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燕表達思想感情的句子
【第1句】: 聞燕的詩意和中心思想
【賞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
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齋的空寂。
這樣一種蕭瑟凄寂的環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余里。
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云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
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
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歸思后乃說聞雁,其情自深。
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沈德潛《高詩別裁》)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
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后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并入化機”(《說詩晬語》)。
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征。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
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樸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于兩途。
【第2句】: 夏丏尊的貓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夏丏尊的貓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下:
作者就是通過外貌描寫來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通過寫旁邊人對貓的態度來表到對貓的喜愛情感,對生活的熱愛,“人愛貓、貓親人”,為我們創造出一個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表達了作者的正義感、同情心、和嚴于剖析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表達了凡事要實事求是,對人對事都別存偏見私心,要寬容,要仁愛,要同情幫助弱小的主旨。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摯的散文。文章運用樸素的文字,生動傳神地記敘了三只貓的故事。
作者運用質樸的文字寫出了第一只貓的可愛有趣,讓人“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同口寸,也表達了對第—只貓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作品中虛構的“我”,是三只貓的主人,他喜歡前兩只貓,厭惡第三只貓;他就是前兩只貓的悲劇的目擊者,又是第三只貓的悲劇制造者。
擴展資料:
《貓》創作于1925年11月7日。上個世紀20年代,夏丏尊深受五四時期從西方傳入的科學、民主、博愛等思想的影響,但在思想上卻非常彷徨,他無法看清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出路在何方。
與其說是作家主動選擇家庭生活作為創作的題材,還不如說是當時反動軍閥段祺瑞執政時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籠罩了整個社會的結果。
清新樸素的文筆和“寫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是鄭振鐸散文創作的一個顯著特色。此文可說是這方面的代表作。文章敘述作者一家養貓的經過,真切表現了作者當時復雜的內心情感,文筆細膩委婉,清新動人。
行文緊扣“貓”這一題目,細針密線,娓娓述著發生在一家人與三只貓之間的故事。其中以“貓”為敘事明線,勾連全篇,而暗線是作者的主觀感情,三次養貓,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摯。
作者筆下的三只小貓,各具特色,生動、形象、逼真,這一切都表明作者對生活觀察是很精細的,感受是很真切的,從而在藝術表現上給人一種健康、真摯、樸實的藝術美感。
【第3句】: 《隨宮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應該是《隋宮燕》吧,是由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一首七絕。這首詩通過“隋宮燕”所見的一切,反映出了隋宮的寂寞、蕭條、冷落,抒發了詩人對隋王朝的衰亡之感。
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一落已成塵。
自從一閉風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
隋煬帝楊廣在位十三年,三下江都(今江蘇揚州)游玩,耗費大量民力、財力,最后亡國喪身。因此“隋宮”(隋煬帝在江都的行宮)就成了隋煬帝專制腐敗、迷于聲色的象征。李益對隋宮前的春燕呢喃,頗有感觸,便以代燕說話的巧妙構思,抒發吊古傷今之情。
“燕語如傷舊國春”,目睹過隋宮盛事的燕子正在雙雙低語,像是為逝去的“舊國”之“春”而感傷。這感傷是由眼前的情景所引起的。君不見“宮花旋落已成塵”,此時春來隋宮只有那不解事的宮花依舊盛開,然而也轉眼就凋謝了,化為泥土,真是花開花落無人問。況且此等景象已不是一年兩年,而是“自從一閉風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燕子尚且感傷至此,而何況是人。筆致含蓄空靈,是深一層的寫法。
天下當然沒有如此多情善感、能“傷舊國”之“春”的燕子。然而“詩有別趣,非關理也”(嚴羽《滄浪詩話》)。讀者并不覺得它荒誕,反而認真地去欣賞它、體味它。因為它虛中有實,幻中見真。隋宮確曾有過熱鬧繁華的春天;而后“一閉風光”,蔓草萋萋;春到南國,燕子歸來,相對呢喃如語;這些都是“實”。盡管隋宮已經荒涼破敗,隋宮燕卻依然年年如期而至。燕子銜泥筑巢,所以那宮花凋落,旋成泥土,也很能反映燕子的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燕子要巢居在屋內,自然會留意巢居的屋子有沒有人。這些都是“真”。詩人就是這樣通過如此細致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將隋宮的衰颯和春燕歸巢聯系起來,把燕子的特征和活動化為具有思想內容的藝術形象,這種“虛實相成,有無互立”(葉燮《原詩》)的境界,增強了詩的表現力,給人以更美、更新鮮、更富情韻的藝術享受。
望采納
【第4句】: 聞雁韋應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唐]韋應物的《聞雁》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懷鄉!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后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第5句】: 表達思想情感的古詩詞名句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月夜思鄉》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
恍若夢中;生臥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
苦煎熬,歸去成空,如焚王衷。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第6句】: 陸游的釵頭鳳里面最能體現思想感情的句子還有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感情
陸游的《釵頭鳳》詞,是一篇“風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悲劇.據《歷代詩馀》載,陸游年輕時娶表妹唐婉為妻,感情深厚.但因陸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陸游沈園春游,與唐琬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陸游“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在沈園的粉壁上曾題著兩闋《釵頭鳳》.”這便是這首詞的來歷. 傳說,唐琬見了這首《釵頭鳳》詞后,感慨萬端,亦提筆和《釵頭鳳·世情薄》詞一首.不久,唐琬竟因愁怨而死.又過了四十年,陸游七十多歲了,仍懷念唐琬,重游沈園,并作成《沈園》詩二首. 陸游《釵頭鳳》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唐婉《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這兩闋詞雖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前一首為南宋著名詞人陸游所作,后一首為其前妻唐琬所作,卻浸潤著同樣的情怨和無奈,因為它們共同訴說著一個凄婉的愛情故事——唐琬與陸游沈園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