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的優(yōu)美句子
【第1句】: 佛家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無染無所著,無想無依止。體性不可量,見者威稱嘆。 ------ 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波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第2句】: 佛教經(jīng)典都有哪些
經(jīng)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jīng)典二:不可說。 經(jīng)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jīng)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jīng)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經(jīng)典六: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經(jīng)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jīng)典八: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jīng)典九: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jīng)典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jīng)典十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佛曰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二、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yǎng)不夠。
三、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nèi)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五、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學(xué)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八、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九、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十、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十二、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十三、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十四、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十五、當(dāng)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dāng)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十七、今日的執(zhí)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zhí)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二一、內(nèi)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學(xué)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二四、業(yè)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二五、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熟。
二六、當(dāng)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 當(dāng)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yīng)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當(dāng)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么? 三一、當(dāng)你未學(xué)佛的時候,你看什么都不順。當(dāng)你學(xué)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順。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要學(xué)學(xué)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xué)學(xué)怎樣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三五、醫(yī)生難醫(y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三六、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nèi)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三八、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當(dāng)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
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四二、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
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四三、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啊! 四五、戀愛不是慈善事業(yè),不能隨便施舍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
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zhí)著與追求。 四六、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創(chuàng)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五一、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dāng)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五四、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dāng)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么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后,那一樣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
【第3句】: 佛教文化的詞語
大千世界
《楞嚴(yán)經(jīng)》卷四說“世為遷流,界為方位”。后來,“世界”成了一個偏義復(fù)詞,僅含空間的意思。佛經(jīng)中說,以須彌山為中心,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及其中的七山八海,稱為一個世界。積一千個世界,為“小千世界”;積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積一千個“中千世界”,即為“大千世界”。“以三積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廂情愿】
一廂情愿亦作一相情愿,源自佛教《百喻經(jīng)》。說的是一個愚人愛上了公主,不顧公主根本不認識他的事實,只顧
自己愿意和公主結(jié)婚,害了單相思的故事。后被廣泛運用,多泛指單方面的愿望和計劃。
【十八層地獄】
“地獄”這一概念是漢末傳入中國的。那時,譯出專講“地獄”的經(jīng)典多達十幾種。在梵語中,“地獄”有“苦具”、“不自在”等意義。“地獄”在“六道輪回”中最劣最苦,而“十八層地獄”又是民間熟悉的“重獄”。《問地獄經(jīng)》上有“十八層地獄”的名稱:泥犁、刀山、沸沙、沸屎、黑耳、火車、鑊湯、鐵床、[山*蓋]山、寒冰、剝皮、畜生、刀兵、鐵磨、冰地獄、鐵柵、蛆蟲、洋銅。從理義上講,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造貪,嗔、癡“三毒”,合為十八種地獄苦報,不必拘泥于具體名目。“十八層地獄”之說很早盛傳民間。
【三頭六臂】
佛經(jīng)上所說的天神和阿修羅(意譯非天,貌丑好斗,有福無德)往往有種種異相。如大自在天神,其形像是“八臂三目騎白牛”(見《大智度論》卷二)。天神那吒,其形像是“三頭六臂擎天地”(《景德傳燈錄》卷十三)。阿修羅的形象是:“體貌粗鄙,每懷嗔毒,稄層可畏,擁聳驚人,并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聚沙成塔】
把細沙聚成寶塔,也作“積沙成塔“。語出佛典。《妙法蓮華經(jīng)·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這段偈子的意思是:甚至于小孩子做游戲,也能聚沙為佛塔。像這樣的各種與佛結(jié)下善緣的人都已注定將成就佛果。后比喻積少成多,常與“積腋成裘”合用。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指“道行”。魔,梵語mara,指一切擾亂身心,妨害修行者。《魔逆經(jīng)》指出:“其精進者,乃為魔求其便;若懈怠者,彼當(dāng)奈何。”釋迦太子成道前夕,坐于菩提樹下,自誓:“不成正覺,不起此座!”其時天界魔宮震動,魔王波旬先率魔軍進行威嚇,又遣魔女進行引誘,均以失敗告終。在修行中降伏魔事主要是靠“智慧”。正如隋·智顗指出:“轉(zhuǎn)魔事為佛事,即巧慧。”應(yīng)知一切善惡境界,均是唯心所現(xiàn)。“但了惟心,見無所見。若取之則心外有境,便成魔事。”(宋·延壽《萬善同歸集》卷上)佛家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告誡修行者警覺修行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的各種“魔事”。俗語用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前進道路上可能有更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