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一封家書獲獎感言
一封家書的簡介和感言怎么寫
主持人:今天是2006年的第一天。
代表欄目的工作人員讓關(guān)注節(jié)目的觀眾問好。
過年是表達情感、傳遞心意的好時機。
發(fā)條短信、打個電話,那您有沒有想過寫一封家書呢
我們今天從說說家書。
親愛的爸媽:你們好!離別已近半個學期了,相信你們對我的思念早已延續(xù)了半個世紀。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
我在這里一切都挺好的,我已經(jīng)二十歲了,能照顧自己了,希望你們不要掛念。
可是你們怎能不掛念呢
敬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
時間過的真快,我們又有好幾個月沒有見面了,請原諒兒子的不孝,記憶中我很少給您們寫信。
這次學院號召大家寫家書,我也想借此機會來表達我對你們的感激之情。
主持人:剛才給你讀的這些是大連理工大學環(huán)境與生命學院的學生們寫給父母的家書。
寫家書是學院最近組織的一次活動,要求家書的主題是感恩父母。
爸媽:你們好,很長時間沒和家里聯(lián)系了,家里可好
媽,開始扒海蠣了嗎
記得戴上手套啊,要不然,手上又全是口子了。
這是大二學生鄒曉偉寫給父母的信。
上大學兩年來,她還是第一次給家里寫信呢。
同期:藍衣女孩:學院不組織這個活動,不提醒一下,恐怕是真的不會寫,沒有這個想法。
鄒曉偉來自大連的農(nóng)村,她爸爸身體不好,家里家外全靠媽媽一人支撐。
為貼補家用,每年入冬以后,曉偉的媽媽就起早貪黑地到市里賣海蠣子。
同期:中年女:挑,挑兩桶去賣。
記者:兩桶得有多陳呀
中年女:八十多斤。
記者:八十多斤
挑得動嗎
中年女:挑動了,就我自己挑,就我賣。
中年女:早上四點起來。
鄒曉偉的家離大連市里僅僅80公里,平時總顧著學習,顧著做家教賺錢,她難得回家一趟。
即使母親天天到市里賣海蠣子,母女倆也只見過一次。
或許是習慣了母親的操勞,曉偉說她以前并沒怎么在意這些,更沒對媽媽說過任何安慰和關(guān)心的話。
她把不久前和媽媽見面的情景寫在了信里。
媽,上次你來大連賣海蠣子,我去找你,遠遠地看到你穿著我高中時的一件舊衣服,手里拿著一個大塑料桶子,頭上圍著圍巾,媽,你沒看到,我當時眼睛里已經(jīng)全是眼淚了,當時我就想,等我賺到錢了,我要給你買合身的衣服。
媽,女兒的嘴巴太笨了,從來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看到你拼死拼活起早貪黑地干活,我心疼啊。
同期:中年女:哎呀,我沒法讀,我看一看我就不看了,想起來再看看。
記者:咋沒法讀呢
中年女:我好傷心,感動,確實是那么回事,都是穿孩子的衣服,沒買過衣服。
因為家里日子緊巴,鄒曉偉的大學是靠借貸讀的,在這件事上,做母親的一直覺得虧欠了孩子。
有一次曉偉吃飯吃得很少,這當媽的可就受不了了,她怕孩子在心里責怪父母沒本事。
可當時的曉偉沒能體諒到媽媽的心情。
同期:藍衣女孩:我貸款,然后我父母就覺得對不住我,這一方面我沒體諒到,我要體諒到這一點,我媽做什么我都能吃。
鄒曉偉在信中特意跟媽媽解釋,在貸款這件事上,她從沒責怪過父母。
同期:中年女:我看了,知道這孩子大了,懂事了,看了,說實在的,心里也難過。
記者:阿姨,這封信還收著呢嗎
中年女:收著,我有時就拿來看一看,我今天也拿來看看,鄰居還來串門。
記者:給鄰居也看了。
中年女:嗯,高興,心里難受就想看看,看看就想掉眼淚。
同期:藍衣女孩:我一直以來就覺得,我對我父母這種感謝,等我參加工作之后,等我賺錢了,然后我讓他們不用很累的去干活,我讓他們在家里休息,我覺得那是一種感恩,我沒想過是平時的時候,說那些話,我沒想過,其實現(xiàn)在我仔細想一想,平時那種關(guān)愛的話應(yīng)該多說一些,說出來是最好的,那樣心會貼的更近。
鄒曉偉的寢室共有四個人。
她說以前她特羨慕一個室友,因為人家和媽媽打電話的時候會很自然地有謝謝爸媽、我愛你們這樣的表達。
可這個室友告訴我們,其實她也是上大學后才嘗試著這么做的,以前她可沒仔細想過父母的好。
同期:粉毛衣:我就覺得我媽愛我就是屬于正常,因為她沒法愛別的人,她沒選擇,她就我一個人。
這個讓鄒曉偉羨慕不已的女孩說,這次寫家書的活動她并沒有參加,因為她一直堅持給家里寫信。
同期:粉毛衣:我媽說了,這種最傳統(tǒng)的方式是最容易表達感情的方式。
記者:是不是很多在口頭上沒法表達 的東西寫在紙上容易一些。
粉毛衣:我媽要給我郵信,都發(fā)現(xiàn)都超重,但是這些厚的東西怎么能在手機上打出來呢,肯定打不出來,他們那一代,就算會用QQ,電子郵件,但是那些東西打在上面都特別不真實,如果電話當面說也不會像表達的那么好,所以我覺得寫信有的時候偶爾寫一封還是挺拉近人之間的距離的。
同期:婷婷:小事,這是領(lǐng)導,那邊是二領(lǐng)導。
記者:爸爸是二領(lǐng)導。
婷婷:他們都是領(lǐng)導,但是都聽我的。
記者:領(lǐng)導還聽你的
婷婷:我屬于主要領(lǐng)導。
同鄒曉偉相比,城市里面長大的張婷婷少了太多生活的負擔,多了太多的寵愛。
雖然每周都回家,但在這次活動中,她還是給父母寫了信。
信件:又是一周沒見,我又想家了,想老爸做的熱騰騰的沙鍋豆腐,想老嘛上周給我弄的燜子……張婷婷在信中寫的都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天氣冷時,媽媽囑咐她加衣服,考試失利時爸爸耐心的安慰……她在信中仔細地講述著父母無私的付出,盡管她知道父母的愛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用數(shù)字數(shù)算清楚的。
同期:記者:你剛才也說,爸爸媽媽每次為你付出了這些多,你在意過嗎
你感受到了嗎
白毛衣:以前高中或者初中吧,感覺父母對我的好,父母疼自己的孩子是應(yīng)該的事,尤其像我們這種獨生子女,父母把兩個人的愛都放在你這一個人身上,我都不敢相信,如果再多一個人,一個弟弟妹妹,跟我分享這份愛的時候我會怎么樣, 白毛衣:我是后來感受到的,真的,我一直都很想說媽媽謝謝你,或者是說媽媽我愛你這種話,但是每一次都說不出口,不知為什么就想說:媽媽讓我給你洗一回腳吧。
但是好像張不開這個嘴一樣,心里面是這樣想的,但是說不出來。
“爸爸媽媽,謝謝,謝謝你們的包容,謝謝你們20年來無私的愛”,無法開口的感謝終于在一封家書里找到了它的位置。
此后不久,從未動過針線的張婷婷學著樣子給爸爸織了一條圍巾。
同期:媽媽:她可能是生活費省下來給她爸買的,人家問你這給誰織的圍脖,給我爸織的,給你爸織的,你會嗎
這就是我的處女作。
真給你爸織的
不是男朋友
我沒有男朋友。
她沒有男朋友,我逗她說不是男朋友啊,我沒有,給我爸織,真能鬧。
記者:阿姨,那你沒問問她,怎么沒給你織一條
眼鏡女:問了,當時我就問了,我說還是向著你爸,沒給我織。
我怕我給你織的東西你給我成了,我說怎么了
我的水平不行,等我練好了我給你織。
記者:她要給你織一條你戴嗎
眼鏡女:能不戴嗎
肯定戴,為什么
一看到圍脖就想到孩子 自己對孩子的付出,做父母的也許從來沒有在意過,可孩子一點點的回報,哪怕只是些微的理解,卻可能會讓父母記憶一生。
同期:記者:阿姨,剛才也提到了孩子給你們送禮物,送圍巾,送口紅,包括給你們寫信,那如果就是說,她感謝話,和這個口紅相比,你更愿意收到哪一個禮物呢
眼鏡女:我愿意收到她這個信,里面講的話,有時候就琢磨,有時候就想,有時候確實感動,這個信我有時候都看,特別是她不在家的時候。
記者:這封信看幾遍了
眼鏡女:看好幾遍了,我有時候看的時候,我都不愿意在老頭面前看,我有時候看著看著掉眼淚。
記者:每次看的時候都掉眼淚。
眼鏡女:對,覺得孩子長大了。
她這樣比什么回報都要好,她特別理解。
主持人:組織學生寫家書感恩父母,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個活動有點做作。
就連這些寫了信的孩子們起初也都沒有想到,父母讀到這樣的一封家書會是那么激動、那么欣慰。
聯(lián)絡(luò)員:沒錯。
片子中不論是鄒小偉的媽媽還是張婷婷的媽媽,都把那封家書當寶貝似的珍藏著。
時不時地拿出來讀一讀,每讀一次還會忍不住地掉眼淚。
平臺上有位手機尾號8423的觀眾就發(fā)短信說:可能我們很多人都會覺得報答父母的最好方式是等自己將來掙錢了,有能力了,給父母買這買那,給父母提供高品質(zhì)的生活。
但是我們都忽略了,平日里的一句問候、一句感激,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主持人:就比如這位觀眾提到的“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這句話,我現(xiàn)在特別想問問電視機前的您,在過去的一年中,您對自己的父母說過這句話嗎
估計絕大部分人的答案是沒有。
我們的記者在采訪時還對大連理工大學的100名學生做了調(diào)查。
結(jié)果顯示99%的學生想過向父母表達感謝之情,但是真正做到的不足40%。
至于他們沒有表達的原因,34%的孩子覺得不習慣;28%的孩子覺得不用說,心理明白就行了;14%的孩子則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另外還有9%的孩子則認為這種方式會讓父母覺得奇怪。
寫家書心得1000字左右
我總對那帶著古老氣息的信箋充滿著別樣的好感,羊皮紙質(zhì)的,微微泛黃,碳素墨水在上邊朦朧地暈開。
輕輕撫過,指肚上傳來些許粗糙的質(zhì)感,就仿佛觸摸到寫信人當時的心情似的。
每一封家書,都是一個情感豐富的靈魂。
它們以自身作為媒介,跋山涉水,遠渡重洋,不懼怕風吹雨打,不流連沿途美景,一心從遙遠的一方奔向更遙遠的另一方。
只因它知道,遠處有一顆渴望的心在與它相印相吸,它奔向那兒,只為將遠隔千山萬水的人兒心靈相系。
每一封家書,都是一位閱歷無數(shù)的旅人。
它們走過哪里,就會帶來哪里的氣息。
信封入手,先別忙著拆開,閉上眼睛,用你的靈魂和它對話,你就會感受到:淡雅香郁的水芙蓉味道,它似乎是去過西湖吧;然而又有凜冽清澈的融雪泉水香氣,定是經(jīng)過了玉龍雪山;最后它一定是穿過了十里桃林,否則怎會惹得滿身桃花香
每一封家書,都是一段厚重磅礴的歷史。
從字里行間,你都可以感受到,它訴說著親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影射出家族的跌宕起伏,成敗興衰。
一封封家書,一代代流傳,最終累積沉淀下來的,是多少輩子孫成長的心路歷程,是多少個時代更替的豪情壯志,它們是最無瑕的琥珀,最純粹的精華,是最最寶貴的財富。
它可以洋洋灑灑,也可以短小精悍;它可以是你百般無賴時書寫的長篇流水,無稽之談,也可以是你靈光乍現(xiàn)時的一點點感觸,一絲絲詩意。
它不一定非得以白紙黑字的形式表現(xiàn),它甚至可以是一片蓮瓣,一葉青竹,一粒葵籽,一顆雨花石。
無論它是什么,它所蘊含的都是寄信人最本真最美好的感情。
只要它被裝進信封,封好口,蓋上郵戳,它就變成了一封家書。
它的使命便是將這份最本真最美好的情感,傳遞到寄信人至親至愛的人手中,與之分享。
于是當那人看到它時,眼前一亮,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
“意映卿卿如晤”。
家書一封,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我是多么渴望能有這樣一封令我魂牽夢繞、苦苦等候的家書啊
它能每年準時送到,能讓我日日在家門口翹首盼望。
等家書到手,又能使我欣喜若狂,急不可耐,卻又生怕撕壞了信封,于是又強壓著小心開啟。
而書信內(nèi)容不過只需寥寥幾筆,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足矣。
然而事實上我卻是連一封家書也沒有收過的。
只因我生在當下,生在這個科技發(fā)達,通訊便利,人情冷漠的年代。
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清理我那因眾多無聊的、毫無意義的短信而充斥爆滿的收信箱,每次到最后都只剩下一片空。
于是只有手機在我手上發(fā)出無情的冷光,照進我的雙瞳,照見一個寂寞的靈魂,一位疲憊的旅人,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和一顆卻仍在守候的心靈。
2013感動中國獲獎感言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19日晚直播了“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評選頒獎典禮”,航空英模羅陽、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最美女教師的張麗莉等獲獎。
獲獎?wù)呒扔袑⒁簧I給祖國和人民的英雄模范、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也有用平凡的行動樹立道德楷模的平民百姓。
獲得《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榮譽的有:航空英模羅陽;一生奉獻給核事業(yè)的林俊德;在南海守礁二十年的海軍氣象工程師李文波;最美女教師張麗莉; “民工”局長陳家順;孝子陳斌強;鄉(xiāng)村醫(yī)生夫婦周月華、艾起;捐獻器官的十二歲女孩何玥;為上百位老兵帶回骨灰的臺灣老兵高秉涵;愛心小院創(chuàng)辦者、農(nóng)家婦女高淑珍。
此外,《感動中國》還向公安部湄公河“105案”專案組表達了特別致敬。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最重要的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自2002年始,每年舉辦一次。
過去十年中,《感動中國》贏得了中央領(lǐng)導人的贊譽和全國觀眾的喜愛。
過去十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向全國觀眾推出了一百多位人物,其中有錢學森、袁隆平、季羨林、閔恩澤、錢偉長等為中華民族付出巨大貢獻的杰出人士;有胡忠、謝曉君、徐本禹、叢飛、王順友、林秀貞、劉麗等來自民間的優(yōu)秀人物;也有成龍、濮存昕、姚明、張藝謀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讓觀眾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
《感動中國》也因此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頒獎詞匯總(據(jù)CCTV): 林俊德 大漠,烽煙,馬蘭。
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劍河風急云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
戰(zhàn)士自有戰(zhàn)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縱死終令汗竹香 陳斌強 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
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
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孝更絕倫足可矜 何玥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
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
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何處春江無月明 高秉涵 海峽淺淺,明月彎彎。
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
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xiāng)更知故土甜。
少小離家,如今你回來了,雙手顫抖,你捧著的不是老兵的遺骨,一壇又一壇,都是滿滿的鄉(xiāng)愁。
悲莫悲兮生別離 高淑珍 粗糙的手支起課桌,寬厚的背擋住風雨。
有了愛,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壯起來。
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zhì)樸,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生長成參天大樹。
爝火燃回春浩浩 陳家順 為鄉(xiāng)親臥底,你吃遍所有的苦,為百姓打工,你換來群眾最多的甜。
你喬裝改扮,卻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隱姓埋名,可我們都知道你是誰,為了誰。
動人以行不以言 張麗莉 別哭,孩子,那是你們?nèi)松蠲赖囊徽n。
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許多。
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冰雪為容玉作胎 李文波 二十年堅守,你站成了一塊礁石,任憑風吹浪打。
卻只能愧對青絲白發(fā)。
你也有夢,可更知肩上的責任比天大。
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國的風帆從不曾落下。
能受天磨為鐵漢 周月華 艾起 她背起藥箱,他再背起她。
他心里裝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還裝著整個村莊。
一條路,兩個人,二十年。
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華皎潔,愛正漫漫的升起。
清香傳得天心在 羅陽 如果你沒有離開,依然會,帶吳鉤,巡萬里關(guān)山。
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
你聽到了么?那戰(zhàn)機的呼嘯,沒有悲傷,是為你而奏響!
父親的 一封家書 感人原因有哪些
—讀《傅雷家書》有感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
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guān)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關(guān)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shù)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
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
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yǎng),又經(jīng)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極高。
而他培養(yǎng)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
他深刻懂得,藝術(shù)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shù)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xiàn)。
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shù)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fā)展,沒成為藝術(shù)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一個純粹投身藝術(shù)的人,他除了藝術(shù)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愿望,一個口號。
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yè)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遠方的兒子和孫子,她克制著內(nèi)心的恐懼和痛苦,把堅強、安詳、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傳送給漂泊異國他鄉(xiāng)的親人。
一件為孫兒一針又一針織出來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卻為“禮薄”而不安,為了讓兒子在異國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她一絲不茍地寫下菜肴的制作程序,惟恐疏漏一個細節(jié)。
她愛夫愛子,一生為這個家奉獻,然而,她同樣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嚴的踐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將生命融合,邁向永恒,或許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個結(jié)束。
然而這個結(jié)束卻從沒讓人把他們夫婦倆分開過。
夫婦二人作為中國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yǎng)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
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jié)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憶不愿讓自己屈辱,不愿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
他們寧肯拋棄自己而獲一個解脫,來完成人的詮釋。
他們的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輕時那樣為他們痛楚,只求半個世紀來他們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shù)大師。
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shù)募医痰倪^嚴過細卻“不以為然”。
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么吧
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作為家屬寫給電力職工的一封家書
我是一名電力職工的家屬----普普通通,你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電力職工。
雖然我們的日子過得不算火紅,但你的事業(yè)卻是紅色的象征。
多少個白天我盼你回家盼到熄燈,多少個夜晚我等你等你到天明
你給千家萬戶送去溫暖和光明,卻顧不上給家里的孩子裝一盞臺燈。
記得去年的一場大雪,全國電力到處是塔臥線崩,你們在搶修第一線數(shù)十天飲雪餐風
有的電力職工還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正是有了你們的付出和犧牲,全國人民才把這場大雪災(zāi)戰(zhàn)勝
還有四川的,為難時刻處處都有你們的身影
說你們是普普通通的電力職工,可你們的事業(yè)卻是崇高而光明
我們是電力職工的家屬普普通通,但我們希望用我們單薄的臂膀為你們登高架線做有力的支撐
(可以再續(xù))。
在你離家的日子,寫下自己的一點感受,作為家書,遙寄對你的思念,保重,愛你的xxx,年月日給俺加分哦
寫一封賞識家書1200字左右
親愛的兒子你好:這是自你出生以來,爸爸媽媽正式給你寫的第一封信。
當爸爸媽媽已過而立之年,你就姍姍來遲地降生在我們這個家庭,你的出生,像是老天爺賜給我們的一顆樹苗,要我們在20幾年的時間里,將這顆樹苗培育成一顆參天大樹,能為國出力,為人遮陰。
所以,我們每天都在施肥殺蟲,修枝剪刺,辛勤耕耘,希望你能充分吸收營養(yǎng),茁壯成長。
應(yīng)該說,爸爸媽媽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擁有讓我們自豪的兒子。
你是幸運的,因為你擁有用全部身心去關(guān)愛你的爸爸媽媽。
我們的心靈是相通的,我們的命運是相聯(lián)的。
嬰兒期,你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白天跟爺爺奶奶在家。
爸爸媽媽每天上班時,只要想起你,心情就特別愉快,工作就特別積極;下班回到家,看到你就會忘記一天的疲勞,搶著抱你,親你、逗你。
每當在親朋好友面前提到你,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爸爸媽媽。
轉(zhuǎn)眼,你開始上幼兒園了,從一個什么都不會的孩子,變得會問我們一些古怪,好笑的問題,說一些天真幼稚的話語,每天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那時的你,又頑皮,又可愛。
還記得那句“名言”“回去喝水”嗎
它帶給了爸爸媽媽無盡的快樂。
可自從你四歲檢查出視力有問題后,爸爸媽媽茶不思飯不想,帶你到省內(nèi)最好的醫(yī)院看病,購買當時最好的儀器治療,每天守著你做“弱視訓練儀”,時時提醒你戴好矯正眼睛,可是你常常淘氣,不好好戴眼睛,為此我們也會忍不住罵你、打你,可是每次打罵你以后,爸爸媽媽都非常后悔,因為你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
自從你上小學以后,漸漸有了自己的主見、自己的思想。
不管在生活上,學習上,你都是個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
生活中你善于與別人交流,待人有禮貌,愛打抱不平,顯示出小小男子漢的氣概,每個帶過你的老師都夸贊過,我們也感到非常欣慰。
學習中你上課積極舉手發(fā)言,回家按時完成作業(yè),不要爸爸媽媽操心。
但是,從五年級開始,你就處理不好學習與玩耍的關(guān)系,經(jīng)常在上課時看課外書,放學后在玩具店前流連忘返。
看著你忽上忽下的成績,我們總是感到 “心有余而力不足”。
爸爸媽媽認為,學習是件快樂的事,從很多經(jīng)典的故事中,學會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我們每天學習,不是為了完 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wù),而是每天都要學到更多的知識,讓自己博學多才,長大以后,去建設(shè)國家、服務(wù)人民、關(guān)愛家庭,為人類、為社會、為自己的家庭做所能做的事,你覺得對嗎
爸爸媽媽相信你能理解這一點。
歲月如梭,你已上初中了,在這兩個多月的學習中,我們不知你是怎樣度過的,上課走神、作業(yè)欠交、紀律渙散等等,在老師和同學眼中是一個不思進取的“壞孩子”。
當昨晚在學校開完家長會,看到別的同學的期中考試成績,我們有如觸電,心煩意亂,把所有的火都發(fā)在你的身上。
其實,你可能并不明白,爸爸媽媽也是在發(fā)自己的火,由于我們平時對你的學習關(guān)心和幫助不夠,內(nèi)心有很多歉疚。
對于已經(jīng)考垮了的分數(shù),這一切顯得太晚,但對于尚待開始的新的一頁,爸爸媽媽希望它成為一個起點。
是的,我們每個人活在世上,可采取各種各樣的人生態(tài)度,或者說有許多不同的活法。
但我認為,蓬勃向上才是生命的本色,尤其是人生剛剛起步的時候。
明天是你十三歲生日,13歲,這是一個充滿幻想、充滿希冀和向往的年齡,可以說與醉生夢死、麻木不仁沒有絲毫的聯(lián)系,但在你的周圍確實存在著類似的人和事。
有人說,那是小孩子沒有開知識,還處在混沌之中。
其實,有志不在年高,一個不愿意動腦筋的人,他可以一輩子都長不大。
而且,這種人往往并不是緣由于智力,而更多的是緣由于觀念和環(huán)境。
優(yōu)裕的生活條件能麻痹人的意志,腐蝕人的向上精神。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切都有現(xiàn)成的安排,為什么還要艱苦奮斗呢
久而久之,隨大流,當中游,得過且過,不求上進就成為支配行動的觀念。
這是十分危險的。
因為優(yōu)勝劣汰是競爭的法則。
事實上,中游是靠不住的,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人們說,人生如戰(zhàn)場,我們所處的世界,到處都在競爭。
競爭是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
過去,我們批判了那么多年的白專道路、功利思想,但出人頭地、望子成龍的思想仍然盤踞在人們心中。
的確,很多人在競爭的浪潮中退了下來,最后甘居下游,這是競爭的必然結(jié)果。
孩子,我希望你頂著風浪上,不要成為大浪淘下來的沙粒。
不幸的是,這次期中考試你垮下來了。
我擔心的不是這一次成績,而是整個垮下來的心態(tài),那將是主宰你一生命運的東西。
因此爸爸媽媽再也不能沉默了。
兒子,13歲已經(jīng)是能夠理解事物和明白道理的年齡了,我想從幾個方面跟你談?wù)劇?/p>
第一點,有志者,事竟成。
有位姓聶老太爺(美籍華人聶華苓的爺爺),他小時候腦子很苯,學習成績很糟,他的哥哥卻聰明絕頂,是典型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一位私塾老師教這哥兒倆,對哥哥寵愛有加,對弟弟卻尖刻有余。
他常常對人講,“這小的跟大的擦屁股都不夠格。
”由于老師和家人的歧視,老太爺?shù)男睦硎艿胶艽蟮拇碳ぃl(fā)誓要趕上哥哥。
從此,他目不離卷,手不離筆,甚至發(fā)生了多次拿著饃饃蘸墨汁,吃了滿嘴黑墨的事。
終于,他學有所成,考過了會試、鄉(xiāng)試,最后到北京中了進士,而哥哥當了秀才就愛上了鴉片,最后以一個紈绔子弟老死鄉(xiāng)里。
老太爺帶著縣令的公文就任時,趕上了辛亥革命,滿清被推翻了,但他終于走出了偏僻老家,開始了官宦生涯。
孩子,從我跟你敘述這段往事的口氣里,你聽出了什么
我可以坦言告訴你,人們總是對成功者報以敬重,而對失敗者充滿鄙視。
第二點,勤能補拙。
以上老太爺?shù)墓适拢彩乔谀苎a拙的故事。
幫助老太爺從一個遲鈍兒成長為進士的,正是勤奮。
離開了勤奮,任何聰明的花蕾都會枯萎;有了勤奮,笨拙變得聰明而持重,機靈而沉穩(wěn)。
這樣的例子,是舉不勝舉的。
孩子,你的確不是一個領(lǐng)悟力很強的孩子,也不是一個聯(lián)想力十分豐富的孩子,但這沒有關(guān)系。
世界上的事情,有一利就有一弊,有一失就有一得。
聰明人往往淺嘗輒止,剛懂得一點,就以為全懂,養(yǎng)成粗心浮氣的惡習,變得輕狂和淺薄。
笨人往往就用笨辦法,“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只要我們努力去做,世界上幾乎沒有做不了的事情。
這就要我們一點一滴地做,持之以恒地做,充滿信心地做。
一旦我們做成了,那將比聰明者獲得的更多,實現(xiàn)的更充分。
常言說,“笨鳥先飛”。
所謂“先飛”,就是勤飛。
對于你來說,勤飛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勤動腦。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因為知識只有經(jīng)過深刻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古人又說,“三思而行”,因為多思才能深沉,才能把話說恰當,把事情辦好。
你之所以還沒有“聰明”起來,怕動腦筋是一個主要障礙。
遇到難題,輕易放棄,而不是努力去想;遇到事情,缺乏主見,老是跟著別人轉(zhuǎn)。
這樣,你就不會獲得獨立人格,也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當然也就辦不好事情。
一個人,養(yǎng)成勤動腦筋的習慣是重要的。
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就會得出自己的見解,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就會成為戰(zhàn)勝困難的強者;任何困難都是紙老虎。
二是勤動筆,它往往與勤動腦互補為用。
勤動筆可以幫助記憶,因為它是眼、耳、手、腦的綜合運用,效率自然高一些。
勤動筆可以幫助思考,把一些思想火花隨時記下來,既能防備遺忘,又能培養(yǎng)思考的習慣。
不會解的難題,用筆比畫和演算幾遍,常常可以將思路貫通;不會做的作文,平時多抄錄幾篇相關(guān)文章,往往就有了摹仿的樣板,就會找到感覺。
第三點,學貴專。
它有兩重含義:一是專心致志,鍥而不舍,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切忌一曝十寒,三心二意。
毛澤東年輕的時候,常到鬧市之中讀書,以訓練自己動中取靜的能力;爸爸用心學習時,也常常可以對周圍的人和事全然不知。
古人說,“思心一至,不聞雷霆。
”一個人只有沉浸在學習和思考的氛圍里,才能深入虎穴,擒得虎子。
否則你如何能抵御教室里的風起云涌,萬千變化呢
可以說,太注重學習環(huán)境的人是難以做出大學問來的。
何況,你有時在安靜的環(huán)境里還心不在焉,胡思亂想,怎么能夠?qū)W得好呢
而且貴在不舍,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一股勁過去就煙消云散。
要保持好的成績,必須持之以恒,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二是學求專攻,有所舍方能有所成。
兵書云:“地有所不爭,城有所不取”。
意即一切行動要服從戰(zhàn)略的需要。
否則四面出擊,就會戰(zhàn)線過長,分兵過散,常致糧草不濟,拿破侖進攻歐洲、蘇聯(lián)失敗就是范例。
讀書也是這樣,要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
對你而言,語文、數(shù)學、英語是基礎(chǔ)中的基礎(chǔ),學好它們對其他各科都有幫助,必須全力以赴。
對于一字一句,一個概念,一段原理,要力求弄懂弄通,達到熟爛于心,運用自如。
因此,有所舍就是有所取,集中優(yōu)勢兵力打殲滅戰(zhàn)。
因此,只要立足于“先飛”,我們就能飛得很好,飛得很高。
第四點,方法是橋。
有人說,“成功等于汗水加方法”,這是很有道理的。
我們學習,一是為了獲取知識,二是需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爭取有個好的前途。
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我們就得灑下辛勤的汗水,還要借助方法的“橋梁”,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湖北大學附中校長江志制定了一個上課學習的最佳方法:預習、聽課、復習、練習。
而且,這四個環(huán)節(jié)是有序的循環(huán),比如先復習后練習等等。
否則,只練習不復習,或只復習不練習,或只聽課不預習,甚或顛三倒四,這堂課趕那堂課的作業(yè),沒有時間看書,那是根本學不好的。
還有,正確掌握作息時間也非常重要。
江校長的一個學生,學習很刻苦,成績卻上不來。
為了尋找她失敗的原因,江校長找她談話和家訪,發(fā)現(xiàn)她每天放學回家,吃過晚飯就睡覺,到晚上10點左右再起來學習,直至凌晨3點,再睡3個小時上學。
這樣一來,雖然學習時間不短,但是學習效率不高,形成惡性循環(huán),成績自然上不去。
一個人要搞好學習,首先必須安排好時間,勞逸結(jié)合,讓人的精力永遠保持旺盛狀態(tài);其次還要安排好各門課程的輕重緩急,循序漸進。
這是時間和學習內(nèi)容的運籌,運籌學是方法學的內(nèi)容之一。
最后,再說說網(wǎng)絡(luò),時代發(fā)展到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我們要把它當做工具,不要把它一直當做玩具。
用好了,它是我們的朋友,用不好,可能讓我們沉溺其中,在虛幻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最終會害了我們的。
易俊哥哥從當年網(wǎng)吧游戲迷到今天不玩游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信兒子一定會把握好這個度的。
兒子,你十三歲了,要給自己的人生一個好好的規(guī)劃,再過一個十三年,爸爸媽媽將年近半百,廉頗老矣
到那時,我們什么也不可能給予你了,反倒是要向你索取的時候了。
兒子,你十三歲了,人生能有幾個十三年,而決定終身命運的,又有幾年呢
所以,爸爸媽媽希望兒子從初中到高中,心中要存著一個遠大的夢想,一個宏偉的目標。
拿破侖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
”我們相信我們的兒子,從現(xiàn)在起,就要努力做一名“將軍”。
好兒子,你十三歲了,我們不僅要有好的學習成績,健康朝氣的體魄,同時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未來的就業(yè)壓力會越來越大,我們要養(yǎng)成活潑開朗的性格,越挫越奮、越挫越勇的性格。
爸爸媽媽嘮嘮叨叨地講了這么多,有些需要你去慢慢地實踐和體會,有些還等待你去豐富和發(fā)揮。
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夠正確對待。
最后,我們一定要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將來為社會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紅色家書 讀書會發(fā)言稿
《紅色家書》分享會發(fā)言稿李崇良各位領(lǐng)導,各位老師,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分享的書籍是《紅色家書》。
記得第一次接觸《紅色家書》這本書是在學校黨員會議上,那時知道有這樣的一本書是記錄的已逝革命先烈們寫給親人們的遺書;后面通過我們黨員微信群同志們轉(zhuǎn)發(fā)主題誦讀《紅色家書》內(nèi)容關(guān)注了贛南日報的公眾號看到了更多的英烈們的故事。
剛好借著我們的讀書會,這段時間我也把《紅色家書》看了一遍,可能大家都看了很多的抗戰(zhàn)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對我們這段紅色艱苦的歷史都知道,可能再次聽起來沒什么感覺了,但當我真正去接觸這次文字,去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的時候就能明白紅色家書里面?zhèn)€各個人物是多么的偉大。
所謂的家書就是遺書,書信內(nèi)容雖短,但其中蘊含的精神和力量卻值得我們這些后輩們好好學習。
這也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目的。
《紅色家書》收錄了五十多位革命者的近一百封家書,這些英勇的革命者,有的是知名的老一輩革命家。
在家書中我能讀出他們執(zhí)著的共產(chǎn)主義信念和無畏生死的勇氣:為求主義實現(xiàn)而奮斗,為謀民眾利益而犧牲--王器民遺書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
--王孝錫遺書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萬死也無恨。
---毛澤建遺書我們是共產(chǎn)黨員,為革命而死,毫無所怨,更無所懼--方志敏我的死,是為著社會、國家和人類,是光榮的,是必要的。
--史硯芬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一死。
--吉鴻昌革命是需要信仰,而我們的前輩們?yōu)榱诵叛鰠s無畏生死,這種勇氣和毅