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行表達對人民同情的句子
【第1句】: 梁浦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同情。
《泰山梁甫行》曹植
八方各異氣,干里殊風雨。
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一獸,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譯文:
八方的氣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內的風雨形態不一。海邊的貧民多么艱苦啊,破舊的草屋是他們的棲身之地。妻子和兒子像禽一獸一樣生活,盤桓在險阻的山林里。簡陋的柴門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圍自一由穿梭毫無顧忌。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曹植自曹丕篡位后,詩人被貶到貧困的海邊,在自己生存的艱難不幸的環境中,看到下層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漸體會到下層人民的痛苦,有感而發,寫下這首慷慨激憤之作。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簡意賅地全方位展現了邊海人們的痛苦生活,反映了邊海農村的殘破荒涼景象,表現了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參考鏈接:梁甫行 百度百科
【第2句】: 杜甫詩中表達對戰爭中人民苦難同情的詩句
《兵車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篇,為歷代推崇。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也作“耶娘”大眾翻譯為前),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第3句】: 梁甫行 曹植
蕭條是“冷清”的意思。
《泰山梁甫行》
八方各異氣,干里殊風雨。
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譯文】
八方的氣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內的風雨形態不一。海邊的貧民多么艱苦啊,破舊的草屋是他們的棲身之地。妻子和兒子像禽獸 一樣生活,盤桓在險阻的山林里。簡陋的柴門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圍自由 穿梭毫無顧忌。
【鑒賞】
曹植自曹丕篡漢后,在自己生存的艱難不幸中,逐漸體會到下層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邊海農村的殘破荒涼景象,表現了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是說天下的自然環境不一樣,所遭受的風雨災害也不一樣。言外之意是說,海邊氣候潮濕,風雨狂暴,海嘯龍卷風也時有發生,是不適合人生存的地方。這兩句突出邊海人民生存環境的惡劣。"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野。"痛苦啊,海邊的人民,他們生活在荒野草叢林木中,多么荒涼,多么凄慘。這本是野獸出入的地方,可他們卻長期的與野獸同居 。所以"妻子象禽獸 ,行止依林阻。"這是對妻子以及孩子的整體形象描寫,從中我們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體蓬頭垢面的野人一樣的粗俗艱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見他們與世隔絕的愚鈍頹廢形象。他們依靠自然環境的險阻,和野獸爭奪相間生存,他們不但經受生活的艱難困苦,而且還有隨時被野獸吃掉的生存憂懼。"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柴門簡陋凄清,在海風中嗦嗦搖蕩,狐貍兔子好象從天上飛來一樣從屋檐下飛來竄去。這里通過狐貍、兔子的側面描寫,反襯出邊海人們生活環境的荒蠻以及邊海人們的恐懼與凄楚。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簡意賅地全方位展現了邊海人們的痛苦生活。
【第4句】: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表達對友人深切同情句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 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綿州昌?。ń袼拇ń停┤?。其父李客,生平事跡不詳。
李白青壯年時家境富裕,輕財好施。 〖背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燦的群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王昌齡貶龍標尉的時間不可確考,有人推測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
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注釋〗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
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子規:即杜鵑鳥。 五溪: 唐人所說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當時屬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夜郎: 漢代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云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
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縣境,與黔陽鄰近)。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 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 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著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結構〗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奥劦馈保硎倔@惜。
“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
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特色〗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鏈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雜詩》“愿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p>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練習〗 1詩中融情人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一名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3末句“隨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詞,有兩種解釋:一與成語“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貴州省西部桐梓縣,古稱夜郎國;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縣。
細讀課文,分析一下哪種解釋更合理。 4詩中沒有單純的寫景,總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聯系《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為什么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答案〗 1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2擬人。
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3據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縣。
4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皸罨ā逼礋o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凄慘地啼叫著。
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參考資料:/jiaoyan/lunwen/sw/200504/9【第38句】:htm。
【第5句】: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梁甫行》全詩是什么
原文:
梁甫行 三國.曹植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
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譯文:
八方的氣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內的風雨形態不一。
海邊的貧民多么艱苦啊,破舊的草屋是他們的棲身之地。
妻子和兒子像禽獸 一樣生活,盤桓在險阻的山林里。
簡陋的柴門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圍自由 穿梭毫無顧忌。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泰山梁甫行》是借樂府舊題描寫海邊逃民的困苦生活而作。關于此詩的創作時間考證,有多種說法。有人根據曹植《求自試表》中“臣昔從先武帝南極赤岸,東臨滄海……”的敘述,認為這首詩當作于曹植隨曹操北征烏桓時,寫途中所見??蔀椴粚?,因當時曹植雖在戎馬之中,未經流離之苦,還不可能對災難中的人民有如此詩中那樣深厚強烈的同情。
有人根據曹植《遷都賦·序》中“號則六易,居實三遷,連遇瘠土,衣食不繼”的敘述認為作于魏明帝時,是自況。因曹丕父子的迫害,曹植不斷地搬家,每況愈下,雖近似“流離”,但并未“失所”,還沒有到藏身草野的地步。這首詩寫于魏明帝時是無疑的,但不是自況。在曹叡的時代徭役繁興,賦斂苛細,百姓為了逃避征調,常常不敢家居而竄入山林;詩中寫的正是這種悲慘情景。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泰山梁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