)
我沒看太明白問題的意思= =。
所以你自己從下面找吧。對偶分類 形式上【第1句】:單句對偶 用一句對一句叫單句對。
例如: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諸葛亮傳》----即使是做了些小的好事,也無不給予獎賞;即便是做了很小的壞事,也無不急于貶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
( 岳墳對聯)----青山感到榮幸的是墳里埋著抗金名將岳飛的忠骨,白鐵感到恥辱是墳前跪著的是用它鑄造的秦檜等人的像。【第2句】:偶句對偶 用兩句對兩句叫偶句對。
例如: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阿房宮賦》----六國結束,四海統一。蜀山樹木砍光了,阿房宮才建造起來。
(“六王畢”與“四海一”相對,都是主謂詞組,“蜀山兀”與“阿房出”相對,也都是主謂詞組,且“六王畢,四海一”與“蜀山兀,阿房出”相對。)【第3句】:多句對偶 用三句對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對,叫多句對對偶句。
例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秳駥W》----登上高處向人們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可是老遠的人也可以看見;順著風勢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大,可是聽到的人卻覺得很清楚。
【第4句】:句中對 同一句中的上下兩詞語互相對偶。例如:“峰回路轉”、“曉風殘月”、“羽扇綸巾”。
[2] 內容上【第1句】:正對偶 上下聯表達的意思是同類的或相近的,是互為補充的。例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離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鄰一樣。(上下聯的意思是相近相關的。
“海內”,四海之內,古代指全中國?!氨揉彙?,近鄰。)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岳陽樓記》----有時長空中的煙霧一下子消散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波光,閃耀著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塊璧玉,靜靜的沉浸在水底。
(“皓月千里”對“長煙一空”,“靜影沉璧”對“浮光躍金”。上下聯意思相關互補)【第2句】:反對偶 上下聯表達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對的,多指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
例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用刀刻東西,刻一陣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
(“鍥而舍之”與“鍥而不舍”是反對。) 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六國論》列國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貪暴秦國的欲望是不能滿足的。奉送給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厲害。
(“諸侯置地有限”與“暴秦之欲無厭”是反對,“奉之彌繁”與“侵之愈急”是反對。)【第3句】:串對偶(流水對) 即“相串成對”,有如流水順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對。
它的起句與對句是從事物的發展過程說的,因此,意思是緊密連貫的。例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即刻從巴峽穿過巫峽,便可下達襄陽,再向洛陽進發。(行經巴峽巫峽,再過襄陽,直向洛陽,一氣貫下,寫出急欲出蜀的喜悅心情。)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兜曲Q雀樓》----要想用盡目力眺望到極遠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層樓。
(欲窮盡目力,就必然要繼續登高。) 結構上【第1句】:成分對偶。
例如:然而我的壞處,是在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而后者尤與時宜不合。其中“論時事不留面子”與“砭錮弊常取類型”均為句子中的成分,所以稱成分對偶。
【第2句】:句子對偶。例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與“秋水共長天一色”均為獨立的一句,所以稱句子對偶。3例子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漢代的樂府民歌和古詩,如“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古詩《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漢代賦體駢文中“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唐詩宋詞元曲《登高》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在我國的歷代散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我國獨特的文學形式對聯,是對偶手法最典型的體現。[2]4古今對偶句 過五關,斬六將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室有惠崇山水 人懷與可風流 親賢臣,遠小人 花開山寺 詠留詩人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漫步半月溪畔 徘徊六角井傍 鴻門宴 桃園盟 登高極目 覽水送歸 志士惜日短 愁人嫌夜長 堅冰已經打破 航道已經開通 孫行者 祖沖之 英雄氣短 兒女情長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三杯竹葉穿心過 兩朵桃花上臉來 青楓江上秋帆遠 白帝城邊古木疏 言必信 行必果 名揚四海 聲震八方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游子魂銷青塞月 美人腸斷翠樓煙 桃灼灼 柳依依 物華天寶 人杰地靈 與天地并壽 同日月齊光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雪茫茫 雨霏霏 慶父不死 魯難未已 長江人釣月 曠野火燒風 日晚愛行深竹里 月明多上小橋頭 山抹綠 燕剪柳 成事不足 敗事有余 仰首接飛猱 俯身散馬蹄 風吹云動星不動 水推船移岸不移 滿招損 謙受益 指鹿為馬 畫地為牢 斯人千古少 此曲世間無 杏花初落疏疏雨 楊柳輕搖淡淡風 水不干 魚不盡 壽比南山 福如東海 人生有樂地 流水無盡期 縷縷輕煙芳草渡 絲絲微雨杏花村 私心重 骨頭軟 功蓋天下 譽滿山河 久旱逢甘雨 他鄉遇故知 水能性淡為吾友 竹解心虛是我師 心胸闊 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